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口气看了《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谈谈关于司马迁把汉武帝黑出天际这个事。
一、《史记》编撰背景
先与大伙普及几个背景,方便大伙理解:
1、《史记》是前104年~前90年历时14年完成编撰,而汉武帝是前141年—前87年在位,所以《史记》几乎就是西汉的当代史。虽然《史记》内容里有着不少司马迁个人主观情感的春秋笔法,但真实性相对与后世史书而言还是比较高的。
2、司马迁是一位很有水平、非常正直且颇有个性的史官,大多角度是站在百姓而非君王。《史记》早期的内容触怒了汉武帝,让司马迁受了宫刑并删减了许多内容。所以目前《史记》流传关于汉武帝及相关时期的内容是大幅删减的。
3、汉朝建立后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四个时期七十余年大体实行了宽法复弛,修生养民的国策,社会经济与国力得以提振,但伴随的后果是封建皇权与中央集权的背离危机,并且在汉武帝时期内外矛盾集中爆发。
汉武帝时期长期的对外战争加之国内水旱灾害频发,导致国家财政空前紧张,汉武帝与当时的权臣实施了多种强硬政策弥补财政空缺,但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经济根基,造成社会恐惧与民不聊生。
从《史记》的内容中能感受到司马迁作为见证者,从政策实施的直接结果而言在个人感情上无法认同,加之汉武帝长期沉迷迷信活动导致司马迁对刘彻的真实态度多少有些鄙视。
二、几位皇帝的《本纪》写了啥?
若你只看了《孝武帝传》你并不会觉得司马迁黑刘彻,因为里面没有一句话是损皇帝的,内容都比较正常。
但当你看过《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后看《孝武帝传》再仔细一想,你便猛然发现司马迁把刘彻黑出了历史高度。
想知道司马迁如何黑刘彻,首先我们要了解《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到底说了啥,具体内容咱们先搁下且先看司马迁在本纪中如何评价几位大佬。
1、《高祖本纪》评价刘邦:“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
司马迁总结古代王朝兴盛到覆灭的历史规律,论证嬴秦的覆灭,刘汉承天道取天下的必然,把刘邦取天下归因为历史周期而非纯粹个人意志。
颇有些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但不论出于什么意图,司马迁成功把刘邦拔高到天选之子的高度。
2、《吕太后本纪》评价吕雉:“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其实《吕太后本纪》中大幅内容都是写吕太后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完成外戚掌权,并与开国大臣之间的展开政治斗争直至后来吕氏势力覆灭的事迹。
但司马迁评价吕太后的角度倒是有点出乎意料,强调吕后时期只是中央皇权内斗并没有殃及社会百姓,社会经济持续恢复,老百姓生活持续变好。
3、《孝文本纪》评价刘恒:“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从几位皇帝的本纪内容来看,汉文帝是司马迁评价最高的一位,说是圣君、理想君主啥的都可以,在位执政的种种事迹堪称完美,还超前完成孔子的理想国度。
而汉文帝时期则被司马迁认为是汉朝建国以来的巅峰期,该观点贯穿了整个《史记》。
4、《孝景本纪》评价刘启:“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汉景帝也不错(前157年—前141年在位)但有点倒霉,当时可能是地壳运动频发期和气候大变化的时期,本纪中多次提及地震、水旱、洪涝、瘟疫等灾害及匈奴频频南侵。
异姓王的隐患在刘邦与吕太后时期基本根除,文景时期宽松的政法环境让刘姓王势力迅速壮大成为当时最大的地方隐患,最终诱发了“七国之乱”成为了汉景帝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危机,晁错则当了最大的背锅侠以掩盖皇帝的冒进短视。
5、《孝武本纪》评价刘彻:“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圭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司马迁跟随刘彻见识到全国各地的鬼神祭祀活动并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下来。
??????????????????????????
三、《孝武帝传》怎么回事?
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
《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与《孝武帝传》的点评完全南辕北辙,前四者司马迁均以历史角度写评价,而后者司马迁更像是写工作总结。
如果大伙有兴趣看《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里面记载的均是君王生平的施政措施、执行理念、大事件等传记为主的内容,可谓相当丰满。
而当你看到《孝武帝传》会感觉是不是拿错了书,因为这真的是一篇流水账式的工作记录,仿佛跟你开了个大玩笑。
因为内容几乎全是关于汉武帝生平参与的迷信活动而且内容,还非常之详细,比专门讲占卜祭祀的《史记.龟策列传》还要详尽,《孝武帝传》更像是一部封建迷信活动的纪录大全。
我相信最初几个版本的《孝武帝传》也是跟之前的本纪差不多,想必内容触怒了杀伐果断的刘彻,使得这些内容最终散落在《史记》各个篇章,大伙若是有兴趣可以慢慢研读挖掘。
目前我看《史记》差不多有一半了吧,里面的各种内容和观点我能深刻感受到司马迁不是一个曲意逢迎的合格官吏,也不是一个安守本分的上班族,而是一位非常有想法、有立场、有原则、有抱负而且懂历史的人,对《史记》的编纂是带着强大的历史使命感。
四、被黑出历史高度的刘彻
春秋笔法的精髓在于:实际什么都没说但好像什么都说了。
为了黑刘彻,司马迁在整部《史记》结构上做了布局:
1、 从《史记》各篇内容可以反映出司马迁主要的历史逻辑是历史周期论,前面提及过贯穿整个《史记》定调文帝是巅峰期,超现实的《孝文本纪》塑造完美皇帝印证这点。司马迁在各部传记都在烘托这个观点,给读者感觉就是文帝之后汉就开始走下坡路,形成了一个势,到汉武帝时期则成了“至暗时刻”。
2、 对《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及其他君王本纪的高度丰满的编撰,再对比《孝武帝传》南辕北辙的内容形成巨大落差,给读者一个最直观感受就是刘彻这小子天天除了搞迷信啥正事都没干。
3、 散落在《史记》各个篇章的历史片段,一些是映射,一些是旁敲侧击,一些是直接事件,其实并非为黑而黑,司马迁只是反映当时一些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的事件。信息分散一方面是有利于通过审查,另一方面是形成一种“舆情“,让读者很容易觉得汉武帝时期民生凋敝,皇帝残暴,穷兵黩武等负面“舆情“。
种种结构上的布局导致《孝武帝传》是整部《史记》里的质量低洼,在帝皇《本纪》系列里显得特别突兀,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意思的层面上都达不到“正史”需要的质量。
所以黑一个人其实不一定要直接描写什么,既然不给说那便索性什么都不说,认真把其他人写得精益求精,到他刘彻那就摆烂流水账,其中的问题让后人慢慢琢磨发现。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组矛盾的博弈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史记》的观点认为文帝是巅峰期,亦是汉朝相权与地方分权离心力最大的时期。而汉武帝做的只是重新巩固刘氏皇权和国家中央集权,所以历史上的功过对与错并非谁能讲得清楚。
只能说《史记》并非站在皇权与中央集权的角度去写的罢了,就看大家愿意往什么角度去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