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记得小学课本上就读过有关詹天佑的文章,知道他是一位“留美幼童”,他是第一位中国人自己主持修建铁路的先驱,以及京张线青龙桥、八达岭隧道和“之”字形线路设计等事迹,但除此以外,人们都知道之甚少,人们不知他的祖先曾受封于河间,与河间古郡曾有着一段很深的渊源。
2014年6月20日,河间市行别营乡张寺营村出土了一明代崇祯元年石碑,碑身保存完好,上刻有《重修瀛东张寺营吉祥寺碑记》,字迹清晰可辨,有詹氏名字出现,成为台湾詹氏祖根在河间的又一重大发现。
吉祥寺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26厘米。一旁另有散落的赑屃两座、碑额一个。其中,碑额高90厘米,宽99厘米,厚26厘米;赑屃一长158厘米,宽90厘米,高50厘米;另一个长120厘米,宽90厘米,高58厘米。吉祥寺碑背面刻有不少古河间历史名人,并刻有詹宗礼、詹伯时、詹仲杰等善捐者的名字。
与张寺营村相邻的修罗村,前几年出土的“真武庙碑”上,也出现了“詹宗礼”的名字。经核查“真武庙碑”立于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而“吉祥寺碑”立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两石碑的立碑时间相距21年。
詹氏曾封为河间郡王,由于历史变迁,詹姓人陆续迁往河南、广东、福建、台湾和东南亚,现居住在台湾和东南亚的詹姓人约10万余人,他们都认定河间是他们的祖籍地。
据1992年出版的《河间县志》记载:1989年5月11日,由台湾财团法人詹氏大宗祠、社会福利资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詹锡富先生率领的詹氏宗亲团,在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吴克泰(原姓詹,詹天佑的嫡孙詹同济)陪同下,来到河间寻根问祖。詹氏宗亲团临行时带走故乡河间一抔黄土,以示永志不忘故乡。詹锡富、吴克泰临别时和当时的县领导协商准备在祖籍筹建一座规模宏大的詹氏大祠堂,以便今后常回河间瞻祭。
著名铁路建筑工程师詹天佑是中国人自己主持修建铁路的先驱,其祖先曾封河间郡王。由于历史变迁,詹氏陆续由河间迁往河南、广东、福建、台湾和东南亚。现台湾和东南亚詹姓人约10万余人,他们都认定河间是祖籍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