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三国人物第一期:郭嘉
郭嘉是汉末三国中,曹魏阵营的著名谋士,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剿吕布、破袁绍、讨袁谭、平乌桓等战役中均活跃着郭嘉的身影,常常在曹操犹豫不决时献上关键的决断性计策,深受曹操赏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经过罗贯中先生的艺术刻画,更是俨然成为曹魏阵营中的顶级谋士,颇受后世读者喜爱,民间甚至有“郭嘉不死,卧龙(诸葛亮)不出”的说法。
那么真实历史中,郭嘉的能力究竟怎么样呢?真的可以与千古名相诸葛亮比肩吗?让我们一起来正史中寻找答案吧。
01生平简历
根据裴注《三国志》的记载,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今河南禹州)。傅玄作的《傅子》中记载:
嘉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接英俊,不与俗结,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意思是说郭嘉很有远见,汉末天下将乱,郭嘉从20岁时开始刻意隐匿自己的姓名和才干,秘密结识有才能的人,不与俗人结交,因此当时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他,只有有识之士才知道他的能力。二十七岁的时候,郭嘉加入曹操阵营。
郭嘉
三国志中还有一段记载,说的是郭嘉在加入曹营之前,先去投靠过袁绍。我们知道袁绍当时是天下第一大势力,实力远胜曹操。但是郭嘉在跟袁绍相处一段时间后,对袁绍手下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了这样一段话,叫做: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这其实是郭嘉对于袁绍这位主公的评价,说的是有识之人要能够审量自己跟随的主公才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干并建立功绩。袁公(袁绍)只知道学习周公礼贤下士的表面工作,但并没有真正掌握用人之道,有见识但不得要领,善谋划而不能决断,想跟随这样的主公平定天下,难矣。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乱世之中作为谋士,为自己的主公进言献策,发挥自己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是也要会判断自己的主公是不是可以善用自己的计策和才能,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做“选择大于努力”。从后面曹操与袁绍斗争时二人的种种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嘉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
那么接着郭嘉就离开了袁绍阵营,经荀彧推荐加入了曹操军,深受曹操青睐。曹操在与郭嘉一番长谈后,给了他一个极高的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同时郭嘉也非常认可曹操,喜曰:“真吾主也”。这一段君臣相知,倒确实与刘备、诸葛亮的“如鱼得水”相似。
君臣相得
从此郭嘉(二十七岁)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从军十一年,三十八岁病逝于征乌桓返程的途中。郭嘉死后,曹操非常悲痛,对手下谋士荀攸等人说“你们年纪都与我相仿,只有郭嘉最年轻,我本打算平定战乱之后,将朝廷的事情托付给他,没想到他竟然中年夭折,天意啊!”随后曹操向朝廷上表,表彰了郭嘉的功绩,追谥为贞侯。
那么郭嘉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在历史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02历史表现
关于郭嘉真正的才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一句非常精准的评价,叫做"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意思是郭嘉深沉通达而有谋略,而他最擅长的是“达于事情”,这个“事情”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事情,而是事理人情,事情的因果关系,人物的性格、行为方式、所处环境等等所会导致的结果。这是郭嘉真正的过人之处——善于推导局势的发展,事情的走向和对人物的判断。
事实正是这样,根据史书记载,郭嘉确实对人物、事情发展的分析判断非常精准,简直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曹操与吕布之间的战争后期,吕布逐渐势衰,退回下邳坚守,此时曹军也到了强弩之末,士卒非常疲乏,曹操准备先撤军修整再做打算。郭嘉根据当时的局势,力谏曹操加紧攻击,最终消灭了吕布。
郭嘉与曹操
吕布消灭之后,刘备客居曹营,当时曹操手下很多谋士认为刘备“有英雄志“、“终不为下”,建议曹操杀掉刘备。郭嘉则认为刘备盛名在外,杀掉他会使曹操背负害贤之名,让天下本来想投靠曹操的能人望而却步,应该把刘备控制起来,而不应该杀了他。曹操非常认可,但是后来可能又大意了,被刘备找借口跑了,郭嘉(和程昱)立即向曹操谏言“放备,变作矣”,刘备果然随后在徐州反叛。
后来孙策平定了江东,听闻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打算奇袭曹操的根据地许昌,曹营众人都很担忧。郭嘉却判断孙策不能长久,称他:
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说孙策刚刚平定江东,诛杀了很多英豪,这是因为他能够得到部下效死尽力。但是孙策这个人很轻率,不注重防备自己的安全,假如遇到刺客则很容易被害,并判断他肯定会被刺杀。
这就太厉害了,因为我们知道,孙策后来确实是死于许贡门下的刺客之手,而且这绝不可能是郭嘉的事先安排。除了巧合,只能说郭嘉的判断太准了!(当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也写到郭嘉就算再“明于见事”,也不可能料定孙策会在偷袭许昌之前被刺杀,还是有一定巧合的因素在里面。)
除了这件事表现了郭嘉对人物的精准判断,还有个例子就是著名的评定曹操与袁绍的“十胜十败”论了,这个记载也是出于《傅子》,罗贯中先生在写《三国演义》时完全照搬了这一段,非常精彩,这里就不赘述了。
“十胜十败”
曹操打败袁绍之后,继续征讨袁氏残余势力,郭嘉根据袁氏兄弟袁谭、袁尚及其手下的性格和所处局势,劝谏曹操假装南征荆州的刘表,给予时间让袁氏兄弟内斗,然后坐收渔利。果然曹操通过这个策略平定了冀州。
冀州平定之后,曹操进军乌桓,曹营的谋士担心投靠刘表的刘备会引军攻击许昌。郭嘉则认为刘表是一个“坐谈客”,才能不足以驾驭刘备,必定不会对刘备委以重任,给他兵力、军权攻击许昌,反而乌桓受袁绍旧恩,又恃其远险,不会防备,可一战而定。果然又被郭嘉说中。
如此多的事例,已经非常足以说明郭嘉确实精通对人物和局势发展的判断。换做现代,郭嘉肯定是一位特别厉害的心理学,性格、行为学,社会学的专家。那么这么厉害的郭嘉是不是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我们接着看。
03郭嘉与诸葛亮
按照陈寿《三国志》的记载,我认为郭嘉是不足以与诸葛亮并论的。第一是诸葛亮的才能更加全面,能力更均衡;其次诸葛亮之于季汉也比郭嘉对曹魏的贡献更大,私德方面,诸葛亮也要高于郭嘉一筹。这里碍于篇幅,不再展开做详细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相关资料或者读一读《三国志》。其实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本身也给出了答案,诸葛亮作为臣子,陈寿在著书时是为其单独立传的,《三国志》全书里同等待遇的只有吴国的重臣陆逊,而郭嘉在《三国志》魏书里则是与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等共为一传。这起码说明在陈寿心中诸葛亮与郭嘉可谓高下立判。
郭奉孝
此外在《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中,陈寿将庞统、法正与郭嘉作了一个类比:
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说庞统风雅博学是荆楚的高士,法正能预判成败,有奇计但是不以德行著称,对比魏国臣子的话,庞统大概与荀彧相仿,而法正则类似于程昱、郭嘉。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郭嘉应该是比不了诸葛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