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的出身,史书中并未详细记载,只说其本是一个寇姓人家的孩子,而这个寇姓人家有着世代承袭的爵位为“罗侯”。但是刘封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史书说他是长沙一个姓刘人家的外甥,想必就是和舅舅在一起生活。
按《三国志·刘封传》:“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刘备因为前半生颠沛流离,所以没有留下什么子嗣,《魏略》说刘备于徐州兵败时,曾有一个儿子落于曹操之手,也不知是真是假。总之刘备于荆州依附刘表时,是没有儿子来为他传宗接代的,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已经四十多岁的刘备,不得不考虑后代的问题。
史书特别强调刘封的舅舅姓刘,想必这就是刘备收他为养子的一个主要原因。早年跟随刘备的有一个叫刘琰的,虽然没什么才能,但就因为姓刘,被刘备养了一辈子。这个长沙刘氏虽然也未必就是汉室宗亲,但毕竟与刘备是同姓,想来刘备应该是对姓刘的比较有好感,因此就将身上流有刘氏血脉的刘封收为养子。
这个刘封也不是泛泛之辈,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能。
按《三国志·刘封传》:“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刘)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刘备在蜀中与刘璋关系破裂,开始发动对刘璋的攻击,同时从荆州调取张飞、赵云等大将,率军攻打刘璋。史书中特意强调,二十多岁的刘封“有武艺”,想必在近身搏战或阵前单挑上是把好手,而“气力过人”,则说明少年将军刘封,有着超乎常人的力量。在未有实战经验之前,刘封显然已经被看作是一员猛将。
除此之外,刘封在领兵作战上也颇有才能。虽然在入川时,刘封未能独挡一面,但总归是得以有机会在战场上表现自己,在攻打刘璋的战斗中,刘封总能战无不胜。这份才能被刘备充分肯定,平定益州后,刘封被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刘备攻打汉中时,刘封再次随军出征,虽然没有耀眼的战绩,但却得以在敌军面前耀武扬威。
引《魏略》:“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曹)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
陈寿在《三国志》当中记载曹操在夏侯渊死后领兵援助汉时,刘备采取的策略是“保高山不敢战”,但从这份魏国方面记载的史料来看,不敢出战的却是曹操,而且曹操在汉中的处境已经到了需要再次调遣援兵来汉中的境地。
曹彰是曹操的众儿子中最能打仗的,而在汉中随曹操出征的有徐晃、张郃等人,曹操却认为只有曹彰能打败刘封。曹操这一段虽然是气话,但却给足了刘封面子。而刘封身为一个后辈,能在两军阵前“羞辱”被评为“超世之杰”的曹操,这大概是刘封此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吧。
汉中之战后,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刘封,便迎来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按《三国志·刘封传》:“(孟)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孟达当初与法正一起成为刘备入川时的内应,刘备平定益州后,孟达担任宜都太守,刘备攻打汉中时,同时命孟达率兵北攻房陵,并进一步进攻上庸。
孟达当初与法正一起迎接刘备,想必是与刘备有过一番交谈的,以刘备的识人之能,估计已经看出孟达到底有多大才能了。虽然孟达取得了攻打房陵的胜利,但刘备还是担心他不能顺利攻下上庸,于是就派遣自己的养子刘封,前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可见在刘备的认识里,刘封的才能,是胜于孟达的。
上庸太守申耽等投降后,刘封升任为副军将军,之后便一直驻扎在上庸,成为刘备的边关大将。但可惜的是,刘封的将星之路却没有一帆风顺。
刘封驻扎上庸没多久,关羽便取得了威震华夏的辉煌,但随后被东吴袭击后方,关羽兵败身亡。孟达本就与刘封不合,又拒绝了关羽援助的请求,担心刘备追究责任,于是领兵投降曹魏。
《三国志·夏侯尚传》:“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夏侯)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
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在夏侯尚的建议下,孟达与徐晃、夏侯尚率兵攻打刘封。兵临城下之际,孟达修书一封,指出刘封身为养子的尴尬处境,力劝刘封投降魏国。
刘封一方面顶着不救关羽的罪责,一方面面对徐晃、夏侯尚的合力攻打,种种压力之下,刘封拒绝了孟达的劝降,毅然决然的选择据城而守,准备与孟达等魏将开战。
但悲剧的是,刘封还并未有效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就遭遇了之前投降刘封的申耽之弟申仪的再次叛变,使得刘封迅速破败,回到成都,被刘备处死。
刘封虽然不是刘备亲生的,但其才能得到刘备的充分肯定,并且被刘备委以重任。在人才十分紧缺的刘备势力,刘封的出色表现,无疑是让刘备十分高兴的,想必也是对刘封予以厚望的。因此,在刘封死的时候,刘备是非常痛惜的。
刘备在有了亲生儿子刘禅之后,刘封这个养子的处境想必就开始尴尬了。但是刘备没有将刘封还给寇氏,还是将刘封当作儿子养着,之后更是委以重任,这份器重,刘封想必是有切身感受的,因此,即便是顶着重重压力,刘封也不愿意背弃刘备。即使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刘封仍然不失为一个忠、勇两全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