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论文范文:先秦文献中的“道”

论文范文:先秦文献中的“道”

论文范文:先秦文献中的“道”论文范文:先秦文献中的“道”.docx,论文范文:先秦文献中的“道” 一、绪 论 “道”是中国文化里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先秦时代

论文范文:先秦文献中的“道”一、绪 论“道”是中国文化里最古老的概念之一,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先秦时代,各家学派学者的理论体系中大都涵盖这一思想,但所阐述的具体内容却不尽相同,与其说“道”是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世界观,或世界观的直接体现。各时代、各学派的学者因其思想体系形成的环境与过程不同,所产生的世界观也不同,作为其直观体现的“道”这一概念所指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三代王朝“家天下”的传统格局被破坏,不但导致旧有价值的失序,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变局和时代危机,这迫使时人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于是一个“道”字,被先秦思想家们赋予了不同的、新的内涵,逐渐从天的界域而转向人的视域,关注天与人的沟通,并始终保持天人之间的联系。“道”发展成为一个统摄所有现象、包揽一切的概念,也成为诸子百家共同关切的时代课题。作为先秦思想的构成元素,“道”的起源很早,在西周金文中就已出现,但它并不是从产生伊始便是被作为抽象观念而使用的,正相反,造就“道”这个文字之初,它的使用很普遍且普通,一般就是作为具体的道路之义。《说文解字》释“道”曰:“ ,所行道也,从首。一达谓之道。”《尔雅》中的解释与此基本相同。

学者张仲元根据对周代金文(道)的考察,认为它由三部分号符构成,分别是道路、人首、人足。人首之上排列的头发,象征首领,足则象征追随者。后在先秦古文献中多处可见对它所象之义的引申,如《易经》四见“道”字,都是在这个原初意义上使用的;《诗经》开始引申为道理;《尚书》中有“皇天之道”与作为方法、引导的“道”;在春秋时期的《左传》、《国语》等史书中“道”则有了天道与人道之分,通过知识分子们的多层次运用使之产生语义扩展后,逐渐产生了道术、道德这样的词汇。“道”在老子学说中终于上升成为具有了哲学式思维的思想理论,而在孔子的理论中则偏重对人伦道德的复兴。这个从实体到虚玄的演化过程,并不是依靠凭空联想,它在观念上有着很深刻的历史承袭性。比如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都言“道”,但他们无一例外地要从之前的历史中追溯其“道”的发源。这个源头或者是神话传说中的祖先伏羲、神农、黄帝,或者是上古明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总之,若称“道”,必有先祖之托。....... ...............二、古文字中“道”1、“道”的形体字义初探要从古文字中追溯“道”的字义,首先要从它早期的字形入手。关于其古文字形最早出现的年代尚未确定,因为在殷商、周原甲骨刻辞均未有明确证明为“道”的字形,只在周代以后的金文中可查找到“道”字确切形体。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中各种新文献资料的出土,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写作“ ”的 ,即是“道”的古字,从行、从人,本义应为“导”,直到战国楚简里仍能可看到这种字形。但如果同一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有出现的话,最好应以金文字形为正,理由是:首先,因为它是被刻于国之重器上,用于祭祀、礼乐等国家重要场合的,对其篆刻形体、笔画规范必然要求极为严格,而甲骨文是殷人用于占卜之后对整个过程与事件的记录,商朝的大小国事均要贞

上一篇: 先秦两汉出土文献对古典文学研究的影响
下一篇: 现代人读《汉书》的价值较古代何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