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芦苇的叶子挤满整条小河,宽大又肥厚的叶片上便浅浅地缀上时光,在疏淡的日子里,晃晃悠悠地摇曳着。家乡的河流并不多,村子外面横竖有几条,河里密密地生长着芦苇。在晨雾缭绕的夏季清晨里,几声杜鹃啼鸣,杂花生树的村旁溪头路边,便都是在芦苇从中采摘芦苇叶的人们。人群嘈杂声中,伴着最早出现的蝉鸣,热闹的一天便开始了。
芦苇叶(芦苇叶的功效)
老妈的生日是端午这一天。所以端午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意义在于老妈的生日,从来不用担心会忘记,临近端午,铺天盖地的信息都会拥过来,提醒着我们,端午来了,老妈的生日来了。一清早我们便随着村里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倒小溪边,找到最肥厚的芦苇叶子,一片一片摘下来,捆成整整齐齐一扎一扎的,偶尔在芦苇深处惊起一直野鸡野鸭,扑棱一声飞起来,从水面上滑翔着飞出去,人群中便一片惊叫。
回到家,老妈把芦苇叶散开来,用清水漂洗干净,再一片一片在锅里码整齐,加上井水,煮沸即关火,趁热捞出来放在一个铁盆子里,晾凉。我们便围着铁盆子嗅个不停,芦苇叶的清香味是我们热爱粽子最主要的原因。以至于后来走了很多地方,有箬竹叶粽,有荷叶粽,有竹筒粽,但是没有一种粽子能够和老妈包的芦苇粽媲美,但是那芦苇叶的清香便完胜了。要到下午的时候老妈才有时间包粽子,用一块平整的板子垫在下面,用五六片芦苇叶挨个铺平整,老妈灵巧的手一挽,一个三角锥便出现了,加上雪白的糯米和蜜饯,左右手一交叉,缠绕几圈,便成了一个三角粽。我们看得入迷,便也学起来,于是总有那奇形怪状的粽子出现在盆子里,老妈总是鼓励我们,说,动动手没啥坏处,好不好看是其次,一起帮忙做事情才重要呢。老妈在家里是老大,手最灵巧,每年总要多做一些,送给姨妈、舅舅他们,所以经常要包到很晚。
照例的,端午的早上,我们总是在芦苇的清香中醒来。老妈一清早便送粽子去了。我们自己到煮粽子的铁锅里,掀开锅盖,取上一只鸡蛋,捞上一只粽子,最美味的早餐就都在碗里了。老妈最爱吃水煮蛋,所以每年端午这一天,她都会在粽子锅里煮上鸡蛋。老妈说,能吃上自己最爱的食物就是最好的日子。
后来离开家乡,端午总是在外地过的,过着过着也便习惯了各种叶子包的粽子。咸的,甜的,豆沙的,腊肉的,甚至还有什么鱼肉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人们开始变着法子准备吃食。在星城度过的那些日子里,粽子是最常见的早餐形式。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店子门口,总是摆着一个小炉子,炉子上放着一个锅,锅里热着粽子,氤氲地冒着热气,在多雨的清早,上课的路上,穿过街道,买一只粽子,边吃边往教学楼奔去,粽子吃完了,也便到了教室。
只是在端午这一天,必定是要打电话回家,问问老妈,今年的芦苇叶长得好不好,糯米泡发得到位没有,蜜饯不能放了,鸡蛋也要记得少吃一颗才好……
我是小丹,平凡生活的体验者,感悟者,分享者,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您点赞,关注和转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