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和我一起梦回前朝
志向远大的诗句(志向远大的诗句或名言)
(第1句)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摘自贯休的《献钱尚父》
钱尚父即钱缪,吴越开国者,所以贯休这首诗是写给他的谒见诗,同时也证明贯休经历了唐和五代两个时期。
在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当时钱缪觉得“十四州”不够霸气,命贯休改为“四十州”。
贯休生气了,随口答道:“州难添,诗亦难改。我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
说罢拂袖而去,作为一个诗曾,贯休还是很有文人的气节和风骨的。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写出如此豪放之诗句。
(第2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摘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作为盛唐时期最重要的边塞诗人之一,王昌龄曾有过一段弃笔从戎的经历。
26岁出游天下后,王昌龄赴长安,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一次科举,毫不意外地落了榜。
本就心高气傲的他,决定前往边塞游历,于是赴河陇,出玉门,在茫茫大漠中写出了很多经典诗篇。
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3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摘自辛弃疾的《破阵子》
辛弃疾这首词作于闲居江西上饶之时,因为“归正人”的身份,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所以想起心中的未竟之志,总是闷闷不乐。
原本,他是志在收复中原失地的,也曾率领50士兵,勇闯敌军万人大营,并生擒了叛徒张安国。
这是何等的勇猛。
奈何现实生生把他逼成了一个文人,很多时候都只能靠写诗写词聊以度日。
所以辛弃疾是难得一见的文武全才,一手握笔,一手持刀,文可指点江山,武可纵横沙场。
(第4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摘自岳飞的《满江红》
说起文武全才,自然少不了岳飞,他笔下这首词,素有“一词压两宋”之美誉。
而岳飞的光荣事迹,自不必多说,可谓人人皆知。
如果不是风波亭遭奸臣秦桧诬陷,南宋或许就不会那么早灭亡。
但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只能给后人提醒: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5句)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摘自陆游的《金错刀行》
同样,陆游也是“主战派”,虽然他缺乏实战经验,但一生习剑40载,还有射虎的经历,当也是骁勇善战。
遗憾的是,朝廷一味求和,无意收复失地,所以陆游这一生和辛弃疾一样,郁郁而不得志。
临终前,陆游还在叮嘱自己的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种种迹象来看,南宋的灭亡是必然,朝廷缺乏一种“亮剑”精神,大多数官员都贪恋江南美景,不想失去荣华富贵,所以根本就无意起兵。
任大好河山遭金人践踏。
(第6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摘自戚继光的《韬钤深处》
作这首诗时,戚继光才19岁,蒙祖荫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很多人怀疑他的能力。
但戚继光用一生的经历证明了,当官并不是他的梦想,他只是想把倭寇赶回老家。
最重要的是,戚继光是真正的常胜将军,生平未尝败绩,但是张居正病逝后,他却被自己的同僚弹劾罢官。
所以明朝末年能被倭寇和北方鞑子欺负,也是难以避免的事。
大多数官员都缺乏戚继光这样的刚毅和决心,一味地苟且偷生,只能换来王朝的覆灭。
(第7句)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戴叔伦的《塞上曲》
戴叔伦这首边塞诗,豪迈而又悲壮,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苍凉。
释义: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荡,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向戴叔伦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致敬,每个时代都需要孤胆英雄。
(第8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摘自李贺的《南园十三首》
李贺这一生短暂而又悲凉,27岁英年早逝,过得凄凄苦苦。
早年参加科举,因讳其父名“晋肃”而不得举进士。
尽管如此,李贺心中依然装着家国天下的沙场梦,希望能一展抱负。
可见英雄不问出处。
就像李贺在诗中所写: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提刀跨剑,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侯?
(第9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摘自王翰《凉州词二首》
王翰这首诗,触动了每个热血男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为千古绝唱。
大漠风沙狼烟起,号角争鸣摇旌旗。举杯不管身后事,枕戈待旦为杀敌。
人不犯我君不犯,人若犯我绝不依。一生热血为苍生,剑破五洲斩蛮夷。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