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通讯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通讯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通讯【解题钥匙】 一、理解 人物通讯阅读考查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这一考点,多半选择人物的语言进行考查。在人物通讯中,人物语言一定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的特点,要逼真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通讯

【解题钥匙】

一、理解

人物通讯阅读考查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这一考点,多半选择人物的语言进行考查。在人物通讯中,人物语言一定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的特点,要逼真,要口语化;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贴切自然,生动传神。考生在理解人物的语言时,就要从这些方面出发去作相应的理解。

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 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串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件的本质意义。考生可以利用这两条线来筛选与整合信息。

三、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1.由于人物通讯有故事性,所以在分析其语言和结构时,考生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语言特点的部分;其次,要注重分析细节的描写叙述层次和风格;最后,对故事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等部分作分析。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有一条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

2.人物通讯,是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新闻体裁类文章。这些文章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着重揭示他们的精神境界,以此感染并且教育读者,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所以考生在概括其中心意思时,要注意从这些方面寻找突破口。

四、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人物通讯这种文体,既具有新闻的真实性,也具有文学性和教育性等。主要运用环境描法、人物的刻画方法、细节的描述以及抑扬、渲染、烘托、反衬、铺垫、照应等表现手法。这个考点一般在多项选择题的最后一项或简述题中考查。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照文本,划定有效信息,划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或语段。考生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是否有“用原文句子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这样的限制,严格按要求答题。

五、鉴赏评价

一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要求对作者所持的态度和主要观点进行评价;二是评价文章所反映出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倾向。阅读人物通讯,考生要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并根据人物事迹提炼出主题――中心思想,而这正是答鉴赏评价题的关键。

六、探究

人物通讯,一方面要求考生评述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回答这一类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分析其社会影响。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考生要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阐述文本的社会意义,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核潜艇之父:

用算盘拨出091潜艇水滴外形

“当祖国需要我冲锋陷阵的时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2014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简短的话语字字铿锵。

从1958年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到1987年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30年隐姓埋名,黄旭华终于实现了儿时造船强国的梦想。

自力更生造潜艇

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为攻克难关,黄旭华和同事们别无选择,只能一步一步地摸索向前。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拥有最完美的流线,摩擦阻力小,水下机动性和稳定性好。当年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先把核动力装置装在常规线性潜艇上,同时建造水滴型常规动力潜艇,在两者都成功的基础上,最后结合成核动力水滴线型试验艇。

中国该怎么办?是一步到位,还是也要“三步走”?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他说荒岛上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平时,他没时间回家,大地震也顾不上回家。女儿说他是“到家里出差来啦”,妻子说他是“客家人”。是的,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稳稳浮出水面时,黄旭华难掩欣喜和激动,一任幸福泪水长流……毕竟是他和同事们,呕心沥血书写了共和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历史!

荒岛惊涛乐其中

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荒岛上起步。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该岛:风沙大,姑娘少,兔子野鸡满山跑。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黄旭华带领同事当“挑夫”。他利用出差机会,从外地带肉、油、米等食品返岛。最厉害的“挑夫”曾经一个人带回重达150斤的包裹。黄旭华自豪地说:“大家以苦为乐,互相关心,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物质生活一贫如洗,科研手段和科学设施也是一片空白。一代艇上马时,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核潜艇研制。但研制工作“三项原则”明确指示:要立足国内,从现实出发,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上力求配套,可以作为战斗艇交付使用。要求与现实形成了尖锐对立,是等待条件成熟再干还是“人定胜天”地蛮干下去?黄旭华提出“骑驴找马”策略:即便驴都没有,也要两条腿先走起来。

为确定水滴型潜艇水下的机动性和稳定性,黄旭华在试验室一待就是小半年。但那个水池不到百米长,有些实验根本无法完成。黄旭华就提出,利用人工增加截流的方法加大阻力系数。在这个水池旁,黄旭华反复进行了各种艏端线型和艉端线型模型试验。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深潜日期越来越近时,参试艇队里有人唱起了当时的流行歌曲《血染的风采》,队伍中弥漫着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气氛。黄旭华心想,极限深潜试验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如果战士们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去执行任务,就更加危险。

“这首歌很好听,我也喜欢唱。但是这次我们要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把实验数据成功拿回来。”黄旭华亲自去和战士们座谈,缓解紧张情绪。接着,他语气坚定地说,“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试验。”这句话立即威震全场,让悲壮气氛一扫而光。

终于,试验成功了!黄旭华,这位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即兴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由衷地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都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

(选自“新华网”2014年6月4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身许国,生平磊落,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B.一代艇上马时,我国的科研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核潜艇研制,这反映出当时极左思潮对科学研究的干扰和破坏。

C.本文平实的语言和翔实的资料,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

D.黄旭华花甲年不弃使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2.文章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这则材料,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答:

3.黄旭华说:“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都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4.谈谈你对中国核潜艇人用算盘算出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这件事的感触。

答:

上一篇: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形象和事迹
下一篇: 人物简笔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