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孙权称帝后谁曾被任命为丞相(孙权称帝是在哪一年)

孙权称帝后谁曾被任命为丞相(孙权称帝是在哪一年)

孙权称帝后谁曾被任命为丞相(孙权称帝是在哪一年)孙权称帝孙权于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称帝,比曹丕晚了九年,比刘备晚了八年,那么魏蜀吴三国中,孙权为何最晚称帝呢?孙权称帝后谁曾被任命为丞相(孙权称帝是在哪一年)其实孙权本人早就解释过了。权辞让曰:“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竞乎?”群臣称天命符瑞,固重以请。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

孙权称帝

孙权于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称帝,比曹丕晚了九年,比刘备晚了八年,那么魏蜀吴三国中,孙权为何最晚称帝呢?

孙权称帝后谁曾被任命为丞相(孙权称帝是在哪一年)

孙权称帝后谁曾被任命为丞相(孙权称帝是在哪一年)

其实孙权本人早就解释过了。

权辞让曰:“汉家堙替,不能存救,亦何心而竞乎?”群臣称天命符瑞,固重以请。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於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

当年孙权先后击退刘备和曹丕,这时三家中只剩孙权没称帝了,于是陆逊孙邵率领群臣劝进。

孙权先客气一下,把已经倒台的汉室抬出来礼让几句,这个理由足够扯淡,所以大家也知道孙权是瞎扯。

群臣想的是道理我们都懂,劝进要劝三次,按程序走就是。

这下孙权倒是急了:我是真不打算现在称帝啊!

孙权

于是孙权只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之所以不称帝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目前形势下称帝必然与另外两家同时为敌,而吴国目前很难抵抗两家的同时进攻。但如果只是称王,则对两家都留有余地,在受到一方进攻时,和另一方尚且有缓和的可能。

最后孙权称帝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魏太和三年,蜀建兴七年。这时曹丕早死,曹叡刚继位,孟达造了个不大不小的反,蜀汉连搞三次北伐先是三郡震动,后又拿下阴平武都,吴国也马上入侵襄阳,后又在石亭大胜魏军,魏国军界第一人曹休此战后一命呜呼,鲜卑轲比能率三万大军把护乌丸校尉田豫围了七天七夜,辽东公孙渊也在前一年囚禁了叔父公孙恭,一副要搞事的样子。

也亏曹叡是个能干人,镇住了局势。但就时人看来,曹魏当下情况无疑很糟糕。

孙权合计了一下,自己要是称帝,曹魏短时间里是搞不出什么三路伐吴的大动作来的。蜀汉单独打过来自己也不怕,何况目前执政的诸葛亮外交方针比较灵活,向他争取下并尊二帝的意见,也不是不可能成功,于是他就这么做了。

果然,蜀汉朝廷一片哗然,但诸葛亮力排众议,接受了提案。

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亮曰:“权有僣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於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僣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

注意诸葛亮的这句:权有僣逆之心久矣。

孙权老早就想称帝了,全国人民有谁不知道?这比司马昭之心还明显。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承认其帝位合法。因而事后孙权对诸葛亮也颇为感激,对蜀汉使臣划分魏境十分慷慨(虽然没有卵用)。

诸葛亮

对于吴国的国运,孙权的心态也比较豁达。他在黄武三年曹丕从广陵退兵时,就让人给吴国算了一卦。算出吴国还能持续五十八年,孙权觉得自己肯定活不到那时候,也没遗憾吴国基业不能代代相传,只觉得后代的事自己也管不了。

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权令赵达算之,曰:“曹丕走矣,虽然,吴衰庚子岁。”权曰:“几何?”达屈指而计之,曰:“五十八年。”权曰:“今日之忧,不暇及远,此子孙事也。”

总而言之,孙权是个很现实主义的人,秉持一切理想都要为现实让步的理念。另一方面,他对形势的感知又很敏感,总是在关键时刻做出于己有利的决定。因而称帝的时机也是他认为万无一失后挑选的自己看来最合适的时间点,并且从事后看来,孙权的称帝也完全没有给自己在政治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孙权称帝时按例又让人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出自己能当24年皇帝,于是大喜。

初,权即尊号,令达算作天子之后,当复几年?达曰:“高祖建元十二年,陛下倍之。”权大喜,左右称万岁。果如达言。

由此可见孙权确实十分现实,什么长生不老或者万世一系这种不切实际的事他都没打算去奢求。在这一点上,曹丕大概和孙权很合得来。作为开国皇帝,曹丕甚至在文章中写道: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魏晋风流也许就是传承自汉末大乱之后士人中盛行的这种看淡人生的豁达态度。只是作为开国之君,对于生死富贵国运社稷如此豁达,也未必是件好事。

曹丕

上一篇: 刘谌怎么读(刘谌三国杀)
下一篇: 溥仪传简介后代(溥仪传简介我的前半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