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是指从三皇五帝开始直至清末,由各朝代官方机构修撰的纪传体史书的总称。相对于民间私人稗官野史不同的,具有权威性的史书。谈到“正史”一般指是封建社会颁行的二十四史。
《正史》之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序》“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意思是说后世修史,都仿照班固司马迁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正史类》中记载:至宋代正史达到十七部,到明朝又增加宋辽元金史四部,达到二十一部之多。之后又增加《明史》《旧唐书》和《旧五代史》总称二十四史。
民国时期,1920年大总统徐世昌私人助资刊刻并颁令发行清遗老柯劭忞修撰的《新元史》257卷,将其增入正史之列,称为二十五史。柯劭忞1914年应清史馆总编修赵尔巽之邀,参与编修《清史稿》。《清史稿》历经100多位名家汇编修撰,历时14年到1928年,因于时局匆忙刊刻发行1100部。虽皇家档案史料完备,年代切近,但因为史观缪误,矫言虚饰,错讹脱漏荒谬居多,并不为世人认可,也难以归入信史正史之列。
《二十四史》记载起于黄帝尧舜禹时期终止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时间长达4000多年,历经原始社会氏族公社部落联盟阶段,奴隶制的夏商周春秋时期,封建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从《史记》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开始修撰,到清乾隆年间(1735-1795)《明史》完成,整个编著过程长达1800多年。
《二十四史》版本主要有四种,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本,清末五大书局刊刻发行的局本,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影印发行的百衲本,1959年至1978年间新中国史学工作者经过辛勤工作整理校点了2点校本。点校本《二十四史》重新标点,分段校勘,纠正了许多讹误脱漏衍文倒置,各史都撰写了《校勘记》。在当代“点校本”《二十四史》以其内容详准刻制精良而得到各界的一致推崇。
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通常被称为“前四史”,从真实性严谨性和文学性方面而言都为后世各史书所不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