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①以侠闻於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於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馀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妻弟陈郃,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郃军,斩郃首以祭恭墓。又生禽黄巾大帅吴霸而降其属。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由是盗贼不敢犯。
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於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於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太祖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馀家聚桃山,通攻破之。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文帝践阼,谥曰刚侯。诏曰:"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基兄绪,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笃其劳,其以基为奉义中郎将,绪平虏中郎将,以宠异焉。"②
裴注:
①魏略曰:通小字万亿。
②王隐晋书曰:绪子秉,字玄胄,有俊才,为时所贵,官至秦州刺史。秉尝答司马文王问,因以为家诫曰:"昔侍坐於先帝,时有三长吏俱见。临辞出,上曰:'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并受诏。既出,上顾谓吾等曰:'相诫敕正当尔不?'侍坐众贤,莫不赞善。上又问曰:'必不得已,於斯三者何先?'或对曰:'清固为本。'次复问吾,对曰:'清慎之道,相须而成,必不得已,慎乃为大。夫清者不必慎,慎者必自清,亦由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是以易称括囊无咎,藉用白茅,皆慎之至也。'上曰:'卿言得之耳。可举近世能慎者谁乎?'诸人各未知所对,吾乃举故太尉荀景倩、尚书董仲连、仆射王公仲并可谓为慎。上曰:'此诸人者,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亦各其慎也。然天下之至慎,其惟阮嗣宗乎!每与之言,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真可谓至慎矣。'吾每思此言,亦足以为明诫。凡人行事,年少立身,不可不慎,勿轻论人,勿轻说事,如此则悔吝何由而生,患祸无从而至矣。"
秉子重,字茂曾。少知名,历位吏部郎、平阳太守。晋诸公赞曰:重以清尚称。相国赵王伦以重望取为右司马。重以伦将为乱,辞疾不就。伦逼之不已,重遂不复自活,至於困笃,扶曳受拜,数日卒,赠散骑常侍。重二弟,尚字茂仲,矩字茂约,永嘉中并典郡;矩至江州刺史。重子式,字景则,官至侍中。
正文译:
李通字文达,江夏郡平春县人。他在长江、汝水之间以侠义闻名。与同郡之陈恭在郎陵一起起兵,部众大多归附了他。当时有个叫周直的人,部众有二千多家,与陈恭、李通表面和睦而内心不和。李通想图谋杀了周直而陈恭反对他。李通知道陈恭办事不决断,就独自定下计策,与周直约定聚会,乘着酒兴之时杀了周直。众人大惊,李通率领陈恭诛杀了周直的党羽将帅,全部兼并了他的军队。后来陈恭妻子的弟弟陈郃,杀了陈恭而据有了他的部众。李通攻击大败了陈郃的军队,斩下了陈郃的首级在陈恭墓前祭奠。李通又活捉了黄巾军主帅吴霸而降伏了他的部属。正逢那年遇到了大饥荒,李通倾尽了家中所有来赈济施舍,与士兵分着粗劣的事务,士兵都争着为他效劳,因此盗贼都不敢侵犯。
汉献帝刘协建安初年,李通率领部众到许昌拜见魏太祖曹操。授予李通振威中郎将,驻扎在汝南西边边境。魏太祖曹操讨伐张绣,刘表派遣军队来协助张绣,魏太祖曹操的军队失利。李通率领军队连夜到魏太祖曹操那里,魏太祖曹操得以再次迎战,李通担任先锋,大破张绣军。授予他裨将军,封爵位为建功侯。分出汝南郡两个县,任命李通担任阳安都尉。李通妻子的伯父触犯了法令,朗陵县县令赵俨收押治罪,判了死刑。当时生杀大权,由州牧绝当,李通的妻子大声哭泣来请求李通救伯父的性命。李通说:“我正在给曹公效力,按照道义来说不能因私情而废弃了公义。”他赞赏赵俨执法公正不阿,与后者结交为亲密的朋友。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线相互对峙。袁绍派遣使者授予李通征南将军一职,刘表也暗地招纳他,李通都拒绝了他们。李通的亲属、亲戚、部曲都流泪说:“现在您孤单危险,独自守卫一方,失去了强大的援助,灭亡之日可就马上到达,不如立即答应了袁绍。”李通按剑呵斥他们说:“曹公明晓事理,一定平定天下。袁绍虽然强盛,可是任用人才没有方法,最终要成为曹公的俘虏。我就是死了也不怀有二心。”当即斩杀了袁绍的使者,把印绶送到魏太祖曹操那里。又攻击郡里的贼寇瞿恭、江宫、沈成等,都把他们的部众击败打残,送来了他们的首级。于是平定了淮水、汝水之间地区。转封他爵位为都亭侯,授予汝南郡太守。当时贼寇张赤等人五千多家聚集在桃山,李通攻打并击破了他。刘备与周瑜把曹仁包围在江陵,另外派遣关羽截断了向北的路。李通率领部众攻击关羽,下马拔掉了敌人设置的鹿角进入了包围圈,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来迎接曹仁的军队,勇猛超过了一众将军。李通在路上得病去世,当时是四十二岁。魏文帝曹丕登基后,赐给谥号是刚侯。下诏书说:“从前袁绍作乱时,从许昌、蔡以南,人人心怀二心。李通坚守大义、毫不动摇,让怀有二心之人都归顺了他。朕十分赞赏他。他不幸很早去世,儿子李基虽然已经承袭了爵位,但不足以酬谢他的功劳。李基的兄长李绪,先前驻扎在樊城,又有战功。世人都看到了他的功劳,现在任命李基担任奉义中郎将,李绪担任平虏中郎将,以表示对他们的特别恩宠。”
裴注译:
①《魏略》记载:李通的小字叫万亿。
②王隐《晋书》记载:李绪的儿子李秉,字玄胄,具备卓越才能,被当时之人所看重,官至秦州刺史。李秉曾经回答司马昭的询问,因此把此事写成《家训》说:“以前侍奉先帝司马昭陪坐,当时有三名地方官一起觐见。临近告辞退出,司马昭说:‘作为官员应当清廉,应当谨慎,应当勤奋,修炼此三个内容,还担心什么不能治理呢?’他们一起接受了诏书,已经退出,司马昭回头对我等说:‘我对他们的告诫合适吗?’侍奉陪坐众位贤士,没有人不称赞好的。司马昭又询问说:‘如果不得不做出选择,这三者应当以哪个作为首选呢?’有人应对说:‘清廉应当为根本。’依次询问到我,应对说:‘清廉、谨慎的道理,是相依相承的,迫不得已的话,谨慎才是最重要的。清廉之人不一定谨慎,谨慎之人一定清廉,这就如同具备仁德之人一定勇敢,勇敢之人不一定具备仁德,因此《周易》认为缄口不言之人没有过错,应为他们这是向皇帝表示敬意,都是谨慎到了极致。’司马昭说:‘爱卿您说的有道理。可以给我举出近代谨慎之人是谁吗?’众人都不知道我的应对之意,我就举出了前太尉荀景倩(荀顗,荀彧的第六个儿子)、尚书董仲连、仆射王公仲都可以称得上是谨慎。司马昭说:‘这些人,早晚温顺恭谨,做事恪守职责,也是每个人都很谨慎。可是天下最谨慎的,现在唯独又阮籍了!每次与他交谈,他的话语意义深远,却从不评论时事,褒贬任务,真可以称得上最谨慎之人。’我每次思考这些话,也足以作为明诫。世人但凡做事,年轻时为人处事,不可不谨慎,不要轻易议论他人,不要轻易讨论事情,如此做就哪里会产生祸患,祸患就没有理由到达了。”
李秉儿子李重,字茂重。年轻时就扬名,历任吏部郎、平阳郡太守。《晋诸公赞》记载:李重以清洁高尚著称。相国赵王司马伦以李重名望而任命他担任右司马。李重认为司马伦将要作乱,推辞生病而没有到任。司马伦逼迫不已,李重就不再自求生存,直到病重,数日后去世,赐给散骑常侍。李重两个弟弟,李尚字茂仲,李矩字茂约,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中期一起出任郡守;李矩官至江州刺史。李重儿子李式,字景则,官至侍中一职。
(未完成)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