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皮尔森可能是世界上最懂书的人之一。他是英国著名的书史学家,剑桥大学博士,曾担任英国国立艺术图书馆收藏部主任、英国目录学协会主席,著有《书籍历史中的来源研究指南》《英国书籍装帧风格》等书。
皮尔森在2008年出版《书为历史》一书,畅销英国。这本书的中文版《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于今年年初在国内上市后,在爱书人之中引起广泛关注。这本书是皮尔森在传统书籍及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当下对书之未来的思考,主要介绍纸质书作为文本载体之外的价值,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见证的意义。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价说:“当书籍的未来亟待探讨时,这本书及时出现了。”
我和皮尔森约在伦敦一家咖啡店见面。这个典型的英国书斋学者头发有点乱,穿条纹布休闲西装,讲话速度不快,亲切但常常字斟句酌,谈起古书兴致勃勃。
一小时的对谈,皮尔森始终向我强调:一本留下了收藏者印记的书比一本全新的书更迷人,那贴在书中的藏书票、空白处的批注、甚至是随手的勾画涂鸦,都是人与书之间发生过的那段关系的见证。这段关系就是被封存一本书中的历史,它是这本书作为文字载体外的另一种价值。
当天,我和皮尔森各自带了一本《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我的全新,他的略旧。采访结束时,我用我的新书换下那本贴着他的藏书票、留下他翻阅痕迹的旧书,并请他在书上签字留言。
皮尔森和中文版的《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桂涛摄
问:未来纸质书的命运将如何呢?
皮尔森:纸质书不会死,但它的价值和人们对它的态度会变化,会从实用性转向作为历史物件、作为工艺品的书本身的价值。这也将改变我们几百年来评判一本书的标准体系。
我认为这就像蜡烛或烛台一样,或许150年前蜡烛是我们照明的必需品,但现在蜡烛和烛台更多是用来装潢的奢侈品,是一种情调。纸质书也一样,可能再过几代,纸质书只是人们需要阅读时的众多选择之一,而非必要与核心工具。
问:但有个数据很有意思。英国2018年的纸质书市场比上一年增长2.1%,售出近1.9亿册纸质书,这一增长势头反而超过了电子书。你怎么看?
皮尔森:这一数据说明英国当下的纸质书销售确实很不错。但这一势头会始终持续下去吗?我很怀疑。因为如果科技带来变革的潜力,不管人们喜爱与否,这一变革都会发生。到了我孙子这一代,他们从小的阅读媒介和方式就和我们不同,他们(对纸质书)的思维方式也会和我们不同。
问:或许下一代人只有在探索书籍演变历史时还会去找纸质书,从中寻找当年纸张、字符、文图比例等信息进行研究。
皮尔森:是的,我的意思是只有一部分人会去关心纸质书,阅读纸质书更多将成为一种少数人的活动、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问:今后还会有纸质书的图书馆吗?
皮尔森:我知道经营书本是很耗钱的生意,因为我的职业生涯是在图书馆度过的,经营书店,管理图书馆预算。我十分清楚这是一项多么昂贵的业务,以及维持图书馆的经营需要面临的压力。我们习惯了图书馆,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在国家层面上投资图书馆的方式在西方可能会越来越难。因为我们手头的现金流越来越拮据。我知道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启蒙社会,比起西方,你们有更多资金。我意识到中国在书籍、印刷和文献遗产等方面有非常丰富悠久的历史。毕竟你们发明了很多东西,比任何人都早。
另外,在电子化时代,纸质书的价值在进化,图书馆的价值自然也在进化。100年后的图书馆是否还会每本书都收藏?是否每本书都有价值、值得收藏?我想这取决于不同图书馆的不同定位与服务对象。
问:以后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趋势,即穷人看电子书,有钱人收藏珍稀的纸质书?
皮尔森:我不认为应该从贫穷和富有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是关于对纸质书本身的兴趣,关于纸质书作为一个物件能告诉你的故事,关于一本纸质书的传承。确实,比起穷人,有钱人能收藏更多的书,如果你要买一本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或者宋朝的书,必须很有钱。但要在二手书店买一本书,也不必是个富翁。值得买的书是能激发你兴趣的,即使是一本很平常的书对一个人而言也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也值得收藏。
只要人们与书发生了某种关系,那它们就会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你在书上空白处写:“这一段太无趣了”,这样的批注都会让这本书变得比另一本全新的书更有趣,独一无二,与众不同。这不仅仅是关于价格的问题,而是关于思维方式和教育的问题。
问:有人会认为,如果一本书上的批注不是名人所留,那这对书的价值而言是一种损害。你怎么看?
皮尔森: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有些藏书人会认为,全新的书比旧书更有价值,老一代收藏家可能会说:“千万别在书上写字”,他们甚至觉得在书上贴自己的藏书票都是对书的损害。但我认为,今后人们会逐渐意识到书中的批注与留痕的价值,可能50年后,藏家们对新书的热情就会比今天少,事实上我已经看到这种变化在发生。要是你和二手书商或是拍卖师们聊聊,看看二手书价格册,你就会发现如今有批注的、传承有序的书比新书更受藏家青睐。
问:我们来聊聊电子书吧。作为一个研究书籍历史的专家,你“痛恨”电子书吗?
皮尔森:当然不。我认为“打倒Kindle”这种想法就像19世纪农民跑到工厂里、以大机器会破坏他们的生活为理由要求砸毁它们一样错误、可笑。在我看来,电子书、电子通信等新科技都是很不错的。这是一个进化过程,带给我们比纸质书更宽广的视野。我们会越来越转向电子化,除非有一天没电了。改变总会发生不管你愿不愿意。
问:但比起纸质书,电子书只是文字的载体。
皮尔森:是的。电子书是否也会发展成纸质书那样的记录历史的艺术品?我不太确定。但人们确实在努力美化电子书,也许30年后在电子书上做笔记和在纸质书上做笔记会变得一样方便,我只能说这种进化过程不会停止。
问:你自己就是个藏书家。都收藏什么样的书?
皮尔森:收藏自己感兴趣的书最重要。我倾向于买历史类的、有批注或有之前藏家留下痕迹的书,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如果一本书内容很无聊,但装帧和其中留下的批注很有意思,我也会收藏,因为它们很可能就没那么贵,我买得起。比如,我的藏书中有一本17世纪的书,它曾经的拥有者出身贵族家庭、生活在18世纪初、住在英国农村一所大宅子里。他在书中留下大量批注,还把自家宅子的图片粘贴在书中。他在其中一页留下的痕迹让我感动,他用很不清晰的字迹(也许当时已是垂死之际)写道,希望他的大女儿能保存好这本书,作为对他的纪念。而她的女儿又在这一页下方写道,这本书是我亲爱的爸爸留给我的最后思念。因此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家人的传家宝。有人曾问我,如果房子失火、只能带一本书逃走,你带哪本?这对我来说太难回答了,因为我觉得我的每本书都有故事。
我不会因为一本书昂贵而精致而去买,我藏书也不是为了投资,纯粹是爱好。另外,我的妻子也很理解我藏书,她曾在图书馆工作,因此我不必每次买书后偷偷摸摸把书带进家门。
往期文章
公
务
员
文
化
历
史
神
州
风
物
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小草 | 校对:赵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