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纽约拍卖一本明末实录,证实崇祯惨遭抹黑:明史又一记载被推翻?

纽约拍卖一本明末实录,证实崇祯惨遭抹黑:明史又一记载被推翻?

纽约拍卖一本明末实录,证实崇祯惨遭抹黑:明史又一记载被推翻?2012年,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了一本“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八分书《钱士馨事略》,价格波澜不惊只有21.85万美金,与金农其他作品相比实在上不了台

2012年,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了一本“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八分书《钱士馨事略》,价格波澜不惊只有21.85万美金,与金农其他作品相比实在上不了台面,但《钱士馨事略》记载的内容,却颠覆了历史,甚至洗刷了亡国之君崇祯的一个冤屈。

明史pdf_明史戚继光传翻译及原文_明史

钱士馨,明末清初浙江平湖人,明朝贡生,一个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人物,只在《钱士馨事略》留下痕迹。“早申(1644年)后不仕,以任侠往来河朔。工书、画。穷老以死......以补冬官。惟士馨不取。”短短几行字,勾勒出钱士馨的品行。明朝灭亡之后,宁可穷死,也不愿随波逐流、附和媚世的做官。

根据《钱士馨事略》记载,钱士馨一共留下两本著作,即《甲申传信录》《赓笳集》,其中《甲申传信录》记载了风云激荡的明末事迹,但与《明史》等主流史书却大相庭径。

崇祯十五年(1642年),钱士馨考取贡生之后,便四处游学。1644年,钱士馨来到北京舅舅家,意外结识了主张朝廷南迁的李明睿。此后,钱士馨在北京居住了3年,亲历明朝灭亡、崇祯以死殉国、李自成进京、清军入关的整个甲申之变全过程。

明史_明史pdf_明史戚继光传翻译及原文

1646,有人带来一些书籍,如《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纪》、《闻见纪略》等数十种,但钱士馨看了之后,却发现猥繁不伦,异端丛出,并且很多都是道听途说,为了还原历史正本清源,钱士馨以自己的亲历与访问亲朋中的亲历者,最后历时7年写就《甲申传信录》。

因此,《甲申传信录》被认为是记载甲申年历史比较细微的一部笔记,以底层百姓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明末乱世,更真实的反应了300多年前那一段波澜壮阔、云谲波诡的历史。

但由于记载内容过于惊人,加上钱士馨不出名,所以《甲申传信录》只有3本抄本,直到1935年才被列入“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断句刊行,1944年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传信录》才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钱士馨品行端正,所以他记载的内容就存在一定的可信度。

明史_明史戚继光传翻译及原文_明史pdf

作为明朝亡国之君,明末中国的最高决策者崇祯,身上充满了谜团和争议,其中一个就是:南迁之谜!

《明史.后妃传》记载:“后性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周皇后)微言曰:“吾南中(苏州)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

《明季遗闻》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只有南迁一策,可缓目前之急”,但崇祯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根据这些史书记载,崇祯有意南迁,但好面子的他却又不想背负“失去宗庙和北方疆土”的罪名,所以一次又一次“羞答答”的冒出南迁话题,却被大臣毫不留情的驳斥,最后彻底错失机会,以至最终愤怒的骂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

由此,也勾勒出了一个不想背负责任的皇帝形象。

明史_明史戚继光传翻译及原文_明史pdf

然而,钱士馨在《甲申传信录》中记载的内容,却与之大相径庭!

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五日,驸马都尉巩永固提议南迁,但记载的却是“上不听”。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明睿、项煜提议南迁,但崇祯却是“上反复观之,怒甚,少间,色渐平。事竟留宫中,不发”。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四日,大明王朝开会,又有大臣提出南迁,崇祯回应称“朕方责诸臣以大义,而使太子出,是倡逃也。其谓社稷何!”但根据《明史》、《明季遗闻》等记载,崇祯一直有意迁都,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强烈反对“南迁”,光时亨甚至严词厉色,“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从《甲申传信录》记载来看,崇祯一直无意南迁,证实了崇祯惨遭抹黑!

明史pdf_明史戚继光传翻译及原文_明史

令人不解的是,关于南迁之谜,正史记载都是崇祯想活命却又不想背负责任,但流传不广的记载,却佐证了《甲申传信录》的记载,其中最典型的是王世德的《崇祯遗录》。

王世德,明末锦衣卫指挥佥事,江河破碎帝王自缢之后,带着一颗亡国悲怆之心,王世德带家眷一路逃遁,奔向江南,从此隐居不入仕途,安于平淡的民间生活,但却留下了一本《崇祯遗录》,作为亲历者记录了崇祯年间的事迹,其中就有南迁问题,上面提到“李明睿倡南迁之议,上不为所惑”。

袁可立弟子、悲壮而死的倪元璐,也曾说过崇祯有“君王死社稷”之志。1644年,城陷之日,倪元璐整衣冠拜阙,大书几上曰:“以死谢国,乃分内之事。死后勿葬,必暴我尸于外,聊表内心之哀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缢而死。

从《甲申传信录》、《崇祯遗录》等来看,崇祯一直怀有为社稷而死的决心。至于正史中所提到的南迁,很可能是他想让太子南迁监国,而他自己死社稷,并非他自己想要逃难到南方。

明史戚继光传翻译及原文_明史pdf_明史

客观的说,《甲申传信录》中的南迁记载,虽然不能100%推翻《明史》等的相关内容,但却更符合崇祯的一贯思想。其实,一个已经壮烈死社稷的皇帝,已经用行动说明了一切,《明史》等中“不愿背负责任”形象的崇祯,或许东林党人和清朝皇帝有意刻画吧!

作为很多学者口中近乎完美的史书——《明史》,实际上并不完美,随着各种古籍文献的发现,记载的很多内容已被推翻,《甲申传信录》或许只是又一个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势不可挡,关外清军虎视眈眈,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南迁之后将糜烂的北方让给李自成与满清争夺,不失一记好招。崇祯不肯南迁,固然有迂腐的一面,但也反应出一个皇帝的骨气!如果将这种骨气看成愚蠢,那才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上一篇: 庄廷鑨明史案始末
下一篇: 朱元璋为何是鞋拔子脸?看看清朝是如何编《明史》的吧!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