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知音》老火的时候,年少无知的我也未能幸免看过两篇,看完简直把我吓坏了,惊叹作者的神奇,当事人的表情、语气都能描写得丝丝入扣,难不成事发当时作者就躲床底下?
这个脑补的过程在流言传开之后,其实人人都有过,经过时间的打磨,名人轶事就变成了都市传说。
今天要墙裂安利给大家的这部迷你英剧就叫《都市传说》,不过显然,它比“知音体”高级到不知哪里去。
同样取材于名人野史,一上来就写下了这样调皮的告知:
而且它并不纠缠于名人那点八卦私事,而是选择了那些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看完后竟然觉得被治愈了(日剧:纳尼?)!
作为Sky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新喜剧,虽然不按英剧日常烧脑的套路出牌,但只要出手质量就绝不会低,豆瓣已经飙到8.8了!
《都市传说》第一季一共5集,每集20分钟。每集的主角都是世界范围内的巨星。
● 第一集,鲍勃·迪伦,民谣巨星,去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第二集,塞缪尔·贝克特,剧作家,代表作《等待戈多》;
● 第三集,希特勒,纳粹头目;
● 第四集,加里·格兰特(英国著名男演员)和蒂莫西·利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第五集,拳王阿里。
就问你牛不牛逼?
不过野史也不是随便扒的,有一集讲MJ的,最后就因为家人抗议,无缘跟观众相见咯。
扮演这些巨星的也都是些熟脸演技派,《权力的游戏》中的小剥皮啦,《哈利波特》里的罗恩啦。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故事都堪称传奇,导演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方式讲述了这些故事,还埋了数不清的梗。
第一集讲鲍勃·迪伦,名字是「鲍勃·迪伦敲开戴夫之门」,直接恶搞了他的名曲《敲开天堂之门》。
1993年,52岁的迪伦去伦敦拜访他的朋友戴夫,整集可以概括为“家里跑进一个神经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剧中的迪伦腔调十足,跟他的歌一毛一样,跟人们对他的想象完全贴切。
迪伦属于出门基本不带脑子,因为脑子都在思考哲学。
鲍勃·迪伦本人
比如在机场,空姐顺口问了他“从哪来,到哪去”这样终极的哲学问题。他说:
无名之地(nowhere)——迪伦歌词常用意象
嗯,可以,这很迪伦。
空姐继续微笑问他“今天”从哪来,他说:今天可能是昨天,而昨天只是回忆。
这句“昨天只是记忆”是他的歌曲《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中歌词
空姐当时的微笑都凝固了。恰到好处、不明觉厉的装逼有没有?
在出租车上,浑身揣着小纸条的他,随便掏出一张都是警示名言(他的歌词):
找不到地址,司机让他说具体点,他说“具体不是我的长项”。
司机问是这里吗?他说“总比无名之地强”。
司机有点抓狂,又问是不是这里?他说“是不是这里?是这里。为什么不是呢?”司机就赶紧把他撂了。
然后他走着走着就敲开了一家的门,等到出门的戴夫回来才发现这不是那个“舞韵合唱团”的戴夫,而是他的歌迷戴夫。
他就这样在人家家里待了一天,戴夫当时的心情完全是“偶像赖在家里不走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戴夫最后还是鼓足勇气问出了那个问题:你来我家干什么?(显然我不是你要找的人)
迪伦说:我是来见戴夫的,而且我见到了。(戴夫又不止一个,见到哪个是哪个,都是缘分)
不仅如此,他还促成了一桩美事,不剧透了,此集看完你会微笑泪目。
第二集是大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故事,叫《等待安德烈》。
贝克特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第二集讲述在《等待戈多》首演受到巨大争议之后,他跑到巴黎买了块地盖房子。结果找了个各种拖延症的工头,说好的三个月,他用以下各种理由拖了一个四季轮回:
1. 天气不好,不宜开工。
2. 砖头是幼鸟的鸟壳。
3. 羊看着我们的方式,让我们无心工作。
4. 明天要送儿子上学。
5. 潮汐运动。
6. 别墅和主人是分别已久的恋人,相知速度越慢,最后反而越满意。
每个理由都纯属扯淡,但却又美得不忍拒绝。
贝克特也很无奈,只有一个理由他能想办法拒绝那就是儿子我来帮你送,你去给我盖房子!
工头的儿子就是安德烈,但他却很特殊,才十几岁身材却已经高大到连校车都坐不进去了。
在漫长的等待房子落成的时间里,贝克特每天送安德烈上学,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安德烈的人生导师。
比如小朋友都好奇的“我从哪来”的精确解答▼
面对“罪”这种高级词汇一针见血的揭示▼
以及对“幽默”的见解▼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概就是这样了。试问有这么大咖的人生导师,谁能不成材?
所以一心向往巴黎的安德烈,最终没有顺应父亲的意思,因为身材而留在当地做个受人尊敬的大力士工匠。
他是在贝克特的鼓励之下,成为了日后闻名于世的摔跤手Andre the Giant。
演员(左),真人(右)
此人真实存在,但贝克特起了多大作用就不知真假了。
贝克特在对“差评”表达看法时,还拿希特勒吐了个槽▼
他说:“差评不仅仅只是差评那么简单,差评就有这么大的影响”。
有多大影响,大家后来都知道了,举世遭殃。而第三集《阿道夫·希特勒大艺术家》就讲了希特勒的这段屡遭差评的求学经历。
1907年,18岁的希特勒超爱画画,就跑去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结果被说毫无创造力,是失败者的风格,适合当建筑师。
这时候他老家的朋友音乐家“罗恩”也跑来考学,投奔希特勒,结果备受希特勒这个奇葩室友的困扰。
比如每天半夜“搓澡”,歘歘歘……
比如愤世嫉俗,盲目自信▼
骂梵高
骂弗洛伊德
骂克林姆特
那时候希特勒的极端性格已经表露得很明显了,喜怒无常、专断偏执。有时候想,如果当初他受到过肯定和欣赏,他之后的人生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呢?
也许真如贝克特所说,“差评不仅仅只是差评那么简单”,对这句话领悟最深的大概要数淘宝卖家了。
第四集让我想起来《马男波杰克》第三季中的其中一集,讲马男和莎拉嗑药嗑嗨了之后的事,在《都市传说》里就上演了嗑嗨真人版。
在希区柯克拍摄《西北偏北》的片场,男主角加里·格兰特,和来找他咨询致幻剂的心理学家蒂莫西·利里,在休息室“起飞了”。
加里·格兰特
蒂莫西·利里
全程带你体会附庸致幻剂之后的迷幻之旅,各种时代、不同场景之间任性穿梭,画风一度失去控制▼
但也不是随意而为的。
比如顺便致敬《西北偏北》▼
历史的争论▼
信息量很大,值得多看几遍。
第五集讲拳王阿里,貌似是个真·真事。
拳王阿里本人
黑人们在一起,说话自带饶舌,听上去很有趣,但我们的拳王却因为将近40岁的年纪,和最近的一场败绩,正处于迷茫之中。
他那时候已经退役过两次,但还是一门心思想做首个四夺重量级拳王的人。
但每天看电视,他都发现“不必要的死亡太多了”。
于是他就跑去劝说一个正准备跳楼的小伙子,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一番博弈,最终都重新认识的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意义。
伟大的人一句激励对于一个求死之人可能就是一次重生。一句“你很重要”,解脱了那么绝望之人心中的郁结,轻生小伙子最终成了一名牧师。
这一个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八卦流传而出,人人添油加醋,传奇最终呈现出的是人类内心最质朴的希冀和愿望。
上面的5个故事,也许名人自有他们的影响力,但那些巧合和魔力,我更愿意相信是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留下的是借由名人的流量传递出去的,关于人类永恒的真知和道理。
道听途说令人热血沸腾,名人野史促进人类进步。
- FIN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