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最关注】清明前夕,看到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墓志铭

【最关注】清明前夕,看到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墓志铭

【最关注】清明前夕,看到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墓志铭关于墓志铭,古今中外都有。我国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志”是用

墓志铭_临武墓志_墓志铭刻在哪里

关于墓志铭,古今中外都有。我国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按志者,记也;铭者,名也。”“志”是用散文记叙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级、功德事迹的。“铭”是用韵文概括“志”的全文,并对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扬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少数是自己生前写的,多数是别人写的。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自我评价和别人的评价。

诸如: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人生的路上,有洁白芬芳的花,也有尖利的刺,但是自爱爱人的人儿会忘记了有刺只想着有花(矛盾);

纵观中国名人的墓志铭,其功能性就是教育性和公益性

关于基督徒的墓志铭,除了具备教育性和公益性,最鲜明的应该是真理性和信仰化。圣经没有记载耶稣的坟墓有墓志铭,但我们不难相信,若有的话,这墓志铭应该写着:“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

圣经的作者给先贤盖棺定论的评价,其实也是墓志铭,如路加评价巴尔纳伯:“因为他是好人,充满圣神和信德,如此有许多人归附了主。”(宗 11:24);保禄给达味的一生下的结论是:“达味固然在自己活着时,奉行了天主的旨意,但是他死了,也归到了自己祖先那里,且见到了腐朽。”(宗 13:36)。基督徒的人生只有行在主的旨意中,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谈到基督徒墓志铭的功效,不得不提一例子。

在闻名于世界的英国伦敦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无名氏却名扬世界的墓碑。每一个到访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都要来观看这块既普通由超凡的墓碑,只因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很多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已故的南非总统曼德拉还在年轻时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醒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治暴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有一位刚出生不久就夭折的父母给他写的墓志铭所说的,“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基督徒既要体现其生活观,也要表达其超然的死亡观,正如耶稣所言,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给你们预备地方;如不然,我早就告诉了你们。我去了,为你们预备了地方以后,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为的是我在那里,你们也在那里。”(若 14:1-3)

基督徒都知道,死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所以应该在死之后留下有意义的言行,包括墓志铭,正如保禄所言:"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保持了。从今以后,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下了,就是主,正义的审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赏给我的;不但赏给我,而且也赏给一切爱慕他显现的人。"(弟后 4:7-8)

因此,衷心希望基督徒遵循主旨,行完在世路程,也让墓志铭继续说话,为信仰做见证,荣主益人。

上一篇: 曹操提倡薄葬禁止立碑,却掀起了深埋地下的墓志热潮
下一篇: 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与流传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