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曹操提倡薄葬禁止立碑,却掀起了深埋地下的墓志热潮

曹操提倡薄葬禁止立碑,却掀起了深埋地下的墓志热潮

曹操提倡薄葬禁止立碑,却掀起了深埋地下的墓志热潮欢迎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063字,阅读仅需3分钟~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原户口十不存一。魏、蜀、吴三国的开国君王们均倡导薄葬

欢迎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063字,阅读仅需3分钟~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原户口十不存一。魏、蜀、吴三国的开国君王们均倡导薄葬,该时期薄葬的先导楷模是曹操,“魏武帝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曹操禁止立碑的举措相当严格,继后的帝王也都延续其薄葬禁碑令。禁碑的严格和曹氏家族的身体力行,极大地限制了墓碑的发展。且汉末三国时期盗墓猖獗,人们不敢大张旗鼓的厚葬或立碑。

铭墓志铭_上官婉儿墓志_墓志铭

魏 《范式碑》原碑碑额 现存山东济宁铁

在三国两晋经济萧条、盗墓猖獗和“禁碑”等综合影响之下,立碑之风从表面上看骤然歇息,但悼念表彰死者的葬俗已深入人心,曾在墓上起歌功颂德标识作用的墓碑,乾坤大挪移到了地下。这为墓志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也是后世墓碑与墓志并行的发端。

河南洛阳发现较早的西晋墓志作碑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墓碑和墓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墓志从形制、文字内容上看,皆长方无盖,兼顾墓碑的圭首碑、螭首碑(圆首碑)、方首碑形制,而且自名为“碑”,完全就是缩小版的东汉墓碑。只是前者立在墓旁,后者埋于地下而已。随后逐渐由长方变为正方,从有碑额无志盖(碑式),发展到无额有盖(盝顶盒式),最终出现了包含题首、志文、铭文三者完整形式的墓志。

铭墓志铭_墓志铭_上官婉儿墓志

东晋 《爨宝子碑》(局部)

南朝时期,立碑之事时紧时松,随着陵墓石刻逐渐升温,墓碑在碑体和雕刻上皆有发展。南朝墓碑发展为巨型碑,一般都在4米以上,帝王陵慕神道碑高达5米以上,碑体高耸峻拔,威严静穆。蟠首碑沿袭东汉传统,额题施于长方形框内,有穿。龟趺体态巨大、龟首昂升,极为雄伟。龟背雕饰各种花纹,使墓碑整体造型更加充实美观。其雕刻综合运用了圆雕、高浮雕阴线刻、减地阳刻、浅浮雕等技法,层次分明,工艺细腻精湛,华丽中尽显雍容。

铭墓志铭_墓志铭_上官婉儿墓志

东魏 《高湛墓志》 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北朝葬俗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葬俗与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统称“五胡”的西北少数民族因为天灾、战争和政治原因,不断入居中原边郡,日渐汉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推动胡族汉化的改革家,他曾立《吊比干文碑》,并下诏书对见存的墓碑实行保护措施,这对北朝及以后立碑志有很大影响。

墓志铭_铭墓志铭_上官婉儿墓志

东魏 《高湛墓志》 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北朝墓碑从行文来看和南朝无差异,但二者在形制上具有鲜明的南北地域差异。南朝墓碑碑体高大雄伟,碑高是碑宽的三倍以上。北朝墓碑碑体宽博,碑高约二、三米,宽度约一米。在碑首雕刻表现上,南朝螭首碑如绳辫一般堆塑于碑首之上,而北朝螭首碑中的螭龙盘复缠叠,躯干健硕,密布于碑面,使碑首构图饱满富丽。

墓志铭_铭墓志铭_上官婉儿墓志

北魏 《高庆碑》旧拓本

北朝墓碑书体在篆书、隶书二体之外,加入了楷书,尤以北魏时期的魏碑体最具特色。如《高庆碑》《马鸣寺根法师碑》《高贞碑》即是魏碑体的代表之作,具有结体歆侧,“斜画紧结,中宫收紧”,笔画雄强锐利,笔法干净达练,寓险峭于平稳等典型特征,在北魏碑刻中应属雅正一路。

原文作者:张维方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11月刊《浮沉千年的墓碑》(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上一篇: 一窥《伤寒杂病论》本来面目 | 黄竹斋与古本《伤寒杂病论》
下一篇: 【最关注】清明前夕,看到了这样刻骨铭心的墓志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