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者声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最年轻的国家。公认的5000年历史中,有长达1500年的空白期,中华文明的信史充其量只有3500年!”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中国是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承至今,没有断代出现。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常常听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也一直认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
但最近有学者却发现了1500年左右的空白期,这1500年在历史上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资料记载。西方学者因此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质疑,还发表出中国历史只有3500年的说法。
中国历史只有3500年这一说法,在历史学领域,曾得到一众学者的支持。但事实究竟如何,我国历史是否真的只有3500年?那1500年为何消失?消失的1500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缺乏记载的远古时代
中国的远古时代存在着“三皇”和“五帝”。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产生文字,人们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口头语言。
缺少文字,意味着无法打破语言交流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今人也就无法准确的认识这一遥远的历史。但其实这段长达1500年的历史并非真的不存在,而正是因为缺少文字记载而一直不被学术界所认可。
依靠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了解这一“消失”的历史。在传说中,“三皇五帝”是中华大地上古时期的首领。
“三皇”并不是固定的三个人,不同的文献中记载的“三皇”不尽相同。但都是对于部落有各自独特的贡献的部落首领。
根据《尚书大传》中的记载,“三皇”分别为天皇燧人、地皇伏羲、人皇神农;“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在典籍中,燧人是“三皇”第一位,他教会人们钻木取火,被后人称为“火祖”。钻木取火不但使人摆脱了天然火源,也增加人食物的种类,随着蛋白质和糖分摄入量的增长,远古人类的智力也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后来伏羲成为首领,他先是对语言进行再编码,创造了文字符号。.
同时教会部落的人们饲养动物,做网打鱼,让社会的生产方式得到了进步,他后来还变革婚俗、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取得了许多文化上的成就。
在伏羲统治的时期,中华文明相比之前有了显著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开始从游猎式的部落文明,转变为拥有了农业文明的雏形。
而农耕文明真正的开创者,是伏羲之后的神农。
神农尝遍百草,区分五谷,教人医疗与农耕。使原始社会真正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神农最后由于服下断肠草,不幸中毒身亡。
“三皇”之后是排在“五帝”之首的“黄帝”轩辕。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涿鹿之战击败蚩尤,而后封禅于泰山,以土德之瑞,号为黄帝,统一中国。他是中华大地的第一个统治者。
黄帝在位期间有许多成就。数学、军队、音乐都颇有建树,他还命仓颉汇录文字,这时的文字已经具六书之法。
之后共工被颛顼打败,颛顼继承了黄帝的位置。
颛顼统治时期,制定历法,规划疆域,分明等级。等级的形成代表奴隶制度逐渐产生。
颛顼死后,由帝喾继位。帝喾是颛顼的侄子,15岁便辅佐叔父,继承帝位时为30岁。他在位时订立节气,来帮助农业的工作和生产。
在帝喾去世以后,尧帝继承了他的位置。
尧帝在位时德高望重,建谏言鼓、诽谤木,以此来交流人民,鼓励进言献策。
在尧在位期间海河流域曾猖獗洪水,尧迁都临汾,又命鲧治水,鲧奉尧命治水,他采用建筑堤坝进行堵水,历经九年未治平洪水,在羽山被舜杀死。之后尧又命禹治水,禹正是鲧的儿子,禹疏通河道,导流入海。
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并不是单纯的想象,而是反映了原始时期人们与自然灾害进行的斗争。
但有西方学者声称,鲧和大禹治水的神话是周朝时期人们出于统治原因伪造的,周朝人创造一个神化的祖先,目的是营造夏商周三代之间权利更迭的一惯性和合理性。
这种观点来源于一个理论:通常一个民族会通过神话自己民族的祖先,来营造族群内部的民族认同。
这种观点是否可信?
其实早在商代,商丘附近的人们创造的诗歌《商颂·长发》中就记载着这样的文字:“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由此可知,在周人之前的商人已经记录过夏朝时期的大禹治水,商朝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传诵大禹治水的故事。周人对大禹治水的了解可能也来源于商朝对于大禹的描述。
因此周人对于历史进行编造的说法并不可信,大禹在远古时期可能确有其人,他为部落创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了歌颂这位首领,用他们独一无二的哲思以及想象,以他为原型创造出一篇神话故事。
尧在他自己的统治的末期,试用了舜三年,在了解舜之后,便禅位于舜,又将两个女儿嫁给舜。足见尧对于舜的重视。
因为大禹对部落贡献重大,继承了舜的位子。在禹去世后其子启并未履行禹的遗志,杀死伯益,彻底破坏了禅让制。随后启建立夏朝,家天下格局产生。
夏朝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朝代,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者声称:“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但它不能看作中国最早的文明。”
这种说法有其依据。
从“三皇”的神话到“五帝”传说,人物的信仰色彩不断降低,“五帝”已经拥有明确的世族关系。可见并不是单纯的想象产物,而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
但虽然我们能从理论上确认“三皇五帝”存在的事实,但理论上的推导终究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现实可靠的依据。只有出土的历史文物能够证实这段历史,打破一切质疑。
如今我们能确定中华文明至少拥有5000年的历史,但在历经多年终于得到考古发现印证之前,夏朝,这一中国最早的朝代,也曾备受质疑。
饱含争议的奴隶制时期
“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那为什么没有发现任何确切的文字来印证?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员徐旭升。于是他从北京前往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村,沿着历史记录的路线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明。
1959年,徐旭升在河南进行调查,他发现了大量文物,从文物的分布推导出这里有一座古遗迹存在,由此夏文化探究的序幕逐渐被拉开。
1959,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入驻二里头村,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2002年,工作人员在二里头遗址的核心区域发掘出一条绿松石龙。
对龙形符号的崇拜是中华儿女一贯的信仰,绿松石龙的发现,印证3700年来,中华文明确实未发生断层,而是一脉相承。
后来在绿松石龙附近发现了一个铜铃,通过对铜铃进行热释光断代,确定了这些文物来源于距今3700年的夏朝。
确认了遗址的存在时期,考古学者们的热情得到极大的鼓舞。经过漫长的发掘工作,神秘的二里头遗址被逐渐揭开面纱。
二里头遗址从东到西长约2公里,南北长1.5公里,总面积约10.8万平方米。主体由几座宫殿构成,其中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墓葬。
这些宫殿拥有方正的城墙,建筑沿轴线分布,每个宫殿的长宽比十分接近,且建筑之间分布着交错罗布的道路网,整体布局十分整齐严密,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建筑群。
宫殿群中分布着规矩划分的功能区,俨然是国家权利中心的物质体现。
考古发现印证夏代真实存在,并且是一个摆脱了原始部落形态,具备发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王朝。
但时至今日夏代使用的语言文字系统从未被发现,在夏代之后的商朝甲骨文中也没有对夏代有完整的文字记录。
虽然我们没有发现夏朝自己的历史记录,但依旧可以从春秋时期,以及汉代对夏朝的文字记载对这个王朝了解一二。
从文献可知,夏是由夏后氏所统领,由多个邦国组成的不平等联合。这一点与之后的周朝类似。夏后氏所居住的区域被称为“王畿”,由夏王以及夏后氏的血亲,姻亲所统治。
夏朝一共有17位王,第一位君王是大禹的儿子启。后人用“桀”,来代指最后一位凶暴的君王。
之后商汤灭掉了夏朝,建立商朝,而商朝最终走向了相同的命运,在商纣王执政后期,周武王率兵讨伐,建立周朝。
夏商周的联合邦国制,在秦始皇扫清六合,统一中国后才被终结,从此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自己一脉相承的清晰脉络。
虽然至今有人从文字方面,对夏朝的历史进行质疑。例如我国学者陈淳先生认为,一个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王朝,不可能不具备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但夏朝真实存在,并且是一个高级的文明社会这一点毋庸置疑。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时间上从原始到现代文明社会,有一段难以验证的“空白期”并不惊奇。
与中国相比,世界上其他文明存在更多难辨真伪的历史。
东西方“半信史”
“信史”,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一段历史是否是信史,往往要通过史书史料,以及考古文物来交叉印证。在文字还未被发明的时期,也就不会有典籍保存下来,只能依靠后人对其描述来了解这个文明。这种没有文字印证的时期被称为“半信史时期”。
其实许多文明的都存在很长的半信史时期,比如早期的欧洲。
早期欧洲受到神学及宗教的统治,文化和权力都被教会所控制。在这期间教育并不普及,并且在教会干涉下编写的历史也都不同于我国的《史记》等著作,依然具有很强的神话色彩。
现代欧洲各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字载体,宗教改革时期,用中国传入的纸所写成的《圣经》,且各个版本之间的《圣经》内容相差甚远,其中有大量想象情节,彼此之间无法交叉对比,按照西方对于中国信史的标准,也根本谈不上确切的证据。
欧洲最早的“信史”,则是16世纪由传教士斯卡利杰的编年史。连欧洲启蒙思想家休谟都曾说:“西方古代无信史。”如今的西方考古学家一方面质疑着中国的历史,但同时却将《荷马史诗》看成“信史”,声称西方文化一脉相承,历史悠久。如此做法,实在引人发笑。
东方国家中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历史也存在很长的“空白期”。
比如公元前19世纪,西亚地区的苏美尔文明。
这个文明分布在两河流域,既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地区。大致在现在的伊拉克,土耳其等地。
不同于我国的夏朝文明,考古已发掘出苏美尔文明独特的自源文字-楔形文字,以及由楔形文字写成的石碑“苏美尔王表”。
表上记录了这个文明的历代统治者和以及他们的统治时期。
如今,除了其中一位“王”被发现存在于公元前2600年,除此之外历史根本无法印证。
因为王表上记录的统治时间十分夸张,统治时间最长的足足有28800年,苏美尔语记为8 sars。
可见苏美尔王表和我国早期的神话传说一样,无法实证历史。
据传在当时流传的《吉尔加美什史诗》,则其实是在巴比伦时期才被编写,现存最早的版本是19世纪在伊拉克附近发掘出土,编写于公元前6世纪。
因此,按照学术界的标准,这段古老文明的历史,只能说是“半信史”。
而相对于这些文明,中国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
考古学者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物,是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的遗迹,仰韶文化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贾湖文化。
抛开这些缺少记载的历史,中国最早的信史时代始于西周元年,既公元前841年,比欧洲最早的信史早约两千年。
且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二里头遗迹”的发现,使得目前在历史学界已存在共识,既中国最早的王朝是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夏朝,距今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
比起其他已经消失的文明古国,中国已经是现存最古老的国家,拥有一贯相传的文化,和脉络清晰的历史。
因此“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个说法,一点都没有夸大。
相比于西方拿神话传说当作历史去研究,我国历史学家面对质疑,选择通过分析史料,和利用各种文物进行交叉验证,不断推进考古工作,最终验证了这段1500年的历史并非不存在,还为世界揭示了这段长达1500年“空白期”的真实面貌。
一个文明的底蕴归根结底靠的是传承,而不是夸大和吹嘘。作为中华儿女,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只得我们去骄傲,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重视文化和历史的发掘,从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