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SOCIALSCIENCESINNANJINGNO。10~。2306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刘湘兰洪伟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南京210093)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葛洪《神仙传》的叙事特色。本文认为道教特殊的生死观念,使《神仙传》中的人物结局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神仙传》中神异仙术的描写带有市井化,平民化,甚至庸常化的特色,作者有意淡化客观历史背景,突出仙术的荒诞离奇,使其文学色彩更为强烈;葛洪运用"局限性叙事视角",采取对比反衬等手法,以大量的"历炼"情节来结构全文,大大提高了文本创作的文学艺术性,并使《神仙传》具有启悟文学的意义;《神仙传》对《后汉书?方术传》的撰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键词:《神仙传》;叙事;神异仙术;"历炼"情节;启悟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06)010—0095—06葛洪《神仙传》是继刘向《列仙传》以来最重要的道教杂传。唐人梁肃《神仙传论》云"《神仙传》凡一百九十人"l1】,宋代张君房所辑道教类书《云笈七签》,摘录了《神仙传》中二十一人的传记。《四库全书》收录的毛晋刊本《神仙传》,仅录八十五人,散佚过半。
据四库馆臣考证,"裴松之《蜀志载之篇末。是征引此书,以《三国志》注为最古。然悉与此本相合,知为原帙。"葛洪(283_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属江苏),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撰写《神仙传》旨在向世人宣扬神仙实有,人人可学以成仙的思想,同时也有补刘向《列仙传》之阙的意图。因为刘向所作《列仙传》"殊甚简要,美事不举",有过于简略之嫌,于是葛洪重新收集"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所说,耆儒所论"(《神仙传?序》),撰写《神仙传》。《神仙传》既具有杂传的文体特征,又富于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叙事艺术显得独具一格。通过对《神仙传》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在不同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人们的文学思想与叙事风格存在的巨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促进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成熟。sDsa刚『~No。IOO~。2006文学研究《神仙传》作为杂传,其最基本的叙事形式,是仿史传模式而来。作者运用讲述式的语言概括传主的生平事迹。由于道教强调"神仙可得不死,可学古之得仙者"的思想,使道教杂传中人物的结局呈开放延续性状态。这与史传和僧传都不相同。史传中人物生命终止,精神也随之消灭;僧传中的人物,生命终止后,会轮回转生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之中。
然而道教强调生,排斥死。如《太平经》认为"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列子》宣扬"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道教徒相信正确地修炼,可得神仙道术,超脱自然死亡,羽化登仙。因此《神仙传》中鲜见死亡情节的叙述,传主往往长命几百岁,甚至上千岁,或者白日升天而"仙去矣"。即使有死亡情节的叙述,也是道教中的"尸解"之法,非真正死亡。如《蔡经传》载:蔡经者,小民耳,而骨相当得仙,方平知之,故僚。然汝少不知道,今气少肉多,不得上天去,当作尸解。须臾,如从狗窦中过耳。"告以要言,乃委经去。经后忽身体发热如火,欲得水灌,举家汲水灌之,如沃焦状。如此三El中,消耗骨尽。乃入室,以被自覆,忽然失其所在。视其被中,有皮头足俱存,如蝉蜕也。去后十余年,忽还家。去时已老,还更少壮,头发皆黑。可见在道教理论中,对于修炼得道者而言,死是获得长生的一种手段或者途径。道教神仙不同于一般鬼神,不是生活在冥冥之中的精灵,也不需要经过轮回转生的过程,他们是现实活人个体生命的无限延伸和直接升华。道教徒追求的生命形态可以超越朝代和历史,因而历史背景在《神仙传》的叙事中若隐若现,很多篇章甚至虚化了客观现实的时间流。
道教这种奇特的生死观念对六朝小说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梁代任防在《述异记》一书中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日:'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山中一局棋的功夫,人间已过了数百年。围棋而歌的山间童子,是永远不老的神仙。"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传说似乎是今日拍摄的科幻片。然而这却体现了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教生死观念的特殊性,为道教徒创作人物传记,发挥想象力提供了思想基础。《神仙传》中人物结局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使读者产生生命不息的审美心理,激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充分体现了它的文学价值。但《神仙传》作为杂传,人们对其"实录"的要求较高,如四库馆臣认为"淮南王刘安谋反自杀,李少君病死,具载《史记》,《汉书》,亦实无登仙之事,洪一概登载,未免附会。至谓许由,巢父服箕山石流黄丹,今在中岳中山。若二人晋时尚存,洪目睹而记之者,尤为虚诞。"【5从史学角度要求《神仙传》的叙事真实,四库馆臣的批评有道理。但其指出《神仙传》叙事有"附会","虚诞"之嫌,却无意中揭示了《神仙传》以虚构为主的文学特作为宗教传记文学,《神仙传》不可避免地充满了神异仙术的描写。
《神仙传》中的神异仙术显得琐碎,给人一种市井化,平民化,甚至庸常化的感觉。如《介象传》云:(介象)阴修道法,入东岳受气禁之术,能茅上隐形变化为草木鸟兽。介象所学气禁仙术表现出来的奇异,很接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体验,任何人都能直接感知到它的存在,这是道教仙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另外《皇初平传》记载,皇初平本为牧羊儿,学道成仙后,对其兄展示化羊成石,变石为羊的仙术。可见成为仙人的皇初平,仍然保留其牧羊人的特性。葛洪撰写《神仙传》之所以对这类表现形式琐碎,内容极其平民化的仙术津津乐道,与道教初期主要在民间传播有关。原始道教要从民间发展起来,首先必须取得民众的支持与信赖,神仙仙术当然也要与下层人民的生活体验联系紧密。例如在医术不发达的时期,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实际问题文学研究SOCIALSCIENCESINNANJINGNO。10OCt。2CX~6是治病禳灾,而道教徒最善于利用他们的医术来取得民众的支持。在《神仙传》中,神仙运用仙术为老百姓治病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比较典型的有君异(董奉,字君异——引者按)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是杏子大熟,君异于杏林下作箪仓,语时人日:"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
得将谷一器置仓中,有三四头虎噬逐之,此人怖惧而走,杏即倾覆,虎乃还去,到家量杏,一如谷少。又有人空往偷杏,虎逐之到其家,乃啮之至死。家人知是偷杏,遂送杏还,叩头谢过,死者即活。自是已后,买杏者皆于林中自平量之,不敢有欺者。君异以其所得粮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岁消三千斛,尚余甚多。此段文字叙述董奉神奇的医术,和其治病不取钱财的高尚风格。后代雅称医学界为"杏林",即典出于此。这是早期道教徒民间活动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葛洪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在描绘这类富于市井色彩的神奇仙术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董奉驱虎守杏的狡黠,老百姓爱贪小便宜的心态,无不写得趣味盎然。葛洪撰写《神仙传》,资料来源于前人着述,也有取自口头传说,因而文中保留了许多原始民间道教的特点。 到南北朝时期,北朝道教经过寇谦之的改造, 南朝道教经过葛洪,陆修静,陶弘景的改造,取得了 上层统治者的支持,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即 使《神仙传》中有与统治者发生联系的叙事,也主 要是谈论修道成仙,长生不老之术,极少涉及社会, 政治,战争等重大历史问题。而道教徒在君王面前 展现的奇异怪诞的仙术,不外乎隐形变幻,治病禳 灾等等。
因此总体而言,《神仙传》中的神异仙术 带有浓重的平民色彩。 与史传一样,杂传作者往往从对人物逸事的记 叙中体现某种思想。道家杂传因为传教的宗旨,更 是直接叙述事件来表达作者的宗教信仰。由于在 文中反复运用相似的故事情节来贯彻宗教教义,造 成了道家杂传特有的情节叙事特点。《神仙传》的 创作最先体现这种特点。《神仙传》存在这样的叙 事模式:某人有心求道——神仙指点——经受各种 严峻考验——功亏一篑或修成正果。在这种叙事 模式中,最有趣的是为了考验教徒信仰的坚定与 否,求道之人必须历经各种各样可怕的考验,我们 将这一情节称之为"历炼"情节。 四库馆臣认为"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 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 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 以柔制刚,以退为进。"【6 在四库馆臣的论断中,我 们要注意的是诸如《神仙传》之类的道教杂传,其 中多有神怪内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道教"主于清 静自持",并"济以坚忍之力"。因而《神仙传》中 "历炼"情节的存在,正反映了早期道教的重要特 点,那就是道教徒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超常意志 力,才能正式进入师门,获得成功。道教经典对如 何考验教徒有详细记载,如《洞真太上八素养真经 弱,被人凌辱,不以为怨耻者,又,不以外想邪心,静神专一者,又,当忍受饥寒委辱不恚不坠者,""学 仁,此为一智。
"这两段文字充分表现了道教"历炼"过程的残酷。 在《神仙传》中,作者经常用这种"历炼"情节 来结构全文,想象奇特而夸张,叙事曲折,悬念迭 出。如《壶公传》记载有心向道的费长房,经壶公 指点,离家求道,费长房首先要经历必不可少的考 验过程,文日: 长房随公去,恍惚不知何所之。公独留之于群 虎中,虎磨牙张口,欲噬长房,长房不惧。明日,又 内长房石室中,头上有大石,方数丈,茅绳悬之,诸 蛇并往啮,绳欲断,而长房自若。公往撰之日:"子 可教矣!"乃命瞰溷,溷臭恶非常,中有虫,长寸许, 长房色难之。公乃叹谢遣之日:"子不得仙也。今 s£sG『~^I^JiGNo。10O~。2005文学研究 以子为地上主者,可寿数百余岁。" 这种历炼情节在《后汉书?费长房传》中也有记 载,言"以朽索悬万斤石于心上",较之《神仙传》更 为夸张荒谬。相似的情节在其它仙传中也屡见不 鲜,如《洞仙传》有"刘道伟"事,仙人为考验其意志 力,将万斤巨石以一白发悬之,使其卧于石下;另有 "傅先生",仙人使其用木头钻穿一个五尺厚的石 盘,傅先生花费四十七年的时间,终于钻尽石 穿。从以上诸例可知,在这类"历炼"情节中,总 是存在极度的对比夸张,如万斤巨石与茅绳或者一 根白发,坚硬而厚五尺的石盘与质地松疏的木钻, 在这种力量绝对悬殊的对比中造成一种荒诞奇异 的视觉效果。
这是仙传文学特色的表现之一。 《神仙传》常常采用对比反衬手法来强调意志 坚决之人才能成仙得道;经受不住考验者,则会功 亏一篑,后悔莫及,由此达到宣扬道教教义的目的。 在这样的对比中,作者运用"局限视角"来叙事,以 至悬念迭出。所谓"局限视角就是叙述小于人物, 这种视角的作用是可以产生悬念,获得真实感。这 是与历史视角相对而存在,相互补充的一种叙述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