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清平乐》导演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受到“史传文学”这么深影响

《清平乐》导演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受到“史传文学”这么深影响

《清平乐》导演可能都没意识到,自己受到“史传文学”这么深影响热播剧《清平乐》以精美的服化道、考究的质感、高度还原的北宋风情赢得不少好评,但也因节奏慢受到不少吐槽,主要集中在:说教意味太浓,反复强调为君之道

史传_史传奎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

热播剧《清平乐》以精美的服化道、考究的质感、高度还原的北宋风情赢得不少好评,但也因节奏慢受到不少吐槽,主要集中在:

细想之下,这些都与“史传文学”对中国叙事文学的深刻影响分不开。

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_史传奎

文史相通——纪传体史学的奠基

中国高度重视历史,不像我们的邻居印度,反而要在中国典籍里寻找他们的历史。

古代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最想做的就是修史, 最末等的才去写小说,历史与小说恰是鄙视链的上下端。

历史对我国文学影响深远,“史传”与“诗骚(《诗经》《楚辞》)”并列成为叙事文学的源头。

浩如烟海的史书按照体裁可以分成三种:

纪传体史学由司马迁开创,他将三皇五帝以来三千年的古今变化,和通过史实探究的世界本质,都呕心沥血地写进皇皇巨著《史记》中,开创了纪传体史学的先河,成为后代历史编写的典范性文体。

史传_史传奎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

史传奎_史传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

文由史出——史传文学的典范

《史记》既是重要的史书,也是极其重要的文学作品,既是独一无二的“史家之绝唱”,也是堪与屈原《离骚》媲美的“无韵之离骚”,在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外,也在超越先秦历史散文的基础上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传文学,是兼有历史和文学双重特征的历史记载,从文学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史学角度看,它是文采斐然历史著作。

史传文学以《史记》为最高典范和评判标准,对我国叙事文学影响十分深远。

鲁迅先生说: “ 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等长篇的叙述,皆本于‘讲史’。 ”

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也指出明代章回小说源于《史记》和上古诗文经典。

《史记》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震古烁今,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更彪炳千秋,受万世敬仰。

《史记》的伟大不遑多论,具体到今天的《清平乐》上,这两千多年的跨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史传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奎

震古烁今、彪炳千秋——司马迁

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奎_史传

史赖于文——史传文学的叙事特点

在讲历史故事时,史传文学有这样一些特征:

寓褒贬于叙事中,在记述历史时,以春秋笔法暗含价值取向。

陈胜是出身低微的奴隶之子,但起义后自立为王,被列入记叙王侯的“世家””;

霸王项羽虽功败乌江,但因将令诸侯被列入记叙帝王的“本纪”,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影;

李广的军功并不比过卫青、霍去病,但司马迁却在《李将军传》中对他饱含赞誉,发出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之论。

处处于史实、史学意义之外,传递着个人价值信念,“成一家之言”。

史传_史传奎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

以人物为中心,凸显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传统记言记事的历史写作手法以事为纲,人物在时间、事件中不断闪现。

司马迁一改旧法,变为以人为纲,围绕人物展开言行、推进事件,再现人物性格,使数千年间的主要历史人物都栩栩如生。

这种写作方法对史学贡献巨大,但却影响了小说的发展。

西方小说家一直诟病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松散,叙述性的欠缺确实是古典小说的明显特征。

即便是其中的高峰——明清章回体小说,也不是像西方叙事文学那样以情节为中心,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清晰结构,而是一段一段地讲故事。

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故事情节是随着人物而切换,故事之间因果关系不强,许多故事是片段、孤立的。

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奎_史传

将历史与叙事同等对待,小说作者以历史叙事和历史意识来写小说。

小说在“诗文正宗、文以载道”的传统中,始终是最末流的小道,地位低微,被看作是非正式且不完整的野史。

受历史叙事挤压,小说作者一直难以掌握小说的叙事特征,一直到魏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作者都是在以史家实录精神写作。

这种“历史中心”的写作手法,进一步影响了叙事文的独立发展。

史传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奎

《清平乐》的史传意识

史传_史传奎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

《清平乐》导演张开宙看上去很有文人气,特别像剧里的晏殊,拍这部剧也处处显出人文情怀。

电视剧有强烈的讲史意识,将原来女性视角的小说改为宏大的历史叙事,织就一张包含官家、文人、后宫、政客、爱情、家国的大网,试图讲清每个网中人的命运。

可以看出导演十分珍视剧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布景、每件事件,都很想讲述,但有些不可避免成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范仲淹接管应天府书院时,因为衣着寒酸被学监教唆着学生嘲笑,曹丹姝打抱不平说:“应天府书院好大的名头,端明殿学士文其记,参知政事提榜,谁知学监竟教唆学生拿学问礼仪来欺负人!”

这个小小情节,背后还藏着一篇范仲淹记载应天书院来历的《南京书院题名记》,用了“端明殿学士写记,参知政事题词”来显示书院的高大上,信息量是蛮大,也能深感导演的用心,但看的时候突然出现一堆生词,还是有些突兀。

史传奎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

在讲述手法上,“以人为纲”而不是以事为纲,没有明确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史传文学”叙事手法就更是明显。

导演在组织材料时,非常想突出人物的性格,也用点明时间、地点来表现真实性,以人物为中心, 依时序发展,通过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来展示社会生活。

无疑这对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宋仁宗的仁厚爱民、隐忍宽容、克制内敛,曹皇后的德才兼备、雄才远见、克已守礼,晏殊的承平闲雅、范仲淹的忧心天下,韩琦、苏舜钦等一个个朝臣清流都立住了形象。

但挨过来剧中为表现人物、不为推进情节的内容就非常多,像李顺荣过世穿什么衣服,仁宗与韩琦看戏反映民间市井流言,范仲淹和晏殊几次见面交谈等等。

而且内容多停留在传统“记言记事”的层面,在展现冲突时,全部运用语言,故事缺乏波折和高潮,而台词密度极大,主演也表示过最大的挑战就是背台词。

希望导演在吸收中国史传的基础上,也多学习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

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_史传奎

史传的重要功能是劝惩,所以即使是象《金瓶梅》这样的小说,也明确提出写作目的是“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愚,化善恶”。

深受传统史学影响的张导演一定会在作品中反映价值观,因而剧里花了大篇幅讲述晏殊给仁宗讲为君之道、刘太后和苗心禾讨论皇家不可有私心,处处都在说教、讲道理。

虽然讲的过多、太过明显,但总体上成功地表现出儒家传统价值观,把崇卑、尊苦 、贵贱、安贫乐道、家国情怀的价值取向全部表现出了。

史传奎_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特点_史传

宋仁宗赵祯统治长达42年,是北宋九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统治时期内忧外患连续不断,历经宋夏战争与和议、宋辽修订和议、庆历新政、王伦兵变、张海郭邈山农民起义、王则兵变、侬智高叛乱等等,却相承平安定。

《清平乐》成功拍出了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宋型文化,拍出了北宋背诵天团的文人风骨,拍出了民俗街巷的风物人情,传递出来的精神气质让人还是颇为向往那个自由开放、清雅安定的年代。

上一篇: 迎百年校庆,循校史传精神——太原市进山中学校正式启动百年校史编写工作
下一篇: 历代赞普传略:吐蕃时期史传文学中的“文化价值担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