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了凡善学】古代典籍文献中的“德治善政”

【了凡善学】古代典籍文献中的“德治善政”

【了凡善学】古代典籍文献中的“德治善政”了凡善学

古代典籍的构成_古代典籍_古代典籍的意思

“善”发端于人性(善良的天性,区别于兽性),其概念形成于“仓颉造字”以前。它由意念变成行动,最终形成理论和学说,其发展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关这一推断,可以在史前文化遗址的发掘及其出土文物传递出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院现存的古代典籍和珍藏的上古时期实物,可以提供较为翔实的佐证资料。

古代典籍的意思_古代典籍的构成_古代典籍

(四)

在古代典籍文献

载有“德治善政”的兴国方略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上古时期的记载不少,而秉笔直书“善”和“善德”的内容却不多,我们只能在散落的片言只语中,窥见远古时期某些善人善举和某些崇善的社会风尚。

我们知道在甲骨文中有:“疆”字、“田”字和“畎”字。疆就是疆界,田就是农田(包括“公田”和“私田”)畎是田间的沟,疆界之下也有常有沟(是用作灌水或者排水的水利系统的一部分)。所以说,早在远古时与田亩相配套沟渠建设,是防旱排涝,获得粮食收成的重要保障。

《论语·泰伯》曰:“禹‘尽力乎沟洫。’”讲的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由此可见,历史上凡有建树的部族首领,一般都很重视水利的兴修,旷野上纵横交错的沟渠,就是远古时期“善德”的例证。直到明代,嘉善的袁了凡还将兴修水利列为造福百姓的一项善举。

值得提及的《尚书·酒诰》。它是周公旦就有关“饮酒问题”对臣民作出的告诫。在这部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禁酒令”中,却蕴含许多有关“德治善政”的兴国方略。

比如,它引用了古人之言,提出了“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的执政理念。这里的“於”通“以”;“监”通“鉴”。在此,我们是否可作这样理解:当政者应当将百姓的态度(表情反应),作为行政工作的镜子。用时兴的话说,就是要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个标准作为对照的镜子。

另外,它还昭告天下:“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这里的“土物”就是指庄稼,要求国人减少酿酒,爱护粮食。因为粮食不仅是民生所需,更重要的是战备物资,而过多地用粮酿酒是资源的浪费;

它还告诫妹土(今河南淇县)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大意是:大家农闲时赶着牛车出外经商,应该挣了钱回来孝敬父母,讲的是孝道。这些就是所谓的教化,就是远古时期,政府对老百姓开展的有关“善”的教育了。

上一篇: 《南史》点校拾误.pdf
下一篇: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南华真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