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朱棣与方孝孺历史的五个版本,证实清朝篡改历史,明史记载被推翻

朱棣与方孝孺历史的五个版本,证实清朝篡改历史,明史记载被推翻

朱棣与方孝孺历史的五个版本,证实清朝篡改历史,明史记载被推翻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帝级皇帝,朱棣一生充满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罪恶。说他传奇,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以一隅胜天下的“叛乱者”,史无前例后无来者;说他罪恶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帝级皇帝,朱棣一生充满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罪恶。说他传奇,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以一隅胜天下的“叛乱者”,史无前例后无来者;说他罪恶,因为他活剐3000宫女,诛方孝孺十族,朱棣断了天下读书人种子等等,让人读之不寒而栗,一个史上罕见的残暴虚伪独裁者形象跃然纸上。

那么,朱棣这些罪恶,到底是真实历史,还是后人虚构以污蔑他?其他暂且不谈,本文谈一谈方孝孺和朱棣事迹的历史真相,看看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大家熟知的“诛十族”只是本文话题的三分之一。

明实录_明熹宗实录_鉴证实录实录1国语版下载

最早记载两人事迹的是《奉天靖难记》,作者不明,但考证应该是永乐初年作品。这本书中的方孝孺,简直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这是朱棣与方孝孺事迹的第一个版本。

上叹曰:“小子(朱允炆)无知,乃至此乎?”时有执方孝孺来献。上指烟焰处谓方孝孺曰:“此皆汝辈所为,汝罪何逃?汝罪何逃!”孝孺叩头祈哀,上顾左右曰:“勿令遽死。”遂收之

此书记载的方孝孺,是一个软骨头文人,“叩头祈哀”,最终还是与齐泰、黄子澄一道被杀,令人不齿。从书名大略可知,应该是为朱棣靖难之役寻找合理解释的一本书,不足为信。后来,这一部分内容又被《明太宗实录》转载。

明熹宗实录_鉴证实录实录1国语版下载_明实录

第二个版本朱棣与方孝孺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穰杂录摘抄》,作者叫李贤(1408-1467),离当初那一段历史比较近。

文庙(朱棣)过江之日,初即位,欲诏示天下,问姚广孝举代草者,曰必须方孝孺。召之数次,不来。以势逼之,不得已,孝孺持斩衰而行见。文庙即命草诏,乃举声大哭曰:“将何为辞?”敕左右禁其哭,授以笔,即投之地曰:“有死而已,诏不可草。”文庙大怒,以凌迟之刑刑之,遂夷其族。

朱棣饮马长江,准备过江之时,问姚广孝诏书该谁写,姚广孝认为必须是方孝孺。朱棣召方孝孺数次,结果却不来,于是朱棣以势逼之,最后两人言语间爆发冲突,朱棣一怒之下将方孝孺杀了。

姚广孝为何说“必须方孝孺”写诏书,原因很简单,方孝孺算是当时江南文坛领袖,且又是朱允炆手下大臣,在文坛、政坛都有极大的号召力,让他写诏书,对稳定朱棣政权最有帮助。

鉴证实录实录1国语版下载_明熹宗实录_明实录

第三个版本最早源自《枝山野记》,作者明朝祝允明(1460—1527)。

文皇既即位,问广孝谁可草诏?广孝以方对,遂召之。数往返,方竟不行,乃强持之入,方披斩衰行哭。既至,令视草,大号,詈不从,强使搦管,掷去,语益厉,曰:“不过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问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于是尽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为方友者杀之。

这本书提到了我们熟悉的话题,即诛十族。但问题在于,这本书的开篇,祝允明就说的很明白:书中内容基本都是道听途说。这是典型的野史。

此后,“方孝孺被诛十族”甚至一度被天启、崇祯年间的官方史料采用,民间文人就更信这一说法了,比如黄宗羲等历史名人深信不疑,由此来证明朱棣的残暴不仁。

明熹宗实录_明实录_鉴证实录实录1国语版下载

第四个版本最早源自《姜氏秘史》,作者是姜清,此人生平史书记载不详,但《姜氏秘史》应该成书于嘉靖初年。

先是,燕邸南下,姚广孝请曰:“殿下至京,须全方孝孺,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上纳之。既至,建文帝亡去,遂召孝孺问曰:“我以周公匡成王而来,成王不在,当议所立。”对曰:“殿下既以匡王室而来,成王不在,当立成王之子。”忤旨,因有灭十族等语。上大怒,即收捕其族党,尽诛之。

此书主要描述宁海典史魏泽保护方孝孺家人之事,顺便讲述了方孝孺殉难之事,除了“诛十族”,更有一点令人不寒而栗:姚广孝郑重嘱咐“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但朱棣还是杀了方孝孺十族。

如果方孝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那么朱棣杀之,岂非让天下读书人绝种?对于古代皇帝而言,非常在意“文治、武功”的历史评价,但按照这一记载,朱棣简直就是开历史的倒车,都将文人种子杀尽了,岂非比桀纣还要残暴。

这一记载非常有逻辑张力,直指朱棣对文人歇斯底里的摧残。但看书名就知道,这是野史。

明熹宗实录_鉴证实录实录1国语版下载_明实录

第五个版本出自《明史》,作者清朝康雍乾和一批御用文人。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明史》没有提到诛十族,但在细节描述上比前四版更详细,绘声绘色,“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以及方孝孺与朱棣的对话(比第四版更详细),矛盾的升级,朱棣的虚伪,恼羞成怒之下的残暴,一一表现的淋漓尽致,将野史内容升级为正史了。问题在于,离那一段历史最近的前两版,《明史》不采用,却采用后面离谱的野史版本,这是典型的篡改历史。

尤其注意的是,《明史》号称精雕细琢,编修了百余年,但最终却像写小说一样写这段历史,源头却还是出自野史,这就不能不说清朝为了抹黑朱棣、篡改历史,也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其实,近代以来,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很多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资料公开之后,《明史》记载已被多次推翻,这不过又一次罢了。

明实录_明熹宗实录_鉴证实录实录1国语版下载

对比这五版记载,朱棣主要有三宗罪:一是“诛十族”,二是“杀了天下读书种子”,三是朱棣与方孝孺的一段对话,朱棣自称效仿周公,此后方孝孺让他立朱允炆之弟或之子为帝,却遭到朱棣反对,由此揭开了朱棣虚伪内心。

但,从朱棣与方孝孺事迹演变来看,这三宗罪都是虚构,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笔者看来,第二版最为合理,最接近历史真相,其他版本存在明显的添油加醋,足以可以证明是虚构。因为方孝孺文坛政坛的影响力,最好由他拟定诏书,但方孝孺不肯拟诏,加上当初江南文人对朱棣的谩骂,一气之下朱棣将他夷族,这是最可能的真相。

另外关于诛十族,明清浙江的《宁海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万历下诏为方孝孺平反,并赐给祭田,将孝孺公次子中宪后人从松江府华亭县寻回,世居浙江宁海至今。该支系以克勤公(孝孺父)为一世祖,传今约25世,后裔约500人。”都被诛十族了,方孝孺次子竟然还有一大堆后人,显然诛十族不攻自破。而且,还有很多文献,以及如今还活生生的数万方孝孺后人,直接戳穿了诛十族的谎言。

上一篇: 明朝的紫禁城里的资料文档还现存吗?
下一篇: 《青华秘文》辨伪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