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的精品
二十四史只有前四史是私修史书,后面的官方意志越来越浓,史书越来越倾向于 官方思想统治的工具,前四史中又以史记为精品。
像鲁迅这么龟毛的人,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咱们应该都没有鲁迅先生的学问水平吧。
史书中本来就有事件性的事实和细节描述性的事实,例如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件事,这种史料可信度较高。
细节描述性事实,例如当事人之间的对话,可信度相对较低,咱们读史的人应该自己抱有鉴别的精神。
但太史公的治史节操毋庸置疑,太史公是用在生命在撰写史记,太史公的治学精神,举个例子:
对于不能求证的事实,司马迁从来不回避,而是客观记载下来,让后人自己去判断,他不会为了形式上的完美,刻意隐藏事实。
例如汉文帝有几个儿女,存在争议:
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史记·孝景帝本纪》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史记·外戚世家》
三男还是四男,司马迁自己也搞不清楚,但对于自己把握不了事实,司马迁不回避,让读者自行判断,史学家的治学精神可见一斑。
再如,秦始皇的身世问题。
秦始皇本纪中说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但是当时有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太史公在《吕不韦列传》中故意留下曲笔,说赵姬在嫁给子楚的时候隐藏了自己有身孕的事实。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不追求一部作品形式上的完美,不怕别人攻击前后矛盾,而要客观记录所有事实情况,这是一位史学家更高的精神追求。
体例上的匠心
司马迁要创作的是一部通史,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历史,用52万字完成,这不是一般的工作量。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这是最初的田野调查啊!
司马迁为了考证有没有“许由”这个人,亲自去箕山考察有没有许由的坟墓。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的难度可能我们没有认知。
纪传体的难度在于史实散落在各个人物纪传中,没有清晰的时间线,这也是编年体的优势,但是司马迁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创作了“表”这种体例。
表是按照时间线整理的,弥补了纪传体的不足,换言之,表就是史记的时间维度。
其他我就不想多说了,认为司马迁不可信的,最好先抱着谦虚的心态读这本书,宫刑对于一个男人是多么大的折磨。
《报任安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司马迁认为最卑贱的就是宫刑!为什么还屈辱的活着, 因为史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