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因为朱由检发动了清算阉党的政治运动,导致大量无辜阉党成员丧生。而毛文龙作为阉党核心成员,遭遇了来自明廷的停饷制裁。
毛文龙为了自保,计划拥军割据一方,与明廷走向军事对抗,并打算引后金之力自保,以实现借后金之力割据一方的目标。
相关的历史证据,请参考:
1)崇祯元年8月、崇祯二年4月,毛文龙两次兵犯登莱的历史记载。
2)旧版《满文老档》收载的毛文龙写给后金的8封降书,毛文龙邀请后金共同出兵,对明廷发动第三次武装袭击,也即信中所提及的“尔取山海我取登莱”的计划。这8封降书正是书写于毛文龙两次武装袭击登莱的期间。
建议提问者完整阅读完这些历史证据后,我们再来谈论提问者的问题:
毛文龙的实质性问题是勾结后金对抗明廷,以实现割据皮岛一方自保的目标。站在毛文龙阉党成员的立场,这样做是自卫,是无可厚非。但站在袁崇焕辽东最高军事长官的立场,毛文龙实质已经叛国,袁崇焕以复辽为目标,无法容忍明廷的军镇被割据。
因此,双方没有什么好谈的,袁崇焕给毛文龙的只有一个选择,引咎辞职,离开东江镇,将东江镇交给明廷。毛文龙没有接受这一命令,于是袁崇焕断然斩帅止损。
这方面的史料我贴在下面,你自己去读一遍吧?希望对你准确理解明末历史有帮助。多说一句,任何闭口不谈崇祯初年毛文龙叛国事实的回答,都是胡扯蛋。《明末东江停饷事件--朱由检幕后推动全过程》1)毛文龙被停发粮饷的时间在崇祯元年10月
根据毛文龙塘报描绘,于崇祯元年10月被停发粮饷。
据此,自去年十月到今,七月无粮矣。草根树皮,遍山淘尽,如知我饥,乘机相犯。。。《东江塘报节抄》崇祯二年四月初六具奏2)停发东江军饷的理由是毛文龙在崇祯元年、天启七年多领了军饷
提到这个停饷理由的,仍是一份毛文龙自己写的奏疏《为三军命若悬丝疏》,这份奏疏写于崇祯二年闰四月。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史料丁编》收载了这份奏疏,而毛文龙儿子毛承斗整理的《东江塘报节抄》并没有收载。估计是因为毛文龙的矛头直指明廷,他儿子只是想对袁崇焕发泄仇恨,不想让大家看到真正的始作俑者朱由检。
昨催登莱海防道臣钱粮,随执手书云:今岁钱粮,部与布政司俱不肯发,要将往年多领者扣算。然臣以十余万之乘,而受四十万之饷,无衣无食,吁告九重,今反以二万八千为额,复将上年领过钱粮,扣作今年粮饷,而呼庚呼癸之众,速绝气于今日也。《毛文龙为三军命若悬丝疏》
根据毛文龙的描绘,登莱海防道王廷试写信告知毛文龙,今年山东布政司和户部不会发军饷给东江镇,因为东江镇在往年多领了,多领的部分要在今年的军饷中扣除。
这是怎么回事?
通过参考《东江塘报节抄》和《度支奏议》,可以大致复原的历史情节为如下:
东江镇在天启七年的军饷为银30万两粮30万石左右(《度支奏议》数据为银米俱30余万,《东江塘报节抄》数据为银33万两粮20万石)
而到了崇祯元年,东江军兵数被重新覆定为28000人,据此兵额,算出的新的东江饷额为银24万两粮16.8万石,一个超低的新额。(这个超低新额出来后,袁崇焕极力反对,要求给东江镇双倍待遇,提高到银47万两粮16.8万石,比天启七年的实领饷还要高。意外不意外?)
臣固不敢过为裁减,以掣督师应援之肘,亦不有不为裁减,以示朝廷樽节之意。每兵一月议银七钱米一斛值银六钱本折共一两三钱,较之关门虽若不足,例之各边似为有余。岁该银23万5千2百两,米16万8千石。较督师原议量减银23万5千2百两。《度支奏议》《覆登抚督师台省覆定东江饷额数疏》
而朱由检是绝对不会听袁崇焕的,后面我们将提到,他是故意要收拾毛文龙。朱由检的理论是,不仅是从崇祯元年开始要执行这个新额,天启历年实发军饷超过这个新额的,都算毛文龙多领,都必须在崇祯二年军饷中扣除。
那么,毛文龙到底被明廷扣了多少粮饷呢?
3)毛文龙崇祯二年被扣粮饷15.5万石,实发只有1.3万石
户部尚书毕自严写的《度支奏议》详细交代了东江粮饷被扣除的数量,涉及到东江裁饷的奏疏,有《题覆东抚解运鲜粮疏》《题覆东江改运道设饷司疏》《覆登抚督师台省覆定东江饷额数疏》
这是《题覆东江改运道设饷司疏》的一页,从中可以看到,东江新额粮饷16.8万石,分为两个部分:津运8万石+山东加派8.8石。
毕自严提到:
东省之8万8千旧岁业已多运过7万7千6百49石,抵作二年额数,今岁止运米1万3千51石便可结局。《度支奏议》之《题覆东江改运道设饷司疏》
翻译:山东加派每年是8.8万定额,去年已经多运了7.7649万石,现抵作崇祯二年额数,今年(也就是崇祯二年)再发米1.3051万石就结束了。
所以,这本账毕自严写得很清楚,崇祯二年东江粮饷额度是16.8万石,实发只有1.3051万石。其中扣掉了崇祯元年多发的山东加派7.7649万石。
那么还有16.8-7.7649-1.3051=7.73万石,扣的是哪里?毫无疑问是天启七年的粮饷。在《度支奏议》中明确提到要“销算天启历年粮饷”,在毛文龙奏疏中提到‘要将往年多领者扣算’。
从毕自严的账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造成东江停发军饷的核心要素,就是兵额28000人,正是这个兵数,导致东江新额被裁到一个超低的新额,并引发了停饷事件。
接下来,向大家还原回崇祯元年,东江核定兵额的这一段历史,这个兵额28000是朱由检蓄意炮制出来的一个兵数,为的就是为了便于接下来对东江实施裁饷和停饷的操作。
东江停饷事件研究到最后,就是看到朱由检那一付歹毒的心肠和丑恶的嘴脸。
4)东江28000兵数是朱由检蓄意炮制的
在上面的文献中可以看到,东江之所以在崇祯二年被停发军饷,核心要素就是这28000兵数。而这个28000兵数,却是朱由检一手操纵刻意酿制的。
在崇祯元年4月-5月间,朱由检派户部核饷官黄中色赴皮岛核定兵数,核出来的数字为36000人。
戊辰平辽縂兵毛文龙言饷臣黄中色查简壮寔堪战兵三万六千余名此止就本岛各营所隶步伍之数也若云从鉄山昌城满浦獐鹿三山旅顺诸岛并出哨屯种等官兵并未寔核遂不肯竟查阅之局将虑无饷而兵譁难制耶臣业己戒令弗譁矣将虑各岛未必听查耶臣业已原同饷臣逐岛听查矣今止阅皮岛兵丁而各岛执不肯往以一岛兵丁之数谓各岛兵丁统在其中昧良心甚矣旨云辽民避难屯聚海岛荷锄是民受甲即兵难与内地佥募额饷相同文龙宜乘机奋勇着有显效谁得以糜饷藉口朕甚望之《崇祯长编》卷11。
这是非常可笑的一幕,黄中色核出东江兵数为36000人,毛文龙认为核的太少了,上疏向朱由检抱屈。然而,朱由检还嫌这个数字太高了,于是又派出登莱道王廷试又去重新核定。
本年八月初七奉圣旨,览奏,东江兵数二万八千,与前开十五万虽已相悬,还再酌量发饷,王廷试准加衔久任,该部知道,钦此。《度支奏议》《覆登抚督师台省覆定东江饷额数疏》
王廷试又去东江核了一遍,报出来的兵数为28000,朱由检很满意,立即给王廷试加衔。
5)核定新额后,要求清算毛文龙在天启历年冒滥
朱由检在根据28000兵核定东江饷新额为银24万两粮16.8万石之后,在崇祯元年9月还下了一个命令,要求户部核查毛文龙在天启历年冒滥情况,而所谓的冒滥,其实就是天启历年超过这个新额的部分。
而这个圣旨也发给了毛文龙,要求毛文龙自己核销历年冒滥情况。并下旨停发了山东加派。
为谨遵明旨回话,销算历年粮饷事。九月内接户部札付,见河南道御史范复粹一本,为海外兵饷宜核,奉旨往查宜确等事。奉圣旨:海外额兵给饷,颇属救弊良法,俟道臣王廷试回日覆奏行。登郡不许加派辽饷,遗累小民。如违,巡按御史及科道官不时纠参重治。毛文龙虚縻岁饷,报国安在?着回将话来,该部知道,钦此。臣闻命自矢,措躬无地,谨将历年收放粮饷数目,逐年逐项,一一回奏,仰渎圣览。《东江塘报节抄》崇祯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具奏东江停饷事件是朱由检一手安排好的,而这个安排引发了接下来毛文龙为了自保,两度武装袭击登莱,并连续5封降书联系后金,计划引后金之力实现割据一方以自保!6)毛文龙的反击:两度武装袭击明朝登莱,5封书信联络后金军事联盟
毛文龙第一次武装袭登莱,是发生在崇祯元年8月,而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朱由检第一次派黄中色去东江核兵,将兵额由毛文龙报的15万变成了3万6千。毛文龙喊不满意,而朱由检更不满意,又派王廷试再核一次,核成了2万8千。
朱由检满意了,立即给王廷试加衔久任,并下令重新核算东江饷。毛文龙也不喊了,干脆直接发兵武装抢掠登莱。
毛有简、毛世科、沈世魁若干深见宠信,有简往者跟往登州,纵臾作孽,无所不至。《续杂录》(朝鲜)
先是戊辰,文龙领兵至登州,出其不意,劫制守将,夺其物货而归,大以为幸。《荷潭录》(朝鲜)
抢完后,据王廷试的汇报,毛文龙对王廷试扬言“牧马南京取登州易如反掌”。
而毛文龙第二次发动武装袭击登莱,正是朱由检下令停发东江饷后的第6个月,也即崇祯二年4月,这一次毛文龙直接上岸杀人放火,军事对抗的意味很强。我个人理解为对明廷的军事警告。
今兵卒登岸,杀夺之寻端逐隙,不曰受我参貂若干,则曰受我商人领状若干,不发一文,复邀至庙岛,厉目相视,五部内不知所置。《东江遗事》毛九华疏
其率兵于山东等处收粮食逼迫前往乃因不合意即行抢掠”《满文老档》毛文龙等处来信,刘兴祚书。
而在毛文龙两度武装袭击登莱的中间,毛文龙先后向后金写降书6份,其中有5份是请求后金共同出兵,联合发动对明廷的军事进攻。信件收载于旧版《满文老档》,其中大多为信原件。
关于《满文老档》中收载的涉及毛文龙邀请后金共同出兵的5封降书。
毛文龙降书4,成书于崇祯元年5月,有“我与尔同谋起此事,惟恐失信,故匆忙遣人答覆”
毛文龙再拜。先於四月二十六日,阔科、马通事等五人来至镇江。五月初三日,迎入皮岛,时户部在岛散发粮食。户部官属下人,十分怀疑,属告其户部曰:“诸申往来频繁,终日忙於事,留住岁日,所用衣服,全缝制毕。五月十六日,遣其旧人三名,由海至镇江,复携礼物两驮,运至渖阳。”今闻山东登州地方总兵官及原道员,不时遣船出海,沿岸安哨探。登州地方道员携其下属官员、豕差及亲戚、僚友等,又来至皮岛等语。因未知确信,我遂断然制止,未纳下人谎言。我与尔同谋起此事,惟恐失信,故匆忙遣人答覆。
毛文龙降书5,成书于崇祯元年7月,有“无谕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来攻,则大事即可定矣。”
毛文龙拜金国汗纛下致书。不佞常铭之於心,宣之於口,存之於中,一进不忘。因所遣使臣之言,同气同意,即遣回国。又闻初遣之使臣,照旧携礼物前来我处等语,当时,皇上遣户部大臣送钱粮至岛,并将所乘船撤回铁山。具时汗所遣使臣,未经查实,误入户部。使臣及所携礼物,尽被擒获,解往京都。不佞闻之此,遂连夜遣人赴京,贿银四万两,始获赦死,养之於内地。请少待数日,奋力交涉,俾还於汗。正在烦恼之际,突有喀山牛录下诸申八人逃来,伊等言称:我汗与诸贝勒原以一心倚尔等行事等语。不佞闻此,愈觉不安。嗣後遣来之人,须仔细辨认为善也。无谕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面来攻,则大事即可定矣。我不分尔所得,我亦不归尔管辖。特致书以闻之。
毛文龙降书6,成书于崇祯元年8月,有“我之心意,本欲与汗及诸贝勒共图大事,今又见疑,岂非天之罚耶?圣汗与诸贝勒转战四方,欲何时可成大事乎?皆尔等胸无计谋故耳,我与汗及诸贝勒共议国家大事,则同享幸福,名垂万世”
毛文龙再拜致书,至於前遣官赍书议和一事,我曾有言,自今日始议,我皆一一承认,凡事我皆承当等语。我与尔彼此能罢兵休战,共享太平,则我心中不胜喜悦。曾想送还阔科,即与汗及诸贝勒议定大事。不料汗所遣之人误入户部粮船,为来送钱粮之户部官员擒获连我之三人一并解往京都,亦未告知我,以败我大事。今将阔科未能送还,空口无凭,汗与诸贝勒,亦不再听信我言。一片诚心美意,反成无信义者,此怨无处可诉。我之心意,本欲与汗及诸贝勒共图大事,今又见疑,岂非天之罚耶?圣汗与诸贝勒转战四方,欲何时可成大事乎?皆尔等胸无计谋故耳,我与汗及诸贝勒共议国家大事,则同享幸福,名垂万世。但不知汗与诸贝勒信否?倘纳我言,宜遣人密商,此言无稍虚伪。若谓诱骗,骗其四、五人何为?我二人母相疑。好汉作事,向与常人异。大事成之後方见善心。书不尽言。
毛文龙降书8,成书崇祯元年10月,有“大事若成,连各岛人都是你的,何况他弟兄乎?”
都督毛文龙再拜:不佞近与足下通此大事,已经三次,今见来文,甚是的切,又且诚信,不佞暗暗喜跃,以为我两家事必成矣。岂知你奸计百出,一面与我讲和,一面又来偷抢我人民,似此颠倒反复,良心何在?天理何在?休说负天之盟,即常言亦不为,故不待详审,可知先番背盟之事,罪固不在我也。第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信字要紧,人而无信,不其虽生犹死乎?况拿去的人,不过是我沙汰下不成才的光棍、没行影的花子,安插北岸,就柴薪之辈,在得之者有何益?失之者有何损?况我这边人,原是你那边走来的,今你抢去,是你自己抢了自己的去,与我大关系处有何碍窒耶?我自思自悔,当初原不该与你通这个机密,你到底是达子家做事,只图目前之小利,那知日远之大妙。渺想此事,屡做屡败,非我与你德不深、诚不至之谓也,实我与你缘薄分浅,无大福以享受耳。亦天也,命也,奈何奈何!不佞正嗟叹间,忽解到不言兔牛禄真夷一名,名十头库,口称:“我等非抢你人民来也,听说刘爱塔弟兄在铁山,我等星夜来抢拿他来了。”你若是真要他弟兄们,待你我事说成之后,我送与你,去不得么?为何动兵来,又起我两家猜疑。大事若成,连各岛人都是你的,何况他弟兄乎?你既是一国之君,非同小可,何其气量偏浅而无容忍之甚也?你漫说我信不如你,不知我原意真无妄,你思想了看,我若不是实心拿着这个大事与你往来,为著何意?还是哄你城池来不成?还是哄你王子来不成?把可可事,且当做我哄的罢么!未有一遭你受哄,而再遭又受哄乎?设如斯而不揣摸,我终不能剖白矣。傥若翻然惺悟,顿改昔非,莫若汗王与四大王,对去人含刀暗盟,或令一心腹汉人来,验我真假,或心服西夷亦可,勿令金人复来,外一不测差错,你又道我是个谎了。事如依议不谬,再有结局之期,你如何待我?如佟李之隆,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其中主意,不可不思。外一切所以事,俱不敢明道,先去的刘得库口内是实。再恳谨之慎之,勿致半途而废,何如?差去十头库,还叫同我的人回来说话。左冲。谨具:大红金蟒一端、天青金蟒壹端、大红凤缎一端,大绿凤缎一端,紫红凤缎一端,天蓝凤缎一端,官紫红凤缎一端、官绿凤缎一端、银红花缎一端、柳黄花缎一端、玄色花缎一端,月白花缎一端、水银四斤、硼砂二斤、冰片一桶、缎靴二双、绒袜四双、红毡四床、乐带四副、香棋一盘、叶品八封、茶叶二封。奉引敬。都督毛文龙再拜。
王子登信,成书于崇祯二年三月,有“汗未思之乎?山海关为北京之前门,登莱二府乃北京之後门也。岂能为此小故,而■天下之大事乎?”
(信内容略)
一些明史爱好者认为,毛文龙在崇祯元年期间与后金商议共同出兵的计划,是在同后金虚以委蛇。这种观点是完全割裂了崇祯元年时代背景,毛文龙在崇祯元年、二年,两度军事袭击明朝登莱地区,正是毛文龙面对来自明廷政治迫害之下选择反抗的真实写照,毛文龙自身弱小,需要外援来对抗明廷,不惜投靠曾经的宿敌后金,这才是符合时代背景的结论。旧版《满文老档》收载的5封降书的内容都是可信的,它毫无疑问是写出了毛文龙的真实想法。
7)结论
袁崇焕和毛文龙真的没有什么好谈的。
一个是以消灭后金复辽为目标,一个是要勾结后金引敌自保割据皮岛应对来自明廷的政治迫害,完全是南辕北辙的目标,怎么谈?
袁崇焕在当时给了毛文龙唯一一个选项,辞职。从目前来看,这个选项对毛文龙来说是最合适的,交出皮岛,远离政治风暴。然而毛文龙并没有接受,执意要割据皮岛拥兵自重一方。此后,袁崇焕斩毛文龙于双岛,结束了割据状态,整编东江军为明朝所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