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历代传说有异,或谓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或谓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种种说法,不一而足。盖一般认为黄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分水岭,故古代学者有的把黄帝算作三皇之末,有的又视黄帝为五帝之首。三皇以前的君主,多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实性略近于零,而黄帝、神农故事虽多虚构,却可能是实有其人的。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大略五千年。
黄帝是黄河中游华夏族的首领,他姓公孙,长于姬水(今陕西关中漆水河,是渭水上游的一条分支),因改姓姬,号轩辕氏。有人说轩辕是地名,也有人说因为黄帝发明了车,故以为名。《说文》解释“轩”,是“曲輈藩车”,指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如果前低后高就叫“轾”。所以有一个成语叫不分轩轾,意思就是不分高下。辕,则指车左右两边的直木。都跟车有关。轩辕氏,就是最早的车把式。他后来率领部族东迁,来到黄河中下游的华中平原,在有熊(今河南新郑)创业建都,故亦称有熊氏。古人说他以土德王,土色黄,故曰黄帝。据《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黄帝向东方迁移时,用的向导叫作奢比,后来黄帝封他为“土师”,这是中国最早的土地爷。土师一点都不“土”,相反他的造型很前卫,传说他人首兽身,因为耳朵奇大无比,于是他在上面挂了两条青蛇当作耳环。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裔,父名祁昆,母曰附宝,据说附宝在野外看见一道电光绕北斗枢星,亮闪闪地照彻天地,吃了一惊,回去之后,肚子就一天天大起来,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我们知道孕期最长的哺乳动物是大象,也才十八个月。黄帝远远地超过了这个记录。他在母亲的肚子里呆的时间太长,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所以《史记》记载他“生而神灵”,就是说一生下来就很聪明。他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也就是古代的狂欢节。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黄帝”的说法。
黄帝天生异相。《史记》说他“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所谓“感而怀孕”、“日角龙颜”云云,无非说他来历不凡,膺命上天,君权神授。这种宣传是很有效的,在功业未成之时能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在功业既定之后又能保持相当的威慑力。我们发现几乎历代的开国君主都喜欢玩这一套把戏——《尸子》甚至说“黄帝四面”,就是说他一生下来长了四幅面孔,脑袋像个四面雕花的立方柱子。湖南宁乡出土过一个商代的人面方鼎,据说就是以黄帝为模特的。这种奇特的造型让后人产生了怀疑,子贡曾经问过博学的老师:“听说黄帝有四张脸,是真的吗?”孔子的回答很理性,他说:“不过是黄帝派了四个人,帮助他管理天下四方罢了。”这种说法充满了唯物主义精神,但显得缺乏情趣。
与后世的帝王一样,黄帝统一天下的过程,也经历了腥风血雨,充满了暴力和屠杀。
黄帝首先对付的是他的哥哥炎帝。同根相煎好像是我们的民族传统。这场战争的性质我们已经无法弄清楚了,《史记》上面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仿佛是因为炎帝凶残暴虐,所以黄帝为民请命,大义灭亲。但是也很难排除后代历史学家为尊者讳的可能,所谓成王败寇,胜利者总是仁慈的,而失败者总是残暴的。就像胡适博士说的,“历史不过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经过历史学家精心打扮之后,我们已经很难透过厚厚的脂粉看出她的本来面目了。莎士比亚说女人有化妆的天赋,“上帝给她一张脸,她可以另外造一张。”历史学家打扮历史的本领,比起女人的美容术毫不逊色。
战胜炎帝之后,黄帝统一了中原地区。接着,他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双方在涿鹿展开激战。蚩尤属东夷族,他的部落居住在山东济水一带。东夷族被华夏族打败后,一部分与华夏族融合,一部分迁徙到南方,成为苗蛮一族。关于蚩尤的长相,有许多神奇的记载,《初学记》说他“八肱八趾”,像个八臂哪咤;《龙鱼河图》则说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是野兽派的,并且以沙石为食,胃口炯异常人。《述异记》则说他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总而言之,长得很生猛。
蚩尤不仅长相生猛,而且作战勇猛。传说他有八十一个弟兄(可能指蚩尤统领了八十一个部落),个个如狼似虎,打得黄帝节节败退。后来黄帝得到神助,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于这次战争的过程,《山海经》有具体的描述。说是黄帝派遣大将应龙去攻打冀州,应龙善于用水攻,可能就是像三国里关羽水淹七军那样,先堵住一条河,然后开闸放水,淹死敌人吧。蚩尤则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令风后造指南车以辨别方向。最后终于打败了蚩尤。
黄帝在涿鹿之战中取得胜利,女魃功不可没。关于女魃的长相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一位穿青衣的神女;也有人说她像《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是个秃头女人;还有人说她是个身高只有二尺来长的矮子,赤身裸体,眼睛长在头顶上,走路快得像一阵风。但她可怕的战斗力无人怀疑,“旱”正是雨的克星,所以旱神女魃一出现在战场上,风伯雨师就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据说对付旱魃的唯一办法,就是捉住她把她扔到粪坑里去。可惜蚩尤没有义和团的智慧,不知道黄白之物居然有此奇用,可以破解妖术。
涿鹿之战的胜利,还有一种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可不提,那就是鼓。据《山海经》记载,东海流波山上有一种名叫“夔”的怪兽,样子有点像牛,但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它黑不溜秋的,像个漆皮灯笼,却能闪闪发光。它一浮出水面,总是伴随着狂风疾雨。它偶尔发出吼声,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抓到一头这样的怪物,剥下它的皮来蒙成一面鼓,用雷神的大腿骨来作鼓槌,敲起来震惊百里,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斗志。配合着如疾风暴雨一般密集的鼓点声,黄帝的军队大呼酣战,锐不可挡。后代流传下“鼓舞”一词,意思是说在鼓声的伴奏下,连砍杀的动作都富于节奏感,就像在跳舞。
蚩尤被黄帝所杀,尽管传说他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可能黄帝有一柄削铁如泥的屠龙刀,也可能他的脖子还是肉长的,是蚩尤的罩门所在。总之,黄帝砍下了他的头颅,他的尸首化为枫木。枫叶为什么这样红?那是因为蚩尤的鲜血染红了它。另一种版本更暴力,说因为蚩尤有不死之身,生命力相当旺盛,黄帝怕他复活,于是把他的尸首斩成两块,分葬二处,让他永世不得超生。所以杀蚩尤的地方就叫作“解”,即今天的山西解县。解者,分也,解县,就是分尸的地方。解县有个盐湖,湖水是红色的,当地人把它叫做“蚩尤血”。蚩尤的头被葬在山东寿张,身体葬在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北五里),坟墓高达七丈。后人祭祀蚩尤时,常看到一道红光直冲云霄,像从天上垂下的一匹红练,人们把它叫作“蚩尤旗”。后来蚩尤旗又变成了天上一颗星,即荧惑星。它一出现,就意味着天下将会兵连祸结。晋朝时,有人在冀州挖掘出一幅巨大的骷髅,既不像恐龙,又不是大象,据说那就是蚩尤的遗骨。有人得到一枚牙齿,有二尺长,比钻石还要硬。《神雕侠侣》里面杨过用的玄铁重剑,可能就是用蚩尤的牙齿作成的。
涿鹿之战,黄帝虽然取得胜利,但也元气大伤。当时天下还有许多诸侯不愿臣服,于是黄帝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宣扬蚩尤未死,只是战败投降,并册封他为“兵主”,相当于希腊神话里的战神阿瑞斯。黄帝把他的头像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结果诸侯见到蚩尤的画像望风披靡,不战而降。我们不仅惊叹古人的智慧,在那个蛮荒的年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玩这种高智商的政治游戏了。只是蚩尤可怜,死后还被敌人狠狠地消费了一把。在现代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我们有时也能看到蚩尤的尊容,只有头颅,没有身体,样子巨可怕,我们通常把它叫做饕餮。
蚩尤战败以后,炎帝的另外几位部将继续与黄帝作战,其中著名的有我们熟悉的刑天与夸父。
刑天本来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工作者。当炎帝发明了农耕技术的时候,他创作了乐曲《扶犁》,来歌颂炎帝的功德。热情澎湃的音乐,使农夫们在把他们的犁插入肥沃的土壤时比用生殖器插入女人的身体更加血脉贲张。当秋天来到,田野一片金黄,刑天又创作了诗歌《丰收》,这支乐曲使农人们狂欢的喜悦达到了高潮。炎帝被黄帝击败之后,仇恨的火焰使夜莺变成了雄狮,刑天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将。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黄帝交战,吃了败仗,黄帝砍下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刑天的意思,就是断头――但刑天的生命力顽强得让人惊讶,他的尸体很快就复活了,他用两只乳头作眼睛,把圆圆的肚脐眼当做嘴巴,继续手持斧头和盾牌舞蹈。但乳头变成的眼睛视力很有限,他已经无法用弓箭瞄准他的敌人。这个悲剧性的故事让后人唏嘘不已。陶渊明曾在诗中歌颂他:“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唯一能震慑敌人的,只剩下他的顽强的意志了。
另一位著名的神话英雄夸父,据说也是炎帝的下属。可能夸父吃了败仗之后,无法在中原立足,只好率领他残余的部队回到家乡。他本是属东夷一族,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于是,这个故事慢慢演变成夸父逐日的传说,为后人津津乐道。在这个传说中,夸父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他拄着一根拐杖,去追赶太阳。由于太阳温度过高,在接近太阳的时候,他口渴得厉害,以至于把黄河、渭河里的水都喝干了,仍然无济于事。当他试图去寻找新的水源时,途中力竭而死,他手中的拐杖化为一片桃林。当春天来到,桃花灿烂盛开,以一种美丽而忧伤的方式,纪念着这位英雄不屈的意志。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泽被后世,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列子却嘲笑他不自量力,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了。
此后,天下大定,黄帝开始领导人们发展生产,建设和谐社会。就像电视剧《沂蒙》里的台词,该娶的娶,该嫁的嫁,抓紧时间,生儿育女。黄帝在这方面又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黄帝有四妃。四个妻子一共为他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繁殖力。正妃为西陵氏女,名嫘祖(也写成累祖),生昌意、玄嚣(青阳)。累字从糸(mì),畾léi)声。汉字中凡从“糸”者意义都与丝线有关,嫘祖,就是第一个养蚕缫丝的人,所以北周以后她被祀为“先蚕娘娘”(蚕神)。后来嫘祖与黄帝巡视天下,教民农桑,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又被后人当做“道路之神”祭祀。
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梦陨星而生少昊。据说她用鱼刺作骨针,教人们缝制衣裳。结束了我们祖先的裸奔时代。有一次捕到几条大带鱼,她突发奇想,用成排的鱼刺来梳理头发,于是世界上第一把梳子诞生了。在此之前人们都是用指头来抓挠的。对于天生爱美的女性来说,梳子显然是比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更伟大的发明。近年来陕西乾陵永泰公主坟墓里出土了一把“憎爱分明梳”,这把梳子的造型仍然让我们依稀看到带鱼刺的痕迹。顺便说一句,随着时代的发展,梳子的花样越来越多,从普通的木梳,到牛角的,玳瑁的,象牙的,翡翠的,材料日趋珍贵,一把精致的梳子,往往价值不菲,用来作为礼品赠人,是很体面的。但是注意了,送梳子可有讲究,不能瞎送一气。通常如果一个女子送一把梳子给一个男子,那是在含蓄地向他表达爱慕之意。因为梳子谐音“属子”,她在暗示你,只要你愿意,我就是属于你的。并且梳子的功能,是能把像茅草一样蓬乱的头发梳理整齐,也意味着她向你表示,只要你娶了她,她就能把你乱糟糟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当然,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往往是要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
第三个妻子是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她负责管理宫中的饮食住行,相当于大长今那个角色。相传她用石板烤肉,是中国第一个发明烧烤的人。用石板烤肉经常会烫到手指,于是她折下竹子,用来翻动肉块,这就是筷子的雏形。根据现代科研成果,我们发现用筷子夹取食物,对于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所以,从此以后,我们祖先的智商就有了质的飞跃。
黄帝最著名的妃子还是嫫母,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丑女之一。《雕玉集·丑人篇》说她“锤额顣頞,形簏色黑”,意思是说她额头像个纺锤,鼻子皱巴巴的,皮肤黑漆漆的,体型肥胖像个竹筐。这位说了,黄帝作为武林盟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什么丧心病狂娶一个丑女呢?个中原因,后人众说纷纭。有人说,当时社会还流行野蛮的“抢婚”习俗。男子埋伏在路上,看见单身漂亮女子便冲出来,劫持了强迫成亲。这种陋习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黄帝为了教育大家,就以身作则,娶了个丑女,安慰那些娶了黄脸婆的男人,不要眼谗别人的漂亮老婆。“丑妻恶妾胜空房”,是个女人就行了。也有人说,嫫母来自南方的三苗部族,也就是蚩尤一族。黄帝在击败蚩尤之后,为了安抚三苗部落,加强民族团结,故而娶了嫫母,这是一桩政治婚姻。还有人说,嫫母身材肥硕,看着丑陋,却是能生育的福相。在那个人口稀少的年代,善于生育的女人是无价之宝。黄帝能生25个儿子,嫫母功不可没。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嫫母本身所具有的聪慧、贤德的美好品质。我们说人总得有点长处,你要长得不漂亮,那你气质高雅一点,你要气质不高雅,那你就性情温柔一点,你要性情也不温柔,那你就朴实一点,低调一点。你有点长处你才招人疼。这个嫫母就很聪明呀,她虽然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所以黄帝很尊敬她,让她管理后宫。并且特意安慰她说:“厉汝德而弗忘,与汝正而弗衰,虽恶何伤!”意思是只要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就算长得丑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家有丑妻,如有一宝呀。
然而德归德,貌归貌,再美好的品性终究掩盖不了嫫母生理上的缺陷。古人有云:“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悦者,西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又有云:“嫫母有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都是在拿这位第四夫人的长相开涮。甚至有一种说法,黄帝封嫫母为“方相氏”,利用她的长相来驱鬼辟邪。这也太刻薄了。
别看嫫母自个长得丑,她对我们的审美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传,嫫母用光滑的石头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面镜子,在此之前,人们只能临水照影。这当然有诸多不便,没水的地方怎么办呢?总不能当真撒泡尿来照照自己吧。就算有水,恐怕也波平如镜的时候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时候多,对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女人们除了郁闷,还有什么法儿?而嫫母发明这个宝贝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从此,天性爱美的女人们随时可以欣赏自己美丽的容颜。
嫫母更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教会了人们织布。据说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之后,嫫母把这些蚕丝拿去,挖空心思鼓捣了一番,居然织成了一匹完整的布。如果说嫘祖缫丝还带有较大的偶然性,这织布就真是伟大的天才的发明了。嫘祖缫出了丝,嫫母织成了布,方雷氏又发明了骨针,把这些布匹缝制起来。姐妹们通力合作,真是梦幻组合,黄金搭档。于是作为华夏文明标志之一的丝绸文化,就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当今天的女性,穿着最能凸显女子窈窕身材的丝织旗袍的时候,可别忘了咱们这位腰比水桶还粗的丑陋而可敬的太祖婆婆呀。
为了纪念嫘祖和嫫母,南宋元嘉年间以来,历代都设先农坛,尊嫘祖为“先蚕”,嫫母为“先织”,祭祀礼敬,香火不绝。今天,河南新郑“黄帝故里”,还有一座娘娘庙,供奉嫘祖、嫫母,殿墙上有十二幅壁画,描绘了嫘祖、嫫姆教人们养蚕、巢丝、织布、缝衣的功绩。每逢正月十九嫘祖诞辰和九月十五嫫母华诞,都会举行拜祭的仪式。
黃帝晚年,师仙人广成子、容成公,讲究无为而治。后世老子的思想,就是从黄帝肇其端。故这种清静无为的哲学又称黄老思想。天下既治,黄帝遂传位于顓頊。而专意于修炼之术。据说他曾采首山之铜,在荊山下铸鼎。鼎成之日,天外飞来一条巨龙,黃帝乘龙飞升。臣民痛哭失声,流下的眼泪淹没了宝鼎,汇成了大湖,称为鼎湖。后人因以鼎湖指帝王晏驾。清朝诗人吴梅村有《圆圆曲》曰:“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说的就是崇祯皇帝在煤山吊死了。
黄帝死后,葬在桥山。《列仙传》记载说黄帝临死的时候自知大限将至,于是与群臣告别,走到坟墓里住下来。后来山崩塌了,人们发现棺木是空的,只有剑和鞋子还在棺木里,人却不见了。到哪里去了?放心,不是被野狗拖去了,他是乘龙上天了,他后来成了道教的祖师爷。有人说他活了一百一十一岁,在那个平均寿命短促的年代,算得上是超级寿星了。还有人说他活了三百岁。这显然不太可信。所以孔子的学生宰我问老师说:“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意思是有人说黄帝活了三百年,这也太玄乎了吧,黄帝到底是什么人呢?还是他压根儿就不是人呢?为什么能活三百岁呀?孔子回答得很艺术,他说“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意思是说他在世的时候一百年里人们享受他的好处,他死后一百年里人们还敬畏他,这一百年之后人们还遵循他的教化。所以说他活了三百年。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精神不死,浩气长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