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神奇的人物,论智力,在诸葛亮出山以前他吊打各路神仙,号称“鬼才”,“奇士”,更留下了“奉孝不死,卧龙不出”的传说。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在《三国演义》中号称“曹魏第一谋主”的郭嘉,郭奉孝。
可以说他的各种事迹在人们口口相传中已经变得耳熟能详了,像什么水淹下邳,十胜十败论袁绍曹操,预测孙策死于匹夫之手,遗计定辽东等等,那么在正史中,他的表现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这么神奇吗?接下来,就由八卦君来给大家一一揭晓吧。
郭嘉早年间并没有什么名气,说他年少就看到了汉末天下大乱的形式,于是就藏匿自身的才华,秘密与才士俊杰相交往,而不和俗人接触,导致很少有人知道有他这么一号人存在,但是因为始终是个才学之士,就被司徒府征辟了。这段时间郭嘉就在政府机构里打酱油,后来去面见袁绍,别的不说,当时就给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了一堆袁绍的坏话,什么“多端好要,好谋无决,非共济天下之难,定王霸之业之人”,直听得这两个人皱眉头。要知道当时的袁绍礼贤下士,把韩馥冷落的审配,田丰等人都积极任用,对于好的计策都是听取并积极执行,胆略也不逊人下,所以才能驱逐韩馥,击败公孙瓒,夺取四州之地,而此时郭嘉就看出袁绍是个不可共举大事之人,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按《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
当然了,事实上的确是袁绍失败了,但是袁绍的失败并非如《演义》中所讲的那么戏剧化,而是多种因素影响之下所导致的失败,要知道当时袁曹两军在官渡相持一百多天,曹操的士兵每天都在叛逃,形式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其实许攸的叛变引来曹操亲自带兵火烧乌巢也不是战役的关键点,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袁绍部将高览和张郃的临阵投降,导致了袁绍大军的崩溃最终导致了官渡的惨败。在此之前,郭嘉所谓的“十胜十败论”不过是为曹操加油打气罢了,并没有任何实质上战略上的大作用。
而在决战袁绍之前,郭嘉也曾经为曹操攻打吕布出谋划策,按照《三国志》记载,当时曹操和吕布大战两月,而吕布还有一口气,此时曹操的部队也疲惫不堪,曹操打算就此撤退了。然而当时郭嘉和荀攸一起要求拿下吕布就在此刻,必须一鼓作气打到底,得以让曹操坚定作战的决心彻底消灭吕布。《三国志.武帝纪》有这样一条记载“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来了,水淹下邳,究竟是谁的主意,是曹操,还是荀攸,还是郭嘉?或者荀攸,郭嘉一起出的主意?我个人倾向于这是曹操自己的计策,而不是荀攸或者郭嘉他们的计策,首先很明显,这个计策十分伤天害理,只要引水灌城,必然伤及无辜,并且淹没大量农田,要知道河水的走向是无法人为控制的,你只有在选择自己不会被淹的地形情况下,尽量让河水冲向敌人,但是河水冲出来后不会只淹没敌人,周遭的农田百姓统统都会遭殃的。只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才干的出来,很明显,这三个人只有曹操敢这么做,毕竟都敢吃过人肉,肯定段位是不一样的。
以上只是单纯的推论,下面还有史料为据,按《三国志.荀攸传》记载:“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而《三国志.郭嘉传》亦载:“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擒布。”这两段记载都只写到了荀攸、郭嘉二人说服曹操急攻吕布,并没有提到任何二人提及引水灌城之事,可见二人所谓的“计谋”就是急攻吕布,彻底消灭这个祸患,但此时曹操的部队也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继续高强度作战了,为了达成荀攸、郭嘉的目的,曹操选择了最不人道的方式,引水灌城,因此才会是“乃引沂、泗灌城”而不是什么“用荀攸(或郭嘉)之计引水灌城”,而在《武帝纪》中也是将二人之计与引水灌城分开了,说明其实这两人的计策并不是引水灌城而是坚持作战。
而后《傅子》又有郭嘉料敌机先,劝说曹操东征刘备,料定袁绍必定不会趁机偷袭的记载,这也表明郭嘉算计谋划之高深莫测,但很可惜的是,《傅子》这段记载大概率是编造的。因为我们在《三国志.武帝纪》中可以看到明确的记载:“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决定先打刘备,并且料定袁绍不会有所动作,都是曹操一个人的主意和计谋,并不是听取了郭嘉的意见,所以关于郭嘉的这段记载,也是错的。
郭嘉预测孙策死于匹夫之手,这一条倒是没有差错,但这并没有多值得让人惊叹,这种预测属于是买彩票,蒙对了就厉害,猜错了就垃圾。因为郭嘉从孙策的行为和性格中推断出他这样的人一定会死于非命,已经算是很厉害了,但是他只是给出这个判断而已,至于死于非命,谁知道孙策哪年哪月才会死呢?等到孙策七八十岁死于非命你郭嘉的预测还算不算数呢?就连郭嘉也不敢说孙策一定会在哪年哪月死,如果孙策平日多做些防备,其实他根本不可能存在落单被刺客围杀的局面,纯属就是自己作出来的,郭嘉估计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孙策就这么给面子的当场去世。所以后来裴松之先生在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也说了,郭嘉预测这件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这件事纯属偶然,大家就不要拿出来争论了。
当然了,从上面的那些事已经可以看出郭嘉的种种神迹不实之处了,但郭嘉最为神迹的一件事便是所谓的“遗计定辽东”仿佛真是算无遗策,死人亦能助曹操平定辽东,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你们还是被骗了。
所谓“郭嘉遗计定辽东”指的是曹操破袁绍及其诸子之后,还有袁尚一路逃跑到了辽西投奔当时乌桓首领蹋顿,多次入塞为患,于是曹操决定彻底消灭这群袁氏余孽,然后郭嘉建议“兵贵神速,抛弃辎重轻兵掩袭”这一计谋。听起来很美好,实际执行效果如何呢?我只能用差点变成故意送人头来形容这个计策。
按照《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
看看曹操面临的情况吧,塞外道路不通,行军困难,还没到敌人的根据地,远在200里之外就已经被敌人发现了,轻兵掩袭重在“突袭”和“出其不意”,现在已经被敌人发现,“轻兵掩袭”变成了正儿八经的“硬碰硬”,完全失去了“突袭”的意义。而且最可怕的是敌众我寡,我军为了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甚至大部分士兵放弃了防御的铠甲,史载“披甲者少”,简直就是绝境之中的绝境,这能打赢?你去问问古今中外的兵法名家,几个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翻盘吃鸡的?相当于你在天命圈一打五,而且你的位置早就暴露了,还没有任何三级头三级甲。
奈何曹孟德就是运气好到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开了外挂,当时张辽张文远武德爆发,直接阵斩蹋顿,两军对阵你上来先把对面指挥部给掀翻了?辽神还是那个辽神,不愧是能让江东小儿止哭的男人。《三国志.张辽传》记载:“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绝地求生,谁可媲美曹孟德?曹操打完也是吓出一身冷汗,差点人就交代在那儿了,所以回来赶紧赏赐那些不让自己讨伐乌丸的人,你们以后记得拉住我,我不想再经历这么刺激的事了。《曹瞒传》载:“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曹操也表示,我这次打赢了纯粹是老天爷给面子,下次就不一定了,你们的建议是对的,以后不要怕给我进谏。所以可见郭嘉这种玩命的骚套路绝对称不上什么好计策,把自己置身于危难的计策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计策,郭嘉“算无遗策”的神话,我们一条条的驳斥,最终发现了这个人的真面目,实际上他并不是什么战略大师,连有效的战术都难以有所提出,但郭嘉于人心的把控却很厉害,也因此留下了种种预测的神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