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不再神秘——浅析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不再神秘——浅析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不再神秘——浅析现代稀见史料书系“灰皮本”的由来如今中国大陆市面上所见到的无论是张国焘还是王明等人的回忆录,无一例外都来自于现代稀见史料书系,俗称灰皮本。

“灰皮本”的由来

如今中国大陆市面上所见到的无论是张国焘还是王明等人的回忆录,无一例外都来自于现代稀见史料书系,俗称灰皮本。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东方出版社(实际为人民出版社的“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为D史工作者以及部分领导有计划的翻译的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书目,这些书目以回忆录为主,既有曾经作为我D高级干部的张国焘等人的回忆录,也有经历中国革命的外国人,例如作为红军军事顾问之一的德国人李德,以及抗战时期驻扎在延安的苏联记者的回忆录。因为书目封面配色为灰色或黑色,所以俗称作“灰皮本”,这套书在本世纪初得到重印,内容并未有太多变化。

“灰皮本”史料价值分析

认识历史的真实性需要多渠道,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反面教员”意义就在于此。这些回忆录出于传主个人局限,大多有夸大自己作用,攻击贬低他人的内容。但是正因如此,才能使我们更能把握和认识中国近代史历史的复杂性。更何况,回忆录本身就如同橘子汽水,正是因为加了“香精”才显得更为真实,如果样样如同对岸所推崇的“口述史”系列那样内容精确,倒是让人感到一丝“不真实感”。

正确看待灰皮本

托笔者学校图书馆的福,笔者基本读完了灰皮本书系中的全部书籍。令自己感到意外的是读完灰皮本后并非像一些知名公知所言“再也不信”“失望透顶”。倒是对于书中所反映的种种行为陷入深深的思考,同时我也发现,一些被大陆互联网的“公知”们推崇至极的史学家著作,其思想同灰皮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灰皮本传主只是提出问题并辅以个人情绪的宣泄,这批史学家所作的就是将这些问题以“学术”方式进行系统认证。这也成为“公知”的发言中极具迷惑性的来源所在。对此由于本人才学浅薄,不敢妄下定义,但是我始终坚信,对待任何史料特别是回忆录都应该不带主观感情的去阅读,如果是带有已经写好的“预设”,那么看任何材料都只是加深你个人的偏见而已。

结语:随着时代发展,笔者认为与其将灰皮本继续“内部“发行,倒不如公开出版,让广大群众自己判断去受教。知识应当是共享的而非独占。

PS:“灰皮本”书目一览:

① 《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盛岳)

② 《我的回忆》(张国焘,分上下册)

③ 《中国纪事》(李德)

④ 《双山回忆录》(王凡西)

⑤ 《中共50年》(王明)

⑥ 《郑超麟回忆录》(郑超麟,分上下册)

⑦ 《苦笑录》(陈公博)

⑧ 《延安日记》(孙平——苏联作者的中文名)

上一篇: 中学生应学会阅读基本史籍
下一篇: 教学研讨 | 张华:史料实证的课堂实践——以光绪死因调查为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