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书,就这么简单。
这本书即使在造伪界也是个低端产品,为什么还需要煞有介事的讨论?
第一,癸酉本的实体呢?根本就没有。藏家甚至拿不出一个真正清代抄本的书影来,就凭着各种电子档来糊弄大众。现在伪造墓志铭至少都要拿出个拓片来,字体样式都要仿古一下,你这直接编一个电子版,成本也太低了吧?还和十三种脂砚斋批本对比,你可要点脸吧。然后有人居然说藏家都说了原本已经遗失,她是靠记忆写下来的你们为什么纠缠着这个问题不放?那我可以告诉你,在现在的古籍鉴定中,这样的书就是伪书。因为它无法自证其真也无法被证其伪。你自己琢磨吧,假如这样的书能被认可,那今天一个人说自己有一本祖传三国,明天另一个人说自己有一本祖传水浒,可惜原本都没有了,我凭记忆抄下来,你是不是也要认可?那全中国的古书都可以有新版本了。现代古籍版本鉴定是一门理念清晰,程序严密的学问,不是你编造一个故事就能糊弄过去的。
第二,内容是咋回事?高级的伪书一要外在形制达标,二要内容立得住。第一项癸酉本是弃疗了,反正它要收割的显然不是红楼梦专业读者,而是一知半解的某些爱好者。这些爱好者的一个特点是缺乏古籍鉴定的常识,只会看内容。所以,只要内容能吸引人,就有人买账。可问题在于,所谓癸酉本红楼梦的内容也完全是在扯淡好吗?单单是目录都满满一股子现代人硬写古文的尴尬,什么御林军戒严大观园,什么史太君临终念子孙,王夫人膏肓托儿女。冒昧说一句,分别不出来这些回目和红楼梦前八十回回目的不同的人,基本是古代文学没有入门的人(同理还有部分国风歌词爱好者)。我劝各位多读读书,把《古本小说丛刊》里的小说都拿出来看看,培养培养语感。古人是会写出垃圾回目的,但不是这个垃圾法。
第三,所谓癸酉本从第一次上传到现在,文字一直在改变,有些是以前有的之后删了,有些是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天下还有这样神奇的古本?可以这么大段大段地调整自己的文字?真不知道支持此本为真的人是怎么想的。
总而言之,癸酉本红楼梦是一本收智商税的低劣造伪产品。它的流行反映出当前大众古籍知识的匮乏和某种不受规范的猎奇心理。至于学界为什么没有对它没有大的反应?很简单,假的太表面了,都不值得反驳。
———科普几个反驳杠精的姿势———
杠精言论一:说了这么多,还不是推测?你有什么实锤可以证明癸酉本是假的?
答:典型的反客为主、转守为攻伎俩。事实上,应该提供证据的是那些认为癸酉本为真的人,而不是认为癸酉本为假的人。因为癸酉本原本已经不见了。既然没有一个实体可以拿出来让大家看个究竟,那你需要证明两点:一、目前网上流传的文字确实来自癸酉本;二、那个叫癸酉本的东西确实是真的。搞清楚一个逻辑:是你们要去证明一个已经没有实体的东西存在过,而不是我们要去证明一个已经没有实体的东西不存在。它的不存在是一个现实,不需要证明。
事实上,这种声称我家里有部古书你们谁也没看过的造伪伎俩在中国古代不要太多见,比如明代后期以丰坊为代表的那一批人,还有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不都是按这个逻辑来的吗?这些在清代都已经被辨伪学识破了,在当代居然还有人信,也是匪夷所思。只能说,大众对于当代文史哲的专业化程度完全不了解。人人都有对文学作品的解释权,但不是人人具备辨伪的能力。
杠精言论二:你说癸酉本的文学水平不行,我看就很行!你们学院派就是怕饭碗被抢!
答:文学作品有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一面,比如你觉得水浒文学成就更高,他觉得红楼梦更高,这是主观的审美的,不用避讳。但文学作品里也有可观的技术的一面,这里就存在高低之分。我答案里说到癸酉本史太君临终念子孙,王夫人膏肓托儿女这样的回目很蠢,有评论不服气要我说说它和原书的区别。我这里回两个字:合掌。不知道的自己去查,这是对仗中非常基本的一种忌讳。然后我还看到其他答主引用了这个本子的一些诗,比如:年年月圆照行客,几家把盏几僵卧?莫怪青天月无情,沧海桑田皆寂寞。嗯,这样平仄都没搞清楚的诗歌怎么可能与前八十回出于同一人之手。显然,所谓癸酉本的网上文字是一个连诗词格律都没弄明白的人写的。这是技术的问题,有客观标准的。我都纳闷在这些文字里都能读出惊心动魄的都是些什么人?
最后,所谓癸酉本的假设是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为真,但这个假设的普遍化其实是近百年随着新红学的发展才开始的(而且近年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清代人并不这么看问题,脉络我在这个答案写了,供参考:
给大家推荐两个商品,起码了解一下清代的抄本长什么样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