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中裴注为何引用吴书的内容?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中裴注为何引用吴书的内容?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中裴注为何引用吴书的内容?三国志魏传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来源魏臣鱼豢所写的魏略,鱼豢这个人史德较好,敢直言曹家的功过。而到了三国志成书时陈寿是晋臣,晋承魏,所以陈寿在处理魏晋的史料上必须小心翼翼

三国志魏传很多内容本身就是来源魏臣鱼豢所写的魏略,鱼豢这个人史德较好,敢直言曹家的功过。

而到了三国志成书时陈寿是晋臣,晋承魏,所以陈寿在处理魏晋的史料上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满门抄斩,也就是尽力报喜不报忧,有些史料固然是因为存疑所以不载,有些是实在无可奈何,要么不敢记载要么曲笔,曹操败给张绣这段是生平耻辱陈寿自然不会说的那么清楚,所以我们看到的魏书本就是陈寿删减美化过的。

吴书就没这顾虑了,人吴国作为一个独立政权更没必要替你兜着,同样的,吴书的原作者是吴国史官韦昭,是吴国的官方史书,也是被陈寿删减过的。

至于到了裴松之那会已经是百年后的南朝,完全的新政权,讲话更不用顾忌到魏晋,自然是有什么引什么,不是他特意引用吴书,而是吴书中刚好记载了这段而已。

至于吴书(原版)这段提到的凌统显然不是吴国后来的那个凌统,两种解释

1:此凌统是张绣的部将,同名罢了,张绣于197年初降曹操,凌统生于189年,而且并无跟随张绣的履历,再说一个8岁不到的孩子怎么当张绣部将,至于这个凌统为什么之后无记载,我只能说在三国史料里这样消失的人太多了。

2:原版裴注这里的凌统是写在括号内的,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因为裴松之得到的吴书底本就有这两字,属于吴国官方的错抄,也有可能他自己做注的时候错抄了凌统两字,后来校对时做的标记,删减文字在当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使用圆括号表示删除,增补用方括号,然后再在后面说明,另一种就是不用符号,直接在底下注释说明,比如经常看到的臣松之以为XXXXXXXX是错抄之故巴拉巴拉巴拉。

上一篇: 读《明史》——品朱厚照
下一篇: 建国之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是什么播报文章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