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锈掩映的辉煌
由传说到史传:最早的城市印记
考古发掘是我们了解远古历史的一个途径,考古研究的依据是文物,除了这些地下埋藏,我们还有一种追溯民族历史的方式,那就是古老的神话与传说。这些古老的神话与传说流淌在先民娓娓不断的叙述里,显现在后代子孙的追记中。
在遥远的年代,黄河流域一个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他在与炎帝的争斗中取得了胜利,受到中原各个部落的拥戴。后来,一个居住在东方的叫做夷的部落“不受帝命”,于是黄帝率领多个部落组成“多国部队”兴兵讨伐。黄帝和夷部落的首领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这次战争打得异常激烈,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蚩尤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而黄帝比他则更胜一筹,他派天女下凡,一下子就驱散了风雨,抓住了蚩尤并把他杀死。
“涿鹿之野”在什么地方?据《天府广记》记载,黄帝为天子,“建都涿鹿之
阿,以兵为营卫,即今京师之地”。由此可见,涿鹿这地方离北京不远。另据专家考证,涿鹿在现今河北省的怀来县境内,紧邻北京市延庆县边界,亦在“北京湾”之内,仍可视为北京地区。
所谓“北京湾",是人们根据北京的地理特征起的一个名字。北京处在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纵观北京地形,依山面海、虎踞龙盘,地势非常雄伟,所以古人有“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之说。依照地形来看,北京非常像一个半封闭形的海湾,所以又被称作“北京湾”。
《天府广记》中还有记载:“今保安州西南九十里有涿鹿山,黄帝破蚩尤于此,州东南四十里有轩辕城。”文中的保安州就是今天的涿鹿城。涿鹿山在今门头沟东灵山西北大约10千米的地方,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北省涿鹿县。至于轩辕城的位置,现在已无从考证,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简单记载推测,应当是在今天北京延庆县境内。黄帝为了纪念杀蚩尤这件事儿,曾经建造了轩辕台,《黄帝内传》中有“帝既杀蚩尤,因立台榭”的字句。在北京平谷县北15里的渔子山上,原来有座轩辕台。李白在诗中描述:“燕山雪片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陈子昂的诗中也提到:“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说的都是这座台子。据说渔子山上原来不只建有轩辕台,还有轩辕庙,这些建筑共同组成了黄帝陵。大概是因为历代史家的渲染,今人只知道轩辕黄帝陵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却不知北京燕山南坡渔子山上也有一座这样的陵墓。
到了尧执政的时代,专门设立了掌管时令的官员,制定历法,咨询四岳(四方部落首领)。后来舜被推选为继承人,尧对舜考核了三年之后,对舜的表现基本上还算满意,于是命令舜摄位行政。尧死之后,由舜即位。《尚书》中记载:“帝尧申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天府广记》说:“尧建都于冀。燕,冀地也。古者中国之地,分为九州,大河以北为冀。”此时的北京属古中国九州之一的冀州。
舜继承了帝位之后,适逢洪水滔天,于是派鲧治水,鲧用筑堤的方法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被舜诛杀,鲧的儿子禹临危受命。禹吸取了他老爸的教训,转而采用蔬导的办法,按照地势的高下,把汹涌的洪水分别引入一定的水道,最终使人们脱离了水患的困扰。《大戴礼记》记载:“虞舜以天德嗣尧,布功散德,制礼朔方,幽都来服。”从舜开始,华夏九州被扩展划分为12个州。《天府广记》中说:“及舜继位,以冀地太广,始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东北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辽东等处为营州,皆冀也。”《晋地道记》载: “舜以冀州南北广大,分燕地北为幽州,因幽都以为名。”从这时候起,北京这片儿地方开始被叫作幽州。
大禹在治理洪水的13年中,率领民众疏导江河,兴修沟渠,三过家门而不入,备受人们尊崇。传说大禹治水疏导入海处,就在“北京湾”丁字沽(丁字沽现属天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此时,北京地区也告别了石器时代,跨进了青铜时代的门槛。
夏朝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相传到了公元前18世纪时,夏朝的末代帝王--桀,倚仗手中的武力,任意驱使民力,耗尽民财,为自己修建华美的亭台楼阁。桀还常常任意攻伐周围的部落,勒索女奴钱财。桀的暴政使得人民无法生活,纷纷逃离家园。汤乘机联合反对桀的各个部落,起兵讨伐这位暴虐的国君,夏朝就这样在桀的手里灭亡了。#探索古代历史# #分享千年历史# #探寻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探寻# #探寻中华历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