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二十四史的朝代,都有后朝为前朝写史的情况,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隋书直到明史。都是后朝,或者后朝的后朝为前朝所修。其实史料考证的根据除了后朝修的史书外,就是前朝文臣官员自己记录的实录。然而感到诧异的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明实录》和《清实录》,而之前的实录几乎没有(唯一留存的只有唐顺宗实录和20卷宋太宗实录),其他的都完全消失了。这也太令人诧异了。虽然是可以解释由于历朝历代的战乱,实录多有散失,甚至消失。但这也不至于就这么巧,这么多朝代的实录销声匿迹,连渣都找不到吧。
看《史记.六国年表》中有这样的描述: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秦始皇烧天下史记诗书,诗书因为多藏于民间,所以留存。而史记只藏在周王室里,所以一烧全烧,连渣都没有了。这样想来,会不会秦之后的所有统治者都效仿这种所为,刻意去销毁史书?其实乾隆在重新修订完四库全书版明史后也以“书册宽大,保存不方便,而明史已修成,实录没必要留了”为由下令烧毁明实录,现在的明实录能保留下来是由于在修明史的时候,馆臣为了编修方便,结合明实录的四个正副本做了一个抄本。虽然四个正副本被毁,但那个抄本可能因为没被在意,所以保存了下来(修完后就扔在一边不管了)。我在想,乾隆这么做是从谁那里学来的经验?为什么明之前的实录几乎是完全没有?会不会以前的历朝历代在修完正史后都干了这件事?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秦朝的史料都是靠私人记载,《史记》就是私人修书,从汉书开始就是官修前朝(对东汉来说西汉也是前朝)史书了,到三国魏晋南北朝,再到隋,这中间有大大小小的各类政权,其中肯定会有实录的编纂,然后我们却完全不知道其实录的存在。只有后朝为前朝修的“史”和民间的各种文人笔记。唐朝实录为何只有唐顺宗的?而其他的连渣都不剩?真是战乱?宋朝只有宋太宗的20卷残卷,其他也是渣都不剩?辽金西夏肯定也有史官写的实录,然而也是连渣渣都不剩。但奇了怪的一点是,倘若前朝实录真的全被战乱给毁了的话,后朝修的“史”的本纪为何会记录下前朝大量的宫中之事?甚至连皇帝上朝时跟大臣说了啥,下了啥命令都能写进自己修的”史“里。后朝史官怎么知道的?难道全靠民间记录么?元朝也是有《元实录》的,但是在元史修成之后,《元实录》完全没了影子,销声匿迹了,后面的《永乐大典》也只摘录了《经世大典》而没有记录《元实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朱元璋在《元史》修成之后,把《元实录》烧的一干二净。而这段记载可能史官没去记,或者后面朱棣三次删改《明太祖实录》时把这段给删了。而《元史》的价值就在于《元实录》和《经世大典》的消失了,只能从《元史》里了解到这两部书的内容。
细想这事也真是恐怖至极,但也不能不是不能理解啊,毕竟谁能容忍记录本朝黑历史的档案存在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