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潍县老事儿”,关注不扯淡的公众号
按:
丁锡田,是研究潍坊地方文化和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早在1940年日本汉学家桥川时雄编印《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即将丁锡田先生之小传收录其中。此后,丁锡田先生事略、简介见于《潍城区文史资料》《山东藏书家事略》《齐鲁文化大辞典》《山东历史人物辞典》等著作,潍坊地方文化的各种著述中更是对丁锡田先生屡有提及。诚然,作为民国时期潍县籍知名的舆地和史学学者 、成就斐然的藏书家和民国《潍县志稿》的主要贡献者,丁锡田确实是值得潍邑后人所大书特书的。然而,各种资料对于丁锡田先生在舆地、史学和藏书、生平等方面的介绍,多止于表面,语焉不详,后人难以更深层次的了解先生其人其事,洵为憾事。鉴于此,特推出《发现丁锡田》系列推文,为笔者编辑《丁锡田集》、编写《丁锡田先生年谱》时的探究成果。
1、《潍县乡土历史谭》,1922年
1921年5月撰,1922年印行单行本,黄炎培题签,张相文1922年10月为序。按丁氏自序:“撮录故籍兼采邑乘,成历史谭二十四则,事取易知,文求浅近,裒集成册,以资谈助而已”,书中内容起于“潍水流域之开辟”,止于东北军入潍城,并附大事记。内容浅近,适于学童和略识文字之民众阅读。在刊印之前,丁氏邀请张相文先生于1922年10月为之作序。在序言中,张相文对丁锡田此举给予了较高评价,“稼民,积学士也,年少多通,时以研究所得登诸地学会杂志”,称其所撰乡土历史谭“上起夏商,下逮近代,都几数千言,其所以述前嶶策浚进者语长心重,盖不胜高山景行之志也。吾不知潍人之读是编者,其欣慕又当何如矣!”
3、《郭生瑞禾小传》,1925年
民国十四年《丁氏学校同学会年刊》第一期存目,其文未见。
4、《潍县乡贤传》,约1926年
1926年以十笏园丛刊之一印行,共四卷。第一卷载汉魏乡贤16人;第二卷载晋至宋乡贤12人;第三卷载明贤19人;第四卷载清贤15人。王寿彭、郁濬生题签,郁濬生、曹蕴键为序,萧彝元题词,丁启喆作跋。今见两版:一为1926年石印本,为初版;二为补遗本,在初版石印本基础上补遗。
5、《飞蝗与潍县》,1928年
此文分五节,其一“飞蝗之状态及动作”,其二“中国之飞蝗最古记录与民国十七年飞蝗之来路”,其三“历史上潍县之大蝗灾”,其四“十七年潍县之蝗灾”,其五“蝗之故事”,并附潍县“民国十七年蝗灾地图”。
6、《潍县职官传稿》,约1929年
1929年辑入《小书巢丛刊》第二集印行。自各类史书、地志等文献中采录潍县职官,汉3人,晋1人,魏3人,隋1人,唐2人,梁1人,宋10人,金6人,元7人,明26人,清25人。按丁锡田自序,“予既为《潍县历代职官表》,复取事之可考者述为传,政绩之良窳,在官之贪廉,次以年代之先后,庶后之官吾土者知所法戒。此吾是篇之作与旧志独取奖善者,少有不同之意耳。”
7、《潍县拆除石坊表》,1930年。
1930年,丁锡田眼见潍县城因疏通交通、城厢建设等原因陆续拆除了32座石坊,认为虽是建设中的“除旧布新”,但本着“要供给考古家......的参考起见”,编辑这本书册,主要内容包括“一、城厢拆除石坊位置图;二、总表;三、建立时代比较表;四、建立氏族比较表;五、附录”五个部分。其中,在“附录”部分,抄录了民国潍县县政府关于拆除石坊的“训令第三〇三号”,并详叙了潍县孔子庙石坊、刘公润坊、郭公尚友诰赠坊、龙章重锡坊、吕公逊坊(铁梁坊)、谭氏节孝坊等重要石坊的渊源来历。
8、《潍县高氏上陶室砖瓦考释》,1932年
对原藏于潍县高氏上陶室的古砖瓦的铭文进行了考证和释读,既包括流亡海外之十二字韵文砖,又包括存于国内的61方古砖瓦。
9、《刘鄩残碑考证》,1934年
刘鄩残碑出于安丘县城东北刘家尧乡西石马坟庄。立于五代后梁龙德年间。刘鄩籍安丘,五代后梁时历任左龙武统军、节度使、开封尹、河东道招讨使。原碑字迹已多辨认不清,在此文中丁锡田对残余碑文逐句进行了考证。
10、《齐鲁遗书提要》,1935年
《齐鲁遗书》为潍县高翰生(鸿裁)手辑,计十八种,内皆孤本。丁锡田因“数年前曾借读,为之提要,以公诸世。庶讲山东文献者,有所考焉”。
提要《齐鲁遗书》十八种:诗古音三卷,益都书岩杨先生峒撰;三古纪略四卷,诸城石民张先生侗著;史记斠一卷,安丘菉友王先生筠著;青社遗闻四卷,寿光静子安先生致远笔记;益都金石志四卷,益都赤亭段先生松苓著;楹书隅录四卷,聊城彦和杨先生绍和所编收藏数目;夕霏亭集(附杂录),即墨黄澂庵先生垍所为杂文;南涧集四卷,益都南涧李先生文藻著;书岩文稿二卷,为昌乐阎湘蕙先生所辑益都杨先生峒文;拙斋古文稿,高觐甫先生守训著;蜩鸣集一卷,潍县朱草亭先生若宾著;彭城近草,即墨明宋先生统殷于役彭城所为篇什;麓台集一卷,潍县伯群高先生伦著;西江草一卷,掖县伯衡钱先生大受著;陇上吟一卷,即墨素斋冯先生文炌撰;聊斋诗草二卷,淄川柳泉蒲先生松龄著;练塘诗草一卷,历城汉甫先生希杰著;柱山诗话,即墨柱山黄先生立世著。
11、《韩理堂先生年谱》,1935年
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始,丁锡田与刘廷栋着手草创韩理堂年谱未成,后因刘廷栋离世而搁置。1922年1月26日,丁锡田编写完成《韩理堂先生年谱》,1924年夏,由丁氏学校石印部校印刊行。1928年年3月,又重新修订并自辑入《稼民杂著》 ,谭葆德题签,傅丙镒为序。1935年9月,删序跋及附录后,发表于北平华北日报图书周刊。
12、《后汉郡国令长考补》,1936年
该文对清代钱大昭撰《后汉郡国令长考》所涉及东汉时期的郡国及令长人物,结合新的史料佐证进行补考。早在1928年曾自辑入《稼民杂著》印行。按丁锡田自序“予家居恒不出户,因取钱书以解郁闷,其未详者,爰为考补而条记之,日久得百数十则,勒为一编郡国续志之。”
13、《潍县收容灾民记实》,1936年
14、《郭子嘉先生事略》,1936年
15、《潍乘初稿》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仅存《潍乘•封建表》,存目,未见。
16、《潍县古迹录》
山东省博物馆藏稿本,未见。
17、《江左陈国谢氏世系》
民国《山东通志》存目,未见。
18、《江左琅琊王氏世系》
民国《山东通志》存目,未见。
上述史传类诸篇著述,所见者皆已编入《丁锡田集》,待刊。
原创图文,非经允许,其他公众号谢绝转抄。
铁粉儿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门入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