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南北朝小传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题外话——东海王最后的骨气:司马睿和王导南渡建邺,是不是为了帮司马越和王衍等人南逃打前阵呢?
司马睿南渡不久,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周馥曾建议司马越迁都寿春(今属安徽)。却被司马越断然拒绝,不仅拒绝了周馥的建议,司马越还联合司马睿,将周馥夹攻致死。后来司马越病死军中后,王衍率军奉灵柩而行,其目的地是司马越的封国东海国,从来没有向南渡过长江的迹象。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种种迹象表明,司马越和王衍始终没有南逃的打算,他们的战略意图,只想“依托徐州、死守中原”。
将司马睿、王导派往江南,只是为了支持“依托徐州、死守中原”的战略意图,至于司马越与王衍本人,则并未考虑南渡长江、偏安江左。
一、捡漏王司马越
“八王之乱”的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是八王里面最后出场的一位,之所以躲到最后一位出场,实在是因为司马越一开始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八王之乱高潮那会,参战的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等都是封邑几个郡的大诸侯,反观司马越手下才六个县,所以司马越一开始只能在司马乂手下打工。
不过,晚出场也有晚出场的好处,在几轮激烈的厮杀以后,大诸侯们死伤殆尽,仅存下来的也都元气大伤,这就给了司马越下山摘桃子的机会。
光熙元年(306年),荡阴之战败北两年后,修整好的司马越率兵杀入关中,夺回晋惠帝司马衷,顺便杀掉了除他之外八王中仅存的两王——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
不久晋惠帝又突然暴死,“八王之乱”后期晋惠帝的子孙后代已经全部灭绝,所以皇位继承人就只能在晋惠帝的兄弟中寻找,最后司马越立司马炽(司马炎二十五子,晋惠帝异母弟)为新帝,至此司马越完全把握朝政,皇室之中再也没有他的对手了。
二、“大王马”与“小王马”
但“胜利的司马越赢得了疮痍满目的山河,也独吞了八王之乱的全部恶果(《东晋门阀政治》)。”司马越虽然独掌朝权,但是多年的混战使得匈奴刘渊、羯族石勒在中原做大,凶悍的胡族骑兵动辄兵临洛阳,南方还有巴氐建立的成汉政权,因此司马越的日子甚至比以前还要难过。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越首先要考虑的不是驱除鞑虏,而是如何巩固统治,即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当时司马越虽然成为了总揽朝政的权臣,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在政治上有先天不足。西晋是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祖孙三代几十年心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份家业是人家司马懿家的。
敢问东海王司马越阁下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孙子。司马懿都不是司马懿的直系后代,只能算皇室的远支,这也就意味着,司马越没有办法利用宗室的身份号令天下。毕竟当时司马懿和司马炎活着的子孙着实不少,各地实力派士族也对这个皇室远亲持观望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越不得不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号令天下的目标,别说还真让他想到了,曹魏以来世家大族的势力急剧膨胀,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西晋的建立更是世家大族出工出力的表现(河内司马氏原本便是士族)。因而司马越的办法便是想要拉士族名士入伙,利用这些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和家族力量,巩固自己的统治。
经过一番仔细寻觅后,司马越找到了在当时名士之中有分量、有影响力的王衍。司马越的封地东海国在关东,因而他比较倾向关东名士,王衍出身琅琊王氏,与东海国挨的很近,二人很早就熟识;另外与不少清高的名士不同,王衍这个人很注重家族实际利益,这样务实的人与司马越一拍即合。
王衍
王衍既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清谈名士,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人物。王衍从年轻时候起就凭借家族地位纵横官场几十年,虽然他嘴上说“不以经国为务”,但后来石勒嘲笑他“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晋书·王衍列传)”当官当到头发都白了,可见这个人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啊。
另外王衍不光是一个政治人物,他还有很强的政治关系,贾南风辅政时期,西晋宫廷斗争激烈,王衍却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太子司马遹,另一个嫁给了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除此之外,王衍还有一个女儿(女儿太多了)嫁给了东海王司马越妃子裴氏的从兄裴遐。由此可见王衍的关系真是错综复杂,他在政治斗争中处心积虑安排,采取骑墙政策,想两边都不得罪,使自己家族立于不败之地。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地位高、人脉广,要不然那么多政治显贵怎么都想娶他女儿呢?
因而东海王司马越与王衍的政治合作,各取所需,司马越利用他的权力,为王衍和琅琊王氏提供官位权势;而王衍反过来用自己的名望,替司马越网罗名士、装点朝堂。在王衍加入司马越阵营后,大批名士被招揽过来,有后来被看杀的卫玠,为《庄子》作注的郭象,当然还有王衍自己的从弟王敦和王导。就这样西晋末年形成了在朝堂中央形成了一个以司马越、王衍为核心,点缀诸多名士的政治格局。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称这一模式是后来“王与马,共天下”的先驱,司马越与王衍被称为“大王马”,与后来王导、司马睿的“小王马”相对应,当然两组“王与马”是不一样的,“大王马”里掌握实权的是司马越,而“小王马”则是由王导主导。
三、狡兔三窟
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伷的孙子,虽然血统比司马越来得近,不过由于宣皇帝后代实在太多了,到他这辈的时候,完全赶不上“白手起家”的司马越权势熏天。不过好在司马睿运气不错,他的琅琊国跟司马越的东海国很近,所以他很早就做了司马越的马仔,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进攻关中的时候,留琅邪王司马睿徐州诸军事看守大本营。
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怕自己一个人镇不住,所以就向司马越建议再派一个人过来帮自己,于是司马越把王衍的从弟王导派了过去,由于司马睿本人没啥名气,琅琊王导一经到来就成为“小王马”组合的主心骨。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马越与王衍合计,决定派遣本来在江北镇守的司马睿和王导南渡到建邺(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后,改为建康)。
本来司马睿和王导是不好直接渡江的,因为当时江东已经被人占了。“八王之乱”后期,江南士族已经感到西晋政权时日不多了,为了保住自家的基业,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位像孙策、孙权兄弟那样的强人,能够保住江东一方平安。
找来找去,他们找到了庐江人陈敏,陈敏这个人出身低微,“既不属于文化世族,又非武力豪族(陈寅恪语)”,但是比较有才能,军事实力也还行,加上会审时度势,于是在吴郡顾氏、义兴周氏等江东大族的支持下,陈敏成为江东士族的政治代理人,占据了江东。
恰在此时,司马越也因为想积聚力量对付刘渊、石勒,不想再节外生枝,故主动与陈敏交好。陈敏一开始也是原意与司马越结盟的,但是没想到出身卑微的陈敏野心着实不小,稳住司马越后不久,陈敏便派兵驱逐扬州刺史,尽占吴越之地,同时自加九锡,假称接受诏命,准备北上迎接晋惠帝,一时大有与司马越争雄中原之势。
陈敏的自大令江东士族不满,本来推你出来只是想保住江东这一亩三分地,现在你要带着江东子弟兵去中原送死,那继续推举陈敏还有什么意义呢?陈敏也感觉到了这一切,但是他并没有积极拉拢江南士族,反而在渡过长江后,不断排斥江东士族,企图独霸江东。就在江东士族对陈敏心灰意冷之际,司马越派人秘密赶赴江东,策反江东大族,密使告诉江东士人,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在这样一个门阀士族占据举足轻重的时代,江东大族想要用陈敏这样一个“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晋书·陈敏传)”的寒族作为江东的孙策、孙权,以实现自保的目标,绝对不可能成功。如果想要保住江东士族的利益,只有反戈一击,消灭陈敏,与司马越合作才是上策。
司马越攻心为上的政策触动了江南士族,以“顾陆朱张”为首的文化大族,和以“义兴周氏”、“吴兴沈氏”为首的武力豪宗决定倒向司马越一方,联合起来,经过激烈决战,最终消灭了陈敏。
胖胖的王导
陈敏之死,导致江东出现权力真空,而这时候司马越与王衍把握时机,决定派遣“小王马”赶赴建邺,稳定局势。
对于司马越来说派人抢占江东是十分急切的,当时司马越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司马越当时在洛阳执政,可中原当时已经成为胡人的练兵场了,刘渊、石勒的骑兵只要一个冲刺就能到达洛阳,洛阳随时可能会失守。
强敌压境的同时,司马越内部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自己一手扶立的晋怀帝司马炽并不甘心当一个傀儡,司马炽时常挑动地方实力派对抗司马越,甚至最后司马越忧惧而死,就是因为在行军途中听到司马炽给四方下达了讨伐自己的命令。所以当时的司马越可以说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下,为了确保洛阳一旦丢失后,能有自保的力量,司马越和王衍不能不考虑抢占其他战略要地,江东就是其中之一。
占领江南,能够使其与中原形成掎角之势,保证东海王老巢徐州的安全;此外江南未经战火,物资富足,可以保障后勤源源不断,从而与刘渊、石勒打持久战。
东晋初年形势图
而对王衍来说,除了大局之外,派从弟王导南下建邺也是有其私心的。在王导南下之前,王衍曾经说法司马越任命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从弟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三窟了。”在王衍看来分派子弟去各地出镇,是保证家族绵延不断的一个手段,王导就是他的第四窟。
四、东晋门阀政治
司马越与王衍的安排不可谓不深,然而历史总是具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偶然性。永嘉五年(311年)司马越与王衍假意率大军出征,结果刚走没多久,晋怀帝下诏并发布司马越的罪状,要求各方讨伐。司马越听后,急血攻心,病死于军中。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主帅,王衍决定率众奉司马越的棺椁还葬东海国,结果毫无军事才能的王衍在半路被石勒大军追上,包括王衍在内的一众王公贵族、名士重臣全被石勒诛灭。
司马越、王衍死后,他们安排过江的备胎——王导和司马懿迅速转正,在琅琊王氏(建邺王导、荆州王敦、青州王澄)的支持下,司马睿与江东士族展开合作,协调南北门阀士族的利益,从而在江东打开了新局面,最终在江南形成了“皇帝垂拱,士族执政,流民戍边(田余庆语)”的政权新模式——门阀政治。
参考资料:《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述、万绳楠整理)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一个严肃的问题:印度的疾病与医疗发展史
历史课没告诉你的:孝文帝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江浙沪曾经的老大扬州,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