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古代社会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一个传统,就是让先祖的伟大功绩和美德不至于被后所遗忘,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惟我殷人有册有典”。在没有文字之前,很多历史传说是需要依靠人们口耳相传才能代代延续下去的。尽管,传说故事不是历史,但是或多或少反映出历史真实的一个侧面,如大禹治水。实际上,古代人编撰典籍在今天看来是比较复杂而且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内容需要相关人员的誊写和抄录,自然不可能与现代相提并论了。本文就来叙述和分析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以及历史题材、内容和时代背景。
我们先来谈谈先秦时期的历史典籍有哪些类别。实际上,从先秦到晚清,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历史体裁,如编年史、传记、起居注、实录、会要等等。在中国古代经籍与史籍的最初的区别不是如同后世那样具有显著的差异,可能是因为那时代的典籍还不是很丰富的原因,以及人们的思维意识和对历史编撰的思考和理解有着不一样的想法。现存《十三经》中,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历史典籍的是《尚书》、《春秋左氏传》、《礼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录帝王言行的典籍,一直被视为经部书籍,但是它包含有从上古到商周时代的很丰富的历史信息,如科学技术、文化、生活、地理。这部《尚书》还对后世的历史体裁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国语》;《春秋左氏传》是一部真正意义的编年体史书,逐年的记录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其实并非局限于鲁国的历史。这种编撰形式和方法大大开拓了历史编撰的范围和视野,使得这部史籍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会盟、战争、联姻、礼仪。此外,还要提到的一部重要的史书,那就是《竹书纪年》,是一部反映战国时代魏国的历史史籍。尽管这部典籍不很完整,但是它所记载的很多事件、人名大都与考古上的铭文和纪年相吻合。
谈到这里,我们一直在想,《诗经》是属于经籍,还是史籍?。其实,《诗经》从内容上还是属于诗歌集,古代人一直把它视为一部重要的经籍。但是,就是这部诗歌总集,还是包含有一些民俗文化的史料价值。在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喜欢吟诵和引用一些诗经名言。我们从汉光武帝刘秀的例子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他早年读书不算多,但是对《尚书》、《诗经》还是多少有些熟悉。在他发布的诏书中,引用《诗经》的例子就不在少数,当然还有《尚书》、《汉官仪》。此外,《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在那个封建时代,几乎上每一个读书人都会从小学习和诵读《诗经》。先秦的历史典籍数量不是很多,可能是因为散失了不少。《山海经》、《穆天子传》、《水经注》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先秦时期的历史、地理、物产、动植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先秦时期的历史典籍,无论是体裁,还是形式,都对后世史家编撰历史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方法和借鉴。我们从秦代的《编年记》可以看出纪传体史书早就已经出现了。这部《编年纪》是记载一个叫“喜”的人的生平事迹,同时还反映出战国末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实。此外《穆天子传》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完全是一部小说,而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真相。尽管带有神话色彩
从秦汉以后,史书的编撰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不少的变化。随着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建立起来了,当时一定会有记录秦代历史的文献,但是存世的很少了。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时候,或许利用管理图书文献的职务,可以查阅到一些秦代的历史著作。不管怎样,《睡虎地秦简》可以大体上反映出秦王朝的历史面貌和社会、经济、行政机构的情况。这些记载在《史记》里没有很详细的说明。《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被后人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史记》对后世历史的编撰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表、志、书、传一直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基本形式。尽管,有些小的调整,但是总体上变化不算大。纪传体史书以人物活动和事迹为中心,比较客观的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重要事件,一般情况下也会记录这个人物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如情感、婚姻、兴趣、爱好、交友。就是这种共性和个性使得纪传体史书能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不可否认,纪传体史书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因为很多史书都是根据以前的《实录》编撰成的,会有一些回避的情况,这是在所难免的。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盐铁论》是一部很重要的史籍,反映出西汉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具体情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