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残唐五代史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结构该书虽然整体结构是长篇讲史框架,但却没有采用相应的情节板块来分别叙述各个重大事件,如分叙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该书以叙述唐僖宗即位开篇,以周少主禅位结束

结构

该书虽然整体结构是长篇讲史框架,但却没有采用相应的情节板块来分别叙述各个重大事件,如分叙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该书以叙述唐僖宗即位开篇,以周少主禅位结束,共涉及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也涉及了黄巢起事、朱温灭唐、五代更迭和北宋建国等系列事件,但在六十回的篇幅中,对朱温之后的朝代更替皆是草草带过,尤其是从后晋建立到后周禅位,仅仅用了十回,可谓是对"顷刻间提破"的现身说法。而在前面的四十回中,着墨最多的也并非是唐朝亡国这一历史事件,而是以李存孝为中心的诸多战阵描写。这种前以人物为线,后以史纲为线的情形,既有《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前后的结构影子,也与《水浒传》中七十回"梁山大聚义"前后的结构关系颇为近似。与同时期的其他"书商小说"相比,该书突出代表了这种固有结构矛盾由隐伏到激化,由激化到变异的演进痕迹。

人物形象

第一,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和角色分配的标签化。例如第二回黄巢奇异外貌的描写,"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左臂生肉滕蛇一条,右臂生肉隋球一个,背上有八卦,胸前有七星",与杂剧《飞虎峪存孝打虎》《压关楼叠挂午时牌》 当中黄巢自道基本相同,唯杂剧中多"髭如金针,眼如碧靛"二语。而在第四回对朱温的外貌描述为"面如噀血蓝,齿似狼牙,耳犹两翼,兰发红须",这种色彩浓烈、形容夸张的描写,正是戏剧场景中脸谱描画的特点。以脸谱形色来界定忠奸,结合小说中对黄巢、朱温的反贼和奸臣角色的定位,恰为印证。与之类似的还有对田令孜、李存信、康君立等人物的叙述,如"闪出佞臣田令孜"(第二回)、"闪出两个仇人康君利、李存信"(第十六回),与杂剧中的"这个是说谎的李存信,则我是多嘴的康君利"(《压关楼叠挂午时牌》)、"我是李存信,他是康君利,两个真油嘴,实然是一对"(《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等净角的设置一般无二,正是角色预先分配和角色固定化的特征。

第二,叙事矛盾的夸大和刻意的插科打诨。主要体现在情节转折的突兀和偶然化,以及人物语言和情绪的过度夸大。如情节主线方面,黄巢造反到夺得天下的过程,李克用起兵会合诸侯的过程,朱温降唐、反唐的过程,李存孝中计被杀的过程,以及王彦章的出场和兵败身死的过程等,事件的因果顺承关系都较为简单直接甚至儿戏化,所重点演绎的乃是事实本身,以凸显角色,这与戏曲中由于场景的集中需要角色引领和角色转述等等均为同一手法;如小说中小校向李克用转述李存孝力杀四将的情节,即是杂剧中无法转换场景而采用的典型的"探听叙事"手法,与杂剧《飞虎峪存孝打虎》中"入长安"的叙述方式完全相类。再如情节细节方面,第九回、第十回周德威和安敬思对李克用"纳头便拜",前面并无铺垫,当是欲学《水浒传》好汉拜宋江而不类。第七回写程敬思宣诏被抢、第十八回邓天王被擒、第二十二回王彦章败给李存孝,皆"放声大哭",叙述肤浅,性格矛盾,既有戏曲中的表演元素,亦有学《三国演义》的影子。第十六回葛从周大惊说"这三个好汉死了,天下难保",第三十八回王彦章称羡史建瑭说"他败亦是他胜,我胜亦是他胜"等语言,与前后整体情节不符。再如叙李存孝"将四十八员健将尽数打死""搠死二十八将"之勇猛无敌后,突然吐血染病,"神思昏迷,寝食俱废",后又激怒出汗,"其病即愈"的描写等,完全忽略因果细节。

在这些夸张的描写过程中,又不时穿插了戏曲丑角式的插科打诨,以进一步凸显主角的正面地位。如第十四回彭白虎被误捉后说,"刚说出一个孟字,不知怎的就拿我过马来",李克用骂"你这个急喉咙的贼",与杂剧《压关楼叠挂午时牌》第三折情景如出一辙。又如第十八回写"一手拿过黄珪望火里一摔,登时变作'红龟'",以谐语形式渲染滑稽效果。这些夸张凸显、插科打诨,所体现的正是戏曲舞台上主角和配角、正角和丑角的搭配互动关系。在戏曲程式中,角色主唱人数和场次时空的限制,使得夸张搭配成为迎合观众的必然手段,但在长篇小说当中,前期铺垫的缺乏和角色的预先固定,则让小说的情节序列出现断层和重心游移,比如"十八骑入长安"的段落,就整体战役描写看显得十分的突兀,而对王彦章的描写,小说中既写其勇猛,如第三十四回的出场语句"为头闪出英雄人",又叙其在朱温手下为虎作伥,献计收买丞相李英,斩杀谏臣凌圭等,杂糅了《三国演义》之曹操形象、李肃形象和董卓形象等,定位模糊,似欲效《三国演义》之写吕布但却画虎未成。

上一篇: 4本气势宏大的架空历史小说,文字沉稳有趣,都是经典神作
下一篇: 《史记》的可信度高吗,怎么看待这本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