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的祁向东主编的《战火中的青春》是纪实性红色叙事的成功个例。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由对20位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的访谈组成。这20位革命英雄,在访谈时,年纪最小的85岁,最年长的103岁,由他们来回忆自己在战火中的青春岁月,自有其特殊的意义所在,而我则更想从文学专业的角度对此书的价值作一评介。
文体的或文学传统的历史承传。这部书可以说远承《史记》近承革命史传写作传统。中国的文学传统向来是文史哲不分家的,文学著作即历史著作,历史著作亦是文学著作,而在其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3种元素中,史实是作为核心的。在这方面《史记》是最杰出的代表。你看《史记》所记均有历史史实作为依据,或者说,对史实的记载是其写作的功效。但这史实的记载,又是形象、生动、感性的,譬如《鸿门宴》其间刘邦、项羽诸人的神态、言语、动作、场面无不栩栩如生,但自然而然,这里是不乏文学的虚构成分的。但也正因此,历史成为人的历史,历史变得血肉丰满可感可触。而文学,又由于有了历史内容的支撑,得以坚实饱满,人的生命形态,社会历史的构成,使文学的意蕴丰厚。《战火中的青春》一书,是远承《史记》这一传统的。既是历史亦是文学而革命精神人生哲理寓于其中。譬如,我们在书中看到了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兵对榆树炮的制作(“独胆英雄”宋福才);看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我们用的武器没有国民党军队的先进,我们用手榴弹,他们用枪榴弹,枪榴弹比手榴弹小,但射程比手榴弹远”(“让老兵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看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阵地一片焦土……敌人阵地那一方,有绿草,有大树,一片郁郁葱葱,……因为我们没有多少炮弹,无法像敌人那样展开一轮又一轮永无休止的密集轰炸”(《奔赴战场的少年》)这些真实的细节,再现了丰满了昔日战争的历史,特别是战士们把“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改为“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刘江和他的韶华年代》)更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中革命战士与革命知识分子不同的精神风貌,内蕴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而这些真实的历史,又是通过生动、感性的形象给以体现与传达的。譬如书中各章中对战斗场面的具体描写,对一个个不同个体不同的参加革命过程的具体描写等等。这部书又可以说是近承革命回忆录的写作传统。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大型革命回忆录系列丛书《星火燎原》(10集)《红旗飘飘》(共32集)、20世纪60年代的普及全国的旨在不忘历史的家史村史矿山史写作,在当时的革命教育中起到了极大作用,对一代人的精神成长精神塑型影响极大,而这一代人目前仍在中国社会各界中承担着中坚或领军的位置,并因此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对这一传统的直接继承。从历史经验判断,这样的书,对青少年的精神塑型是会发生强大的积极影响的,这种积极影响的效果,待这代人成长起来之后并在社会各界中承担着中坚职责时,会得以实际地实现。因之,这样的纪实性的红色叙事,不仅在今天会产生积极的时效,更会有着长远的历史影响。
本书采用纪实性的红色叙事的写法,用亲历者所讲述的史实说话,更容易得到读者的信任与欢迎。今天的“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写作,即是这纪实性红色叙事的组成部分,而这本书则是对今天纪实性红色叙事,对今天“四史”写作最好的实践成果之一。类似《战火中的青春》这样的通过采访而完成的回忆录性质的纪实文字,由于被采访者是从一个个不同的具体的个体出发,讲述曾经经历过的红色历史,所以,它往往是零碎的、片段的、具体的、生动的,但也因此对宏大的红色历史叙事,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补充、丰富、验证的效果。它不仅对我们当下认识红色历史有着现实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曾经的红色历史叙事也有着积极的“互文性”意义。譬如,“独胆英雄”宋福才活捉土匪头子“四大天王”,譬如小小司号长王玉金独身一人俘虏敌人一个排(《号声嘹亮耳畔长鸣》)等等,就都构成了对1949—1966年间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互文性”意义,也由此丰富了我们对红色历史的认识。
本书采访的20位老人,均已年过80岁,甚至过百岁,对他们的采访及由此形成的他们对自身革命历史的回忆,是一种有效的抢救工作,从而使他们革命经历得以有效的存留。使革命的传统得到了实证性的实现。这样的抢救,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一,实证了革命历史的真实。譬如革命之所以发生,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不革命没法活”(《刘江和他的韶华时代》),书中20个革命老人参加革命的故事,就是因为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不公,个人生活的困窘。其二,这些老人,不仅经历了他们青春岁月的革命历程,而且在其后的人生历程中,也亲身经历了见证了革命成功后的建设时光,这样的一种回忆,就更确证了当时革命的必要与光荣,确证了他们青春岁月的革命的价值所在。其三,人的个体性的生命,是一次性的,而这一次性的个体生命,又是与时代风云密不可分的,这20位革命老人的生命历程,这20位老人在暮年时分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忆,对思考个体生命与历史演化社会进程的关系,对今天的每一个读者,都不乏启示意义。
傅书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