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志》真的是正史吗?它的史料价值如何?

《三国志》真的是正史吗?它的史料价值如何?

《三国志》真的是正史吗?它的史料价值如何?《三国志》是正史无疑《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

三国志》是正史无疑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的一部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未成书之前,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韦昭的《吴书》,私撰的有鱼豢《魏略》,此三本书应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并无史官一职,所以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年轻的时候,在蜀汉任职,受宦官黄鹄排挤不得志。蜀汉降魏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纪传体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至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合一,最终成熟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记录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行文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律历等的“志”,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一部正史。

总体评价: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的《魏书》,看到《三国志》也倍加赞赏,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竟将自己的著作毁弃。

后人对《三国志》也是推崇备至,认为在众多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盛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表述的统一。

古来以长安,洛阳为正统。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写了曹操的本纪,而《蜀书》,《吴书》只有传,没有纪。刘备则为《先主传》,孙权则为《吴主传》。这是写书为政治服务的例子,也是《三国志》的特点。

积极评价:

第一,文采斐然,《三国志》整体成书虽然比《史记》略逊一筹,却也不乏精彩的描写。比如单单赤壁之战,陈寿将相关史料分别放置在各方人物的传记中加以描述,各有侧重,把战争写的有声有色,尤其吴蜀两国,对话详尽,非常传神。

第二,良史实录,陈寿在叙事中做到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陈寿所处的时代,政治关系复杂,历史与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陈寿用曲折的方式反映真实的历史,下了很多心思。

第三,取材精审,裴松之注写汉魏交替之际的册诏有20篇之多,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只用一篇170多字的册命就把这件大事写出来。比如孙策之死,舍弃妄诞的传说,只记孙策为许贡的刺客刺杀至重伤而死,反映出他认真考据,慎重选择的态度。

第四,行文简明干净,常用简洁的笔墨,写出传神的人物,书中写名士的风雅,谋士的方略,武将的威猛,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

负面评价:

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叙事太简,当时史料本来就很少,加上陈寿写作的风格,行文简洁,造成很多事情描述不清。重要人物事迹,都十分简略,建安七子皆未立传。蜀汉资料尤其少,张飞,赵云皆为蜀汉元勋,其传记寥寥数百字而已。

第二,曲笔回护,《三国志》中最为严重的曲笔是高贵乡公被杀之事,《魏末传》所载是高贵乡公与司马昭冲突,但是在陈寿《三国志》中,却对此刻意回避,置若罔闻,但是却又记载了郭太后历数曹髦罪状的表章,这说明陈寿在西晋为官,不敢不为晋讳也,这只是一个例子。

总体来说,《三国志》是一部优秀的“前四史”,是正史中很特殊的一部,作者陈寿的文笔精彩而又不失冗杂,真实有不做作,但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作者对某些史实进行了隐讳和曲笔,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三国志》成为一部优秀的纪传体国别史。

正史_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和野史的区别

正史_正史和野史的区别_正史是什么意思

正史是什么意思_正史_正史和野史的区别

上一篇: 《世说新语》赏誉原文及译文.doc
下一篇: 正史中真实的张飞:智勇双全的大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