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礼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勾勒了先秦各个时期礼制的轮廓。全文凡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集中地阐述礼学的理论,说明礼的真谛和起源,礼与俗的关系,礼与数以及礼意与礼仪的关系,并就先秦礼书、“礼不下庶人”、《丧服》和宗法、礼的因革、礼制学(礼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诸方面的问题做了解释。第二章写先殷礼,分三个阶段,一是有虞以前多种礼处于萌芽时期,二是虞礼,三是夏礼。由于文献不足而且不尽可靠,考古资料有限,所以先殷礼的面貌不够清晰。第三章说殷礼,包括宗法形态、祭祀天神地�o人鬼之礼、丧葬礼、朝聘贡巡之礼、军礼、婚礼、田狩之礼以及藉田礼。祭礼特盛,而人牲和人祭令人发指。殷商有兄终弟及的继承制。殷商晚期宗法制度已具雏形,继承制已改变为嫡长制。关于周祭的礼仪(即岛邦男氏所谓“五种祭祀的祭仪”),用《礼记・郊特牲》所谓“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来解释,也许比别的说法合理。第四章论西周礼(即周礼),宗法制度成熟,各类礼典齐备,等级森严,礼仪繁缛,严格的宗庙制度、用鼎制度,程式化的锡命典礼,为殷商所不及。通例之外的祭祀,则商周(乃至于春秋)都有。第五章详述周礼在春秋时期的衰变,即孔子所说的“礼坏乐崩”(但对“乐崩”并未论及)。由于贵族各阶层势力的消长,西周确立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周礼随之变化,诸侯礼特别是天子礼日趋衰落。第六章多讲周礼在战国时期的崩溃。从根本制度来说,战国中期以后周礼已经彻底崩溃,但在继承方式、各类礼典的仪注方面仍然有其残余。因为有甲骨文、铜器铭文和大量的文献以及考古资料,殷礼、周礼的情况,周礼的衰变和崩溃,应该是比较清楚的。当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读者云门户
读者云门户本文研究了礼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勾勒了先秦各个时期礼制的轮廓。全文凡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集中地阐述礼学的理论,说明礼的真谛和起源,礼与俗的关系,礼与数以及礼意与礼仪的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