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学生应学会阅读基本史籍

中学生应学会阅读基本史籍

中学生应学会阅读基本史籍中学生应学会阅读基本史籍

摘 要: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水平按四个递进层次分类:识记与鉴别、领会与诠释、分析与综合、评价与论证,其中后三个层次都有史料方面的要求。由于现阶段知识的膨胀、网络语言的涌现等因素,多数高中生的传统语言基础知识略显薄弱,故应对高考材料题时颇吃力,山区学生表现明显,对此情况一线教师苦不堪言。因此,引导学生适度阅读史籍,不失为突破困局的可选途径之一。本文以《资治通鉴》为例,略谈一二。

关键词: 史料 高考材料题 困局 《资治通鉴》

近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命题原则早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搜集和整理史料,提取信息,用以思考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课标规定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水平按四个递进层次分类,包括识记与鉴别、领会与诠释、分析与综合、评价与论证,其中后三个层次都有史料方面的要求,如“领会与诠释”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有关史料或问题进行解释、梳理和提炼,做出必要的说明”;“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中采用多种史料,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发展进程、重要特征及其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优秀成果”;而“评价与论证”这一最高层次的学习水平明确要求高中学生“依据各类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做出评价”。

一、现实需要

课程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但鉴于现阶段知识的膨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的涌现等因素,多数高中生的传统语言基础略显薄弱,这在山区学生中体现尤为明显,对此情况,一线教师苦不堪言,写者深有体会。因此,引导学生适度阅读史籍,不失为打开困局的可选途径之一。下面就以《资治通鉴》为例,略谈一二,希专家、学者斧正。

二、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在众多史籍中尤为引人注目,一方面在于其本身的学术价值之高,但有关伟人毛泽东的一则轶事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其吸引力:毛泽东的文才武略众人皆知,其博览群书,而《资治通鉴》深得毛泽东喜爱,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年代,都是身旁之物。更而言之,《资治通鉴》是毛泽东打天下、治天下的宝典。因此,笔者以之为例,略谈史籍阅读过程中应走步骤,并录本人读书心得如下,相互借鉴。

1.明白史书的基本信息。《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1956年6月第1版。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等撰,其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史事。史称《资治通鉴》的材料价值甚高,其在搜集材料方面较丰富,审查材料时也较慎重,保存了许多其他史书不能见之史实。例如,其详细记载了唐代袁晁、裘甫起义等。《资治通鉴》先做长编,后成其书,有目录、有考异,全书体例完整,前后脉络分明,长于叙事,详而不芜。

2.了解史实。在阅读过程中自然已初步了解史实,关键在于质疑。

3.读书见疑。初读《资治通鉴》,最感困惑的即为司马光在时间记述上采用的纪年、记月、记日法。在中国古代社会,纪年法主要有最早出现的帝王纪年法,以及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星岁纪年法、生肖(动物)纪年法。另外,各少数民族也有其特殊的纪年法。在《资治通鉴》中,每“纪”首采用星岁纪年法,而自从西汉武帝创立年号纪年法以来,史书一般较少采用晦涩的星岁纪年法。在星岁纪年法下,附之以干支纪年法,加之以括号。同时,在每卷中分期时又采用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下加以括号,注明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而公元纪年法为近代从西方所引入,故括号内所注应均为后人所加。在正文中,月份记叙即以明确的阴历记月。在记日时,司马光采用干支记日法,而干支记日法采用六十轮换制方式,要求一个月中记日的干支,首先要知道月初的干支,再由月初干支按顺序推算,即按花甲子计算。而所在文中,偶尔才有“朔”字出现。例如,卷一百九十二,页六百一十三:“闰月,癸丑朔,日有食之。”因此,要准确得知事件发生之日期,较麻烦。

读《资治通鉴》困惑之二即为司马光对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后这一时段史实的编写。唐高宗死于六百八十三年十二月丁巳,其第七子李显继位,是为中宗,次年正月改年嗣圣。是年二月,戊午,中宗废,已未,立高宗第八子李旦为睿宗。但令人不解的是,司马光归这一时段史实于武周朝,且纳之为光宅元年。七百零一年六月,壬午,唐中宗驾崩,温王李重茂继位,是为殇帝,并改元唐隆,但这一史实被并于睿宗朝。观其旨意,司马光似认为其三人这一期间为帝时日过短,不宜专为编卷,或为承《新唐书》、《旧唐书》之故。然隋恭帝、唐哀帝(唐昭宣帝)在位均时日甚短,却有独卷,不知又当做何解释?

读《资治通鉴》困惑之三是为其各卷之划分毫无依据可循。唐高祖朝从一百八十五卷至一百九十二卷,共八卷,分之为上之上、上之中、上之下、中之上、中之中、中之下、下之上、下之下。这八个时间段的划分既不是以年号不同而相区别,又不是以时间等同而定。卷一百八十五为六百一十八年一月至七月,期间五月李渊受隋禅,称帝改元,是为武德元年。卷一百八十六,依然为武德元年,从六百一十八年八月至一十二月。卷一百八十七,为武德二年,六百一十九年一月至十月。卷一百八十八,为武德二年至四年,六百一十九年十一月至六百二十年二月……卷一百九十二,为武德九年至贞观元年,六百二十六年九月到六百二十八年七月,期间包括太宗继位,改元贞观。综观全文,实难让人领悟《资治通鉴》分卷之依据。

4.读后所得。《资治通鉴》集当时第一流史家以十九年的时间得以完成,虽其存在不足,但终是瑕不掩瑜。《资治通鉴》虽是政治史,其中最突出的又是军事方面的记载,但关于经济史等方面的材料较重视。历代的经济制度、经济措施及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事件大体不漏,文化史与文学、艺术、宗教等也颇多涉及。但终因其编书目的所限,且可能因为书的分量已经够大,故并不十分详尽。清人钱大昕云:“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通鉴》之取材多有出于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唯《通鉴》可以当之。”(《潜研堂文集》卷二十八《跋宋史新编》),此评价可谓甚是中肯。

三、结语

历史最重要的在于以史明智,它不是服务于过去,而是服务于现在和未来。在新课改之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突破单纯课堂模式,通过史籍的阅读培养学生的传统语言能力、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掌握原则、注意方法,更要大胆突破,才能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出版(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1956.6,第1版.

[2]邹建民.浅谈历史史料的补充与处理.现代教育信息,2008.11.

[3]王宇佳.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上一篇: 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
下一篇: 不再神秘——浅析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