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独目人(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

独目人(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

独目人(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作者:华人星光独目人(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论出身,他是大元帅的儿子,两个哥哥都是高官,可他自己却屡遭不幸:被三任妻子抛弃。在最悲伤最迷茫的时候,他双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独目人(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

独目人(独目人真的存在过吗)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论出身,他是大元帅的儿子,

两个哥哥都是高官,

可他自己却屡遭不幸:

被三任妻子抛弃。

在最悲伤最迷茫的时候,

他双目失明,一度精神分裂,

可拥有这样凄苦人生的他,

却做了一件大事,

就此改写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

他,就是黄乃。

黄乃这一生太苦,

从出生就是不幸。

在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

他的父亲黄兴就逝世了。

黄兴,鼎鼎大名的革命先驱,

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随便一个头衔就足以彪炳史册:

他是中国同盟会创始人,

辛亥革命公认的两位最高领袖之一,

中华民国创建者之一,

孙中山的第一知交,

二人并称为“孙黄”。

在1911年攻下南京后,

黄兴被共推举为临时政府副元帅,

代大元帅职权。

黄兴的两个儿子在政坛也很有声望,

黄一欧和黄一中,

分别当过全国政协委员,

民国内务部统计司司长。

1916年,黄兴积劳成疾逝世,

还未出生的黄乃,成了遗腹子。

按理说,身为革命先驱的儿子,

上又有两个从政的哥哥庇佑,

黄乃的人生应该无限美好才是,

可是谁承想命运弄人,

竟在黄乃的人生,

一次次刻下悲苦的伤痕......

黄兴,左二

黄乃少年即发奋苦读,

作为黄兴最小的儿子,

他深知不能埋没父亲的名声。

因为长期伏案读书,

又在物资匮乏的年代,

晚上连根明亮的烛火都没有,

以至于黄乃的眼睛近视非常严重,

能有500多度。

天不庇护,祸突然至,

中学一次球赛,

一位同学心急狠狠一脚踢来,

黄乃躲避不及被足球砸中右眼,

黄家宽厚,

对造成这次意外的孩子并未为难,

可黄乃的右眼视网膜脱落,

多方求医结果手术失败,

已经回天无力,

从此,他就只是独目人了。

1936年,因右眼失明休养的黄乃,

在报纸上,

看到中国留学生积极开展救亡运动,

决定走一遍父亲走过的路,赴日求学,

到日本后,他参加了当地学生运动,

为文化救国到处呼吁,

日本好战分子盯上了他,

将他抓捕入狱,

好在父亲的朋友努力营救,

才保他平安回国。

一眼失明的痛苦,

挡不住他报国的勇气;

被捕的牢狱之灾,

挡不住他前行的步伐。

他说:“从那以后,

我就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

不管我身上背着多么沉重的十字架,

对党的信念从没有动摇过。”

1937年抗战爆发,黄乃奔赴延安,

继续父亲未竟的革命事业。

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一个活泼明艳的女孩向明(化名),

两人拥有共同的革命理想,

很快结为夫妇,

可是不过五年,

妻子在爱情上背弃了黄乃,

他痛不欲生,离婚五年仍耿耿于怀,

写下一首《将失偶》,

来宣泄内心的惆怅:

雨急鸣深树,风邪逐暮鸦;

望穿书不至,何处可为家?

而这世间,

总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心革命的黄乃在延安时,

当过《解放日报·敌情》副刊任主编、

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主任,

在《敌情》副刊上发表过许多好文章,

是真正的日本问题专家。

他还是延安有名的“十大才子”之一,

精通世界语,俄语,日语,英语,

可是,长期处于艰苦紧张的工作中,

常在小油灯下伏案通宵达旦,

他左眼越来越近视,高达1200多度,

友人看不过对他大声呵责:

“黄乃,你这个样子熬下去,

有一天眼睛会瞎掉的。”

这不幸的预言,竟来的那样快。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

黄乃左眼视网膜突然脱落,

周恩来紧急批准他前往苏联治疗,

但已经为时太晚,

病情沉重无法治愈。

父亲披肝沥胆为国家而死,

儿子披肝沥胆为国家而盲,

这新生的中国,这壮美的山河,

黄乃再也看不到了......

而得知自己再无复明希望那一刻,

黄乃想到的不是自己前途尽毁,

而是中国那些和自己一样,

双目失明的同胞们,

他们的世界,是何等的黑暗......

他问自己,盲人的出路在哪里?

回国前,

他去参观了莫斯科的盲人学校,

那些自强不息的盲人故事,

使坠入人生黑暗的黄乃,

心中点燃了一把希望炬火:

人虽盲,亦大有可为!

从苏联回国后,

黄乃顾不上为双目失明的自己哀叹,

他一心思考盲人问题:

盲人不应成为社会的负担,

而应与正常人一样,

也要为社会效力。

要做到这样,

盲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而盲文则是他们学习的必备工具。

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

没有统一的盲文,

也没有盲文字母表,

不同地域的盲字很不完备,

交流都十分都困难,更别提推广学习。

1952年,黄乃一面提出呼吁,

希望全社会都关注盲人,

发展盲人事业。

一面开始集中精力,

钻研一套中国自己的盲文。

而在盲文方案初步制定时,

黄乃也拥有了人生第二段婚姻,

她是他的老同事,

婚后还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妻子的事业心很重,

黄乃失明又无法照顾孩子,

于是妻子提出了分手。

这次婚姻十分短暂,

孤苦的黄乃把他内心的悲苦,

全部化为研制盲文的力量。

对于刚刚堕入黑暗深渊,

又没有盲字基础的他来讲,

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

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后,

他就制备出了一整套完备的,

中国汉语盲文方案,

1953年,黄乃用自己所创的盲字,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盲文刊物:

《盲人月刊》。

在创刊号上,他写下,

《向愚昧和无知进行坚决的斗争》:

“中国的盲人有两个可怕的敌人:

一个是旧社会对盲人的压迫和歧视;

另一个就是愚昧和无知。

第一个敌人,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已经被打倒了;现在,

中国盲人就要向第二个盲人开战!

首先,

当然是要有自己的武器——中文盲字!“

这武器,被黄乃创造出来了!

武器在手,推广却艰难,

最开始预备在几所盲校推广盲文,

可试验盲文需要教师从头学习,

又要编写新的盲文教材,

花费周期长,

又加上很快遭遇运动时期,

盲文推广不得不停滞。

事业遭遇瓶颈,

黄乃的感情也又一次遭到最大的打击。

在他研究出盲文方案后,

他的故事被刊登在《中国青年报》,

触动了一个山城小女子的芳心。

她来到了北京,和黄乃“闪婚”了,

他以为他漫漫人生中,

再也不会有孤寂,可哪里知道,

不过两年光景,

黄乃际遇艰难之际,

妻子只有不断的埋怨和指责。

终于有一天,

鸡飞狗跳的生活戛然而止,

妻子抛夫弃子,

随一个小伙子走了。

经历了三次婚姻,却又三次被“抛弃”,

黄乃心死如灰,

一度觉得自己的余生,

再也不会遇到爱情了。

事业的不顺,爱情的坎坷,

令他精神上受到创伤,

患上轻微精神分裂症。

也许是他承受的苦太多太多,

苍天都不忍,在他步入暮年之际,

终于有一位女子,

用温柔和陪伴,照亮他灰暗的世界!

她叫安琳,倾心于他的才华,

1961年两人结为夫妻。

这是他感情的转折点,

也是他事业的转折点。

婚后40多年里,

安琳是他忠实的妻子,

更是他事业上得力的助手,

她照顾着他的一切,无微不至。

哪怕是在最风雨如晦的年代,

黄乃被无休止地揪斗,

她也从未离他而去。

黄乃是个盲老头,

年逾半百下放到干校劳动,

每天要剁几百斤猪饲料,

他生活尚难自理,

更别提要完成这么重的劳务,

好在有一些好心难友帮助,

否则他大小便都不能自理。

妻子知道他的艰难处境,忧心如焚,

多次提出要去干校照顾他,

但那些人不同意,责骂她,

你脑子有病吧,

你要和黄乃划清界限!

你要一个劲往里钻,往上面贴,

别怪我们不客气!

安琳不顾一切一个劲请求,

好不容易得到许可,

她带着女儿急急忙忙就赶去。

看到黄乃的第一眼,

她拼命忍住泪水。

只见黄乃衣裳脏破,一身泥水,

面容憔悴,老态龙钟,

裤子与鞋子全是湿漉漉的,

床上的被褥更是又黑污又潮湿,

住的房子到处钻风,又阴又冷,

他一个“盲老头”,

这是怎么熬过来的啊。

安琳放下包袱,麻利地生火做饭,

又把被子褥子烘干,

还给黄乃换了新衣服。

吃饭的时候,

安琳一个劲往黄乃碗里夹菜,

看着瘦脱相的丈夫,

她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吧嗒吧嗒掉.....

黄乃握住了她的手长叹一声:

“委屈你了.......”

她拼命地摇头.......

在安琳的支持与呵护下,

尝尽半生辛酸和苦难的黄乃,

终于熬过了一生中,

最为屈辱和劳累的一段生活。

一切走上正轨后,

黄乃重新拾起推广盲文的信心,

这件事完不成,他死不瞑目!

他和中国聋哑协会志同道合的友人,

一起改进《汉语双拼音盲字方案》,

经过十年的研究和实验,

新设计的盲文方案,

得以全国推广,

这便是今天的现行盲文:

汉语双拼音盲字。

作为发明人,

黄乃被誉为“中国盲文之父”,

“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

而这套凝聚黄乃毕生心血的盲文方案,

改写了中国几代盲人的命运,

让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

拥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

祖国大好河山,

他们终于可以好好“看一看”了!

1991年12月,

黄乃被批准为作出特殊贡献,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是享受此项殊荣的,

唯一的一个残疾人。

他历任教育部盲聋哑教育处处长,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

中国世界语之友会成员,

燃烧自己,奉献毕生,

2004年,黄乃悄然逝世。

前人心血,恩泽后世,

今时今日,整个中国的盲人,

全都是靠着摸盲文教材学习;

100多所各类盲人学校中,

因为使用着黄乃的盲字授课,

无数盲人获得“新生”……

近日人民日报发出一个视频,

一位盲人女孩,

充满力量的朗诵《黄河颂》。

先闻其声,身心愉悦;

再晓其志,心怀敬意。

看到女孩如此阳光,

情绪饱满动人,

网友感动落泪,

也不禁怀念起发明盲文的黄乃老先生,

是他在黑暗之中苦苦摸索,

以毕生的心血和力量,

完成盲文研制壮举,

带给这些看不到色彩的孩子们,

一个五彩斑斓的中华世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今天,黄乃逝世18周年,

谨以这段话,

向盲文发明人黄乃老先生,

一位赤子情深的革命者,

一位伟大坚强的中国榜样,

致以深深的敬意!

上一篇: 梅妃竹(梅妃江采萍简介)
下一篇: 斯温顿(尼古拉斯温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