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6)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6)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6)正文:辽东斩送袁尚首,令\x26quot三军敢有哭之者斩\x26quot。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①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

裴注三国志_裴注_裴注三国志是正史吗

裴注三国志_裴注三国志是正史吗_裴注

正文: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①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馀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於是乃复以前爵封畴。②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有司劾畴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畴同於子文辞禄,申胥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锺繇亦以为可听。③太祖犹欲侯之。畴素与夏侯惇善,太祖语惇曰:"且往以情喻之,自从君所言,无告吾意也。"惇就畴宿,如太祖所戒。畴揣知其指,不复发言。惇临去,乃拊畴背曰:"田君,主意殷勤,曾不能顾乎!"畴答曰:"是何言之过也!畴,负义逃窜之人耳,蒙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纵国私畴,畴独不愧於心乎?将军雅知畴者,犹复如此,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於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惇具答太祖。太祖喟然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阼,高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

裴注:

①臣松之以为田畴不应袁绍父子之命,以其非正也。故尽规魏祖,建卢龙之策。致使袁尚奔迸,授首辽东,皆畴之由也。既以明其为贼,胡为复吊祭其首乎?若以尝被辟命,义在其中,则不应为人设谋,使其至此也。畴此举止,良为进退无当,与王脩哭袁谭,貌同而心异也。

②先贤行状载太祖命曰:"蓚令田畴,至节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乱,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从之,以成都邑。袁贼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徼真主。及孤奉诏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将定胡寇,时加礼命。畴即受署,陈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齐山民,一时向化,开塞导送,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虏不意。斩蹋顿于白狼,遂长驱于柳城,畴有力焉。及军入塞,将图其功,表封亭侯,食邑五百,而畴恳恻,前后辞赏。出入三载,历年未赐,此为成一人之高,甚违王典,失之多矣。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

③魏书载世子议曰:"昔薳敖逃禄,传载其美,所以激浊世,励贪夫,贤於尸禄素餐之人也。故可得而小,不可得而毁。至于田畴,方斯近矣。免官加刑,於法为重。"

魏略载教曰:"昔夷、齐弃爵而讥武王,可谓愚闇,孔子犹以为'求仁得仁'。畴之所守,虽不合道,但欲清高耳。使天下悉如畴志,即墨翟兼爱尚同之事,而老聃使民结绳之道也。外议虽善,为复使令司隶以决之。"

魏书载荀彧议,以为"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期于为善而已。故匹夫守志,圣人各因而成之"。锺繇以为"原思辞粟,仲尼不与,子路拒牛,谓之止善,虽可以激清励浊,犹不足多也。畴虽不合大义,有益推让之风,宜如世子议。"

臣松之案吕氏春秋:"鲁国之法,鲁人有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人而辞不取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来鲁人不赎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矣。'"案此语不与繇所引者相应,未详为繇之事误邪,而事将别有所出耳?

正文译:

辽东斩下并送来了袁尚的首级,魏太祖曹操下令“三军之中胆敢为袁尚哭丧之人,斩首。”田畴认为曾经被袁尚所征辟,就前往吊丧祭奠。魏太祖曹操也不追究。田畴带着他的家属以及同族之人三百多家居住在邺城。魏太祖曹操赏赐田畴车马、谷物和不薄,他都散发给同族之人和老朋友。田畴跟从出征荆州返回,魏太祖曹操会想到田畴的功勋特别出色,痛恨先前听任了田畴的推辞,说:“这是成全一个人的志向,而损坏了国家的法度。”于是又重新将从前的爵位分封给田畴。田畴上疏陈述自己的诚意,以死表示自己的决心。魏太祖曹操没有听从,多次引见并授予他,以至于四次之多,最终也没有接受。有关官员弹劾田畴清高自傲违背常理,只图树立自己的小节,应该免除官职接受刑罚。魏太祖曹操对此事很看重,犹豫不决了很久。然后才交给了世子和大臣广泛商议,世子认为田畴与子文辞让俸禄,申包胥逃避赏赐的行为一样,应该不要强迫改变意愿并褒奖他的节操。尚书令荀彧、司隶校尉钟繇也认为听从田畴的意愿。魏太祖曹操仍然想封田畴为侯。田畴一向与夏侯惇友好,魏太祖曹操对夏侯惇说:“你到田畴那里用友情劝告他,他自然会听从你的话,不要告诉是我的意思。”夏侯惇来到了田畴的住处,照着魏太祖曹操的告诫那样说。田畴猜测到了他的意图,就不再说话。夏侯惇离开的时候,就拍着田畴的背说:“田君啊,主公的心意恳切,你难道不考虑一下吗!”田畴对答说:“这话说的是何等的过分啊!我田畴,是个辜负道义、四处逃窜之人罢了,蒙受恩惠而保全活了下来,已经感到非常幸运了。我怎能用从卢龙出兵的计策,来换取赏赐、爵禄呢?纵然国家偏爱我田畴,我难道心里不有愧吗?将军您一向了解我田畴,可还是这样,如果不得已,请让我在您的面前自刎来表明我的心意。”话没有说完,眼泪横流。夏侯惇把一切情况汇报给了魏太祖曹操。魏太祖曹操感叹,知道不能让田畴屈服,就授予他单人议郎。田畴四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又很早去世。魏文帝曹丕即位,推崇田畴的德行、义行,赐给田畴的亲兄弟的孙子田虚爵位为关内侯,来作为继承田畴的后代。

裴注译:

①臣裴松之认为田畴不响应袁绍父子的任命,是认为他们不是正道。所以用尽心力来帮助魏太祖曹操,先出并出卢龙的计策。导致袁尚逃奔,被斩杀于辽东,这些都是田畴的缘由。既然已经表明了袁绍父子是贼人,为什么又要前往吊丧祭奠袁尚呢?如果田畴因为曾经被征辟任命,道义存在他的内心,就不应该向他人进献计策,导致袁尚到了如此地步。田畴的这个做法,实在是把握尺度不恰当,与王修哭祭袁谭的做法,表面相同而实际有差异。

②《先贤行状》记载了魏太祖曹操的命令说:“蓚县县令田畴,节操非常高尚,遭逢州里的外族与本国人共同作乱,就隐身到大山之中,研习哲理体会大道,百姓们都跟从了他,以至于形成了城邑。袁氏家族强盛的时候,下令征召而没有屈服。田畴正气激昂、坚守志向,以此来等待真正的明主。等到我奉诏书出征平定了黄河以北地区,征服了幽州地区,准备再平定胡人,当时用礼节征召任命田畴。田畴立即接受任命,陈说并建议攻打胡人所要走的偏僻小路,率领山民一起归服,开辟已经阻塞了道路,一路作为向导相送,供奉服军役,道路又近又方便,让胡人出乎意料。再白狼斩杀了蹋顿,于是长驱直入到达了柳城,这是田畴出了大力的。等到军队进入边塞,准备论说他的功勋,上表封爵位为亭侯,食邑五百户,但是田畴言语恳切,先后推辞赏赐。他跟从我奔波了三年,连年没有赏赐,这是成全了一个人的高尚的志向,却严重了违背了朝廷的典章制度,失误太大了。应该遵从表奏的封赏,不要让我的过错长久的存在。”

③《魏书》记载世子(曹丕)的朝议说:“从前薳敖(春秋时期出国的孙叔敖)逃避朝廷的俸禄,史书记载并赞美了他了,这是用来激发世人扭转不良世俗风气,劝勉贪婪之人,比空领俸禄而不尽职职守之人贤能。所以能够得到的却很少,不能够得到的却毁掉。至于田畴,正是这种接近这种立功而不接受爵禄的做法。对他免除官职、施加刑罚,从法律来说判的太重。”

《魏略》记载了魏太祖曹操的教:“从前伯夷、叔齐放弃爵位而讥讽周武王姬发,可以说愚钝、不明事理,孔子仍认为‘寻求仁德就得到仁德’。田畴若恪守的,虽然不合道义,但他只不过清洁高尚罢了。假如天下人都具备了田畴那样的志向,也就是墨翟(墨子)那样强调博爱、崇尚和谐的事情,那就是实现了老子那种让百姓结绳而天下大治的道理。外面的朝议虽然正确,但还是让司隶校尉来裁决此事。”

《魏书》记载了荀彧的议论,他认为“君子立身做人的法则,有的出仕做官而有的退隐,都只不过希望自己的行为是更好的罢了。所以普通之人恪守志向,圣人各自凭借各自的思想而成就学说。”钟繇认为“原思(原宪,为孔子弟子)辞让粟米,孔子不支持他的做法,子路(仲由,为孔子弟子)拒绝他人答谢的牛,有人认为他的行为是再制止行善,虽然这种做法可以激浊扬清,仍然不够多。田畴的做法虽然不符合大义,但有助于推行谦让之风气,应该按照世子(曹丕)的提议做。”

臣裴松之考证《吕氏春秋》:“鲁国的法令,鲁国人有在其他诸侯沦落为奴隶,只要把这些人赎回来之人就能从国家府库里获得赏金的补偿。子贡赎了人而推辞不接受鲁国府库的赏金,孔子说:‘子贡的做法是错误的。从今往后鲁国就没有人再从诸侯国赎回同胞了。’子路曾经救了一名落水之人,那个人用牛来答谢他,子路接受了这头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拯救落水之人。’”考证这里的记载与钟繇所引用的不相同,不清楚是钟繇引用的事情是错误的,还是这个故事另有出处罢了?

(未完待续)

裴注三国志_裴注三国志是正史吗_裴注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上一篇: 文白对照:《裴注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4)
下一篇: 2016新书推荐 | 《明实录》(附校勘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