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诸多的文献中,“帝俊”与“帝喾”是不是同一个人有不少的争议;今天文纪在就在这里扒一扒,上古那些事;不喜勿喷哈!
帝俊是谁(帝俊是谁的父亲)
帝俊,又称“帝夋”,疑似诗经里昊天上帝,也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字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但帝俊不被中国正史所记载,只有在山海经及大荒经中来参考,但在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
帝俊虽为东方部族远古始祖,但其后代子孙却在东、南、西、北各方建立起了各自的国家,在这些国度中间,可以断定为帝俊神系的有10个:《大荒东经》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下面就来解读
其中在《大荒》译文:“有座山叫不庭山,荣水最终流到这座山。这里有一种人长着三个身子。帝俊的妻子叫娥皇,这三身国的人就是他们的后代子孙。三身国的人姓姚,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这里有一个四方形的渊潭,四个角落都能通,北边与黑水相连,南边和大荒相通。北侧的渊称作少和渊,南侧的渊称作从渊,是帝舜所洗澡的地方”;天地沐浴水池好大呀!
还有《大荒东经》译文:有一个国家叫中容国。帝俊生了中容,中容国的人吃野兽的肉、树木的果实,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分别是豹子、老虎、熊、罴。又有国家叫司幽国;帝俊生了晏龙,晏龙生了司幽,司幽生了思土,而思土不娶妻子;司幽还生了思女,而思女不嫁丈夫;司幽国的人吃黄米饭,也吃野兽肉,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又有国家叫白民国,帝俊生了帝鸿,帝鸿的后代是白民,白民国的人姓销,以黄米为食物,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老虎、豹子、熊、罴。还有国家叫黑齿国。帝俊的后代是黑齿,姓姜,那里的人吃黄米饭,能驯化驱使四种野兽,有人说三星堆文化就是帝俊的子孙之国,这一观点觉得越来越像了
然而有说帝俊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这白马就是鲧;帝俊生了禺号,禺号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这位番禺最初发明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少皞生了般,这位般最初发明了弓和箭
帝俊赏赐给后羿红色弓和白色矰箭,用他的射箭技艺去扶助下界各国,后羿便开始去救济世间人们的各种艰苦。
帝俊生了晏龙,这位晏龙最初发明了琴和瑟两种乐器;帝俊有八个儿子,他们开始创作出歌曲和舞蹈;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义均,这位义均便是所谓的巧倕,从此开始发明了世间的各种工艺技巧。后稷开始播种各种农作物。后稷的孙子叫叔均,这位叔均最初发明了使用牛耕田。大比赤阴,开始受封而建国。大禹和鲧开始挖掘泥土治理洪水,度量划定九州。
大荒时代到处是漫天大水。鲧偷拿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而未等待天帝下令。天帝派遣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荒野;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出。天帝就命令禹最后再施行土工制住了洪水,从而能划定九州
从记载中得出,帝俊部族的产生、形成、壮大均在东部,主要的后裔之国也在东部,但为什么后来却分散于四方?其中必定有一次大变故,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部族与部族的战争。在古代部族中又有哪个部族可以让势力强大的帝俊部族四分五裂而被迫大规模迁徒呢?那只有赶走炎帝部族又占据中原的黄帝部族了。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便是黄帝部族的一位出色首领颛顼,被打击者是少昊。我们之所以如此推理,并非凭借想象,而是有迹可循的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对这一段突如其来的记载,我们没有办法借助别的神话资料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现有的一些解释它们的资料大多是后人依据此条而撰写、编造出来的。这里的关键词是妇孺的“孺”字,治经者多以此字为养育、哺养之义,琴瑟为少昊娱乐少年颛顼的玩具。郝懿行云:“孺,盖养育之义也。”又云:“此言少白皋孺帝颛顼于此,以琴瑟为戏弄之具而留遗于此也。”为证明这种解释的合理性,人们往往引《帝王世纪》“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为证。因史传少昊即玄嚣,为黄帝之子,而颛顼又是黄帝之孙,则颛顼当是少昊的侄辈,颛顼少时依附少昊,长大后佐少昊,正是十分自然的事。殊不知,人们却遗忘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少昊并非便是玄嚣,当然也不是黄帝之子,而是生于东方部族之中,为帝俊之后裔
那么与喾、舜的争议,帝喾之名初见于春秋时史料中。《礼记·祭法》云“殷人褅喾”,而《国语·鲁语》则云“商人褅舜”,三国韦昭认为“舜”当为“喾”字之误。殷墟甲骨卜辞载商人高祖夔,据王国维考定,“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是“喾”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可参阅《山海经》郭璞《注》、郝懿行《笺疏》、毕沅《新校正》、王国维《殷先公先王考》、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卜辞通纂》、袁珂《山海经校注》来参考
帝俊娶妻有羲和,常羲,娥皇等三人,帝俊生子,其中就有任姓,任姓究竟是羲和还是常羲所生,有待考究,不过羲和所生最有可能,羲和生十日,被羿射死九日,其中一日幸免于难,便是任姓。也有说任姓是常羲所生十二支之一,羲和、常羲可能出自同一氏族,故其子也同姓。帝俊的儿子禺号,便赐姓为任。禺号-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皆任姓。禺号-儋耳-无骨-无继-无肠,皆任姓
对帝俊的改头换面,主要是通过创造五帝之一的帝喾来完成的,以帝喾取代帝俊,将其更名改姓,这一手段可谓釜底抽薪。《帝王世纪》云:“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俊。”这种野史虽然已将帝喾取代了帝俊,但却仍然保留了“自言其名曰俊”的改造痕迹,但没来得及编制帝喾的谱系家世,后来经过各种正史与稗闻的附会、添加,确立了“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的地位
但实际上《帝王世纪》中说的是“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写的并非是“俊”。而《史记五帝本纪》更是只言“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但省略了“俊”字,这一细微的变化,却将帝喾从帝俊的阴影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在将帝俊脱胎之时,将其后代子孙如季厘、少昊(挚),妻子(常羲)等,也在稍加改变之后转移到帝喾名下,从此以后,帝俊便消失了,帝喾则异军突起,成为五帝之一。对帝俊神话的枝叶嫁接由于帝俊神系庞大家族及帝俊的巨大影响,晚出的帝喾身上无法全部体现关于帝俊的事迹与传说,而这些传说与神话事迹又充满生命活力,代代流传,于是后儒们便将这些有活力的神话分化开来,分别嫁接到黄帝、颛顼、尧、舜等身上,使得他们的身上都有着帝的影子。
帝俊之妻羲和与帝羲分别生十日或十二月,此为帝俊神话之精髓,人们便将这则神话重新改造之后移植到黄帝头上,变成了“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于是帝俊的二妻变成了黄帝手下掌管历法的二大臣了
大羿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应归于帝俊。但到《淮南子》那里,则变成了“尧之时,十日并出”,尧命羿去除害射日,将爱民之德转给了尧,同时也将大羿神话上古神话中射日的是大羿,由于夏代有穷国君主后羿的名字里也有“羿”字,且也善射,很显然后人容易将二人的事迹、称呼混淆;从帝俊神话体系中切割出来了
于是帝俊的诸子孙们纷纷被改名换姓,忘了炎帝就是后稷,西王母就是帝俊的女儿;帝鸿成了黄帝或者黄帝的儿子,少昊说成了是黄帝的孙子,帝喾说成了黄帝的曾孙子,中容变成了颛顼之子,契成了帝喾之子,后稷也被喾占有。俊妻常羲改嫁了帝喾,最后娥皇也走进了舜的宫中
在帝俊神系中,引以自豪的还有他诸多著名的子孙,这些子孙以自己的智慧开创了人类的新时代,使他的部族从低级的懵懂时代一步一步坚实地跨入野蛮时代,并向着文明时代挺进。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文纪在上篇视频中也讲到了奚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海内经》一书称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些已经足够了,舟、车、歌舞、琴瑟、百巧、种植,从食到行,从劳作到歌舞,无不闪烁着智慧之光。由此可见帝俊部族的发达及文明之先进;这些发明没有一项记在帝俊头上,而都归功于他的各个子孙们,这与史化了的神话中,一切发明均归于三皇五帝全然不同,而显得实在、可信;可惜,随着帝俊之神被分化以至最终被逐出神坛,他的这些子孙们也被赶出了人类历史的文化殿堂,他们的业绩被诸神瓜分了,如不依靠《山海经》的内容描述,我们今天怎么还能知道他们的名字
信阳师范学院金荣权教授也曾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今天也是众说纷纭,然而一般认为帝俊当是上古时代东方民族的祖先神,这种看法是一致的,因为《山海经》记载的帝俊活动地及其子孙之国大多在东方”;“帝俊部族与少昊部族均是我国东部以“鸟”为图腾的远古同一部族。帝俊之“俊”又可写为“夋”,这字在甲骨文中实为一个鸟的形象”;有的学者认为帝俊跟商代奉祀的天帝是同一个,甲骨文称为高祖夋(与莒国犁比公祭祖碑文一致)。他的形状甲骨文作或,画的是鸟的头猕猴的身子,一只足,手里似乎还拄着一根拐杖
在日照旸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上有一巨型石人头像,据传说是帝俊头像,当地人称石祖像,也称老祖象。老祖像历尽风雨沧桑,底座山岩上有人工刻画的太阳图案,太阳中间为原始的“祖”字。传说该石像是东夷人父系社会的始祖——帝俊的化身。西侧的天台山极顶是俊台,相传为帝俊祭天之处,山下尧王城遗址中的墓葬都朝着天台山的方向,反映了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建立的东夷古国对太阳神和祖先帝俊的崇拜
有关帝俊的神话相当零碎,集中保存在《山海经·大荒经》以下五篇里,其他书籍并无所见。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羲和,住在东方海外的甘渊,生了十个太阳;另一个名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十二个月亮。他还有一个名叫娥皇的妻子,住在南方荒野,生了三身国的先祖。这位先祖一个头三条身子,传下来的子孙也都是这般模样。帝俊时常从天上降临,和下方一些面对着面跹舞蹈的五彩鸟交朋友;下方帝俊的两座祠坛,就是由这些五彩鸟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斩下竹的一节,剖开来就可以做船;尧的时候,十日并出,帝俊曾经赐给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残留下来帝俊神话的片断。从中可以见到帝俊作为天帝的神性
所以所帝俊和帝喾可以说是同一人,但作为不同!如果有喜欢这篇野史故事的朋友,请留言点赞转发我们会以视频的形式来为大家讲述出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