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doc】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doc

【doc】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doc

【doc】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doc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郑岩中央民族大学100081【摘要】清代于康熙九年(1670年)创置了立馆设官修起居注的制度,其后的雍

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清代的起居注馆与《康熙起居注》郑岩中央民族大学100081【摘要】清代于康熙九年(1670年)创置了立馆设官修起居注的制度,其后的雍,乾两朝都有调整和变化,直至嘉庆朝终成定制。《康熙起居注是清朝第一部正式的起居注,康熙帝本人对于起居注官的看法,直接导致了起居注馆的变动和最终裁撤。《康熙起居注》与《实录》相比较,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若干缺陷。【关键词】清代起居注馆康熙起居注中图分类号:I(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067(2010)02-0134-02自汉代以来,皇帝皆有起居注。南北朝多以着作郎任其事;北魏置起居令使,是为设专官之始;唐制以门下省之起居郎和中书省之起居舍人分掌起居注。虽然起居注的修撰受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各朝的兴修,断断续续,不能保持完燕性和连贯性。清代则不同,建立了立馆设官修起居注的制度,使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保存相对完整的起居注。清代的起居注馆正式设立于康熙年间,此前,清太宗皇太极曾命库尔缠等记注政事;摄政王多尔衮在入关初年也曾命史官按日记录其言行,即今天我们看到的《多尔衮摄政日记》。清代的起居注馆最初设立于康熙九年(1670年),据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康熙七年,内秘书院侍读学士熊赐履奏准,请遴选儒臣簪笔左右,圣躬一言一动,书之简册,以垂永久。

八年,给事中魏象枢奏准,临御之时。召满汉辅臣讲说治道,乃择满汉词臣文字雅重者数人,备顾问,记起居。九年,始置起居注馆于起居注册起于太和门西廊。"起居注馆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裁撤,雍正元年(1723年)恢复直至清末。,历朝起居注馆官员的设置康熙朝置起居注馆,设记注官,以日讲官兼任,所以又称日讲起居注官。康熙九年初设满记注官四员,汉记注官八员;另设满文主事一员,满汉文主事二员,掌管文移;满文笔帖式四员,满汉文笔帖式四员,汉军笔帖式四员,掌管翻译。康熙年间,起居注馆官员员额时有变化,变化的原因,与康熙帝对起居注官的看法(或称怀疑)有关,具体情况,见后另叙。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设满文笔帖式四员,满汉文笔帖式二员;十二年(1673年),增设满日讲起居住官一员,汉日讲起居住官二员;十六年(1677年),增设满日讲起居住官一员;二十年(1681年),增设汉日讲起居住官八员。此时,满汉起居注官的人数达到最多,共有二十四人,其中满六人,汉十八人。其后,《会典》中关于起居注馆的记载就是官员的裁减直至衙门的裁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裁汉起居注官六员;五十七年,起居注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发布上谕,恢复起居注馆,按照康熙三十一年的员额设置官员:满记注官六员,汉记注官十二员,另设满文汉主事二员,满文笔帖式八员,满汉文笔帖式八员(内有汉军二员)。

雍正年间,起居注馆官员的设置没有变化。乾隆时期的起居注官仍由日讲官兼任,自翰林院掌院学士,詹事府品)。乾隆元年(1736年),增设满日讲记注官二人,定为八人,另设汉日讲起居注官十二人;设满文主事二人,汉文主事二人掌出纳文移,校对典籍;设满洲笔帖式十四人,汉军笔帖式二人,长官翻译奏章。乾隆年问,起居注馆官员的设置亦没有变化。嘉庆朝继承了乾隆朝对起居住馆及其官员的设置,只是于嘉庆八年(1803年),由于满日讲起居住官员额少于汉日讲起居注官,举行典礼时,不敷均派,于是发出上谕,增设满讲官二员,作为额缺。至是,嘉庆朝起居住馆官员设置如下:起居住官满洲十人,汉十二人(翰林院掌院学(正四品)以下简充。主事满洲二人,汉一人;笔帖式满洲十四人,汉军二人。134中国电子商务。。2010?02嘉庆朝对起居住馆及其官员的设置遂成定制,《光绪会典及'事例》中对于起居注馆的记载与嘉庆朝相同。二,起居注官的职掌与起居注册的保存起居注官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通常每日满汉记注官各一人侍值。有时会有三人或更多,如康熙十九年闰八月十一日丁酉,起居注官及扈从起居注官共有五名。皇帝御乾清门,瀛台听政,御太和殿视朝,有事坛庙,阅祝版,御经筵,耕糟,视学,殿试读卷,外番来朝。

上元除岁,赐宴,大阅,校射出师,命将凯旋,迎劳受俘及每岁勾决重犯,记注官皆分日侍值。凡谒陵,郊猎,驻跸南苑,巡狩方岳,记注官皆扈从。记注官每日记注的册籍,要书明月日及该记注官的姓名。**满汉文各一册,年底封存,钎翰林院印,贮于大柜之中,送内阁公验封锁,会同内阁学士送入内阁大库收藏。《康熙起居注》是清代第一部正式的起居注。是研究康熙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多有散佚。目前,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排印的汉文康熙朝《起居注》并不完整,所属年月起于康熙十年九月至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九年(不全),四十五年,五十三年正月至七年三月;另有一部分收藏于台湾,所属年月为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五十年至五十二年;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还藏有十二年及四十二年的起居注册。台湾与北京山水相隔,历史资料亦分散于两地,给研究者造成诸多不便,实属一大遗憾。康熙帝本人对于起居注官的看法,直接导致了起居注馆的变动和最终裁撤。《康熙起居注》与康熙朝《实录》相比较,有其独特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若干缺陷。三,康熙对于起居注官的看法根据以上记述可知,清代起居注馆变化最频繁,最剧烈的时期是在康熙年间,这与康熙对于起居注官的看法不无关系。

在《康熙起居注中记载了康熙颁布的关于起居住官的上谕。康熙十八年(1783)九月二十二日,大学士索额图,明珠,李碍,冯溥,学士噶尔图,佛伦,希福,项景襄面奉谕旨:"朕每日听政时,起居注官除照常记注外,其一切折出票签,应加酌定者,皆国家切要政务,得失所系。今后有折出票签酌定时,仍令记注官侍班。如会议机密事情,及召诸臣出班近前有口谕事宜,记注官不必侍班。"《会典》中同样记载了此事,并且又题准:"启奏折本时,记注官较常立处少近前立,以便详听。"查阅《康熙起居注》,果然,此前记载均为:"某日,早,上谕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其后,则增加了"大学士,学士随捧折本面奏请旨。"另据《圣祖实录》卷八四康熙十八年九月甲寅条记载:"一切折出票签,应商酌者,皆国家切要政务,得失所系,今后起居注官,除照常记注外,遇有折本启奏,俱令侍班记注。唯会议机密事情,及召诸臣近前口谕,记注官不必侍班。"三处记载可以互相印证。随后,康熙二十年,起居注官的人数达到了有清一代的最高值二十四人。另一处关于起居注官的记载为康熙二十二年(1783年)二月初一日,翰林院为康熙二十一年《起居注册》照例会同内阁诸臣看封贮库,以绿头签启奏。

上日:"尔等可会同内阁诸臣来奏,另有谕旨。"少顷,同内阁诸臣进。上日:"记注起居事迹,将以垂直史册,所关甚要。或在朕前原来陈奏,乃在外妄称如何上奏,如何奉旨,私自缘饰开写送起居馆。且亦未可知。起居住官能必尽其君子者乎?《记注册》朕不欲亲阅,朕所行政事,即不记注,其善与否,自有天下人记之。尔等传谕九卿,詹事,科道等官会议,应作何公看。如以所无之事诬饰,记注官将严惩焉!"此条 上谕,给人一种欲盖弥彰之感,说是不欲亲阅《起居注册》,实则极欲亲 阅;说是自己所行政事,即不记注,其善与否,自有天下人记之,其实有些 事情,确实不想为人所知,因此上谕中使用了威胁的字句,由此可以看出 此时康熙对起居注官已经产生了不信任。 而康熙五十七年的上谕更是直接导致了起居住馆的裁撤。五十七 年三月初三,康熙帝在畅春园对大学士马齐,李光地等日:"自古以来,设 立起居注,立数月而废者有之,立一二年而废者有之,未有如朕设立久 者。今观记注官内,年少微员甚多,皆非经历事体之人。伊等自顾不暇, 怎能详细记朕之言?或有关系大臣之事央求于彼,即行任意粉饰,将朕 之旨愈致错误,不能详记者甚多。记注之事关系甚重,一言失实,即启后 世之疑。

即如赵熊沼,亦曾私自抄录。若朕设立起居注,越一二年即行 裁革,或疑朕畏他人议论是非。朕御极已五十七年,与自古在位未久者 不同,是非无烦伊等记注。此衙门甚属无益,尔等会同九卿,将作为裁革 之处,详议具奏。"于是,是月十五日后,起居注馆即被裁撤。 四,《康熙起居注》的史料价值与缺陷 《康熙起居注》是起居注官记载康熙帝言行的第一手资料,康熙二 十二年(1783 年)二月初一日康熙在上谕中曾说:"记注起居事迹,将以 垂直史册,所关甚要。"因而《起居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具有较高的 史料价值。 《起居注》中对于事件的决策过程和官员任免讨论详细,这是《实 录》中没有记载的。通过君臣对话中康熙对自己的描述,可以了解康熙 的汉化程度,他对汉人的看法及康熙的为人。 另一方面就是《实录》中回避和改写_『一些史实,如康熙二十六年 皇太子出阁读书《起居注》中有详细记载,而《实录》中则有删节。又如 康熙二十五年之前,日讲是公开的,《起居注》中均有记载,虽然是经过 修饰的,但《实录》在记载时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饰。 康熙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皇太子请讲官尹泰,汤斌,徐潮进讲皇 太子宫。塞太子讲了自己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节的见解。

二月十七日辰时,皇太子会讲,九卿齐集,上不御乾请门。四月初十日, 皇太子请讲官尹泰,汤斌,徐潮进讲皇太子宫。皇太子讲"博学之三日" 节。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仍请讲官尹泰,汤斌,徐潮进讲皇太子宫,皇太子讲《诗》日奏假无言三节。五月二十九日,康熙又亲自谕大学士 等为皇太子延聘老师,康熙说:自皇太子就学以来,朕于听政之暇,时时 指授,罔或有间,故学问渐有进益。如四书,《易经》,《书经》,《礼记》今 俱已诵习。如此等处,诸臣在外,未必悉知。但朕日理万机,精神有限, 课诵之事,恐未能兼,致误皇太子精进之功。着于汉大臣内择其学问优 长者,令专侍皇太子左右,朝夕劝导,庶学问日进,而德性有成矣。尔等 会同九卿选择具奏。六月二日,大学士们上奏了讨论的结果,认为无人 能担此任,康熙要他们再议具奏。是日,皇太子讲了"敢问夫子之不动 心"二节。初六日,康熙对大学士们说:皇太子前必得谨慎之人,朝夕讲 究,方有进益。后又对九卿说:皇太子讲书关系紧要,必简老成谨慎者, 朝夕讲究于皇太子前。最后定了汤斌,耿介,达哈塔为皇太子老师。初 七日,康熙御畅春园,命皇太子及皇子四人侍命,内大臣,侍卫分列左右。 起居注官勒库纳等六人侍立于左,汤斌,耿介,达哈塔入跪,然后,康熙开 始了训诫。

大意是:储君是国家的根本,对储君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 为太子延聘老师。又举了唐太宗对太子教导不利的教训作为例子,表明 自己对帝师们寄予的厚望。最后说:尔等宜体朕意,但勿使皇太子为不 孝之子,朕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矣。并教导帝师们教育皇太子的原 则是遵从祖训,对皇太子要"导以满洲礼法,勿染汉习",而且要"兼令娴 习骑射"。于是,皇太子于初九日读书无逸斋,朗诵《礼记》数节后并背 诵。自此,直至十三日,《起居注》非常详尽地记载了皇太子读书,写字 的过程。十四日,汤斌因病告假,讲书暂停,皇太子读书,写字照常。 《康熙起居注》虽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正如前文所载,再会议机密事情时,记注官不能侍班。所以议政王大臣 会议记注官是没有资格侍班记注的,因而有些机密重要之事,《起居注》 是不可能完整地反映决策过程的,甚至如果在常规部院衙门中没有讨论 的话,《起居注》中就无从记载。 如康熙十二年,三月十二日壬午,据《圣袒实录》记载,平南王尚可 喜疏言,请求归老辽东。此为撤藩的发端。此后,《实录》依次记载了平 西王,靖南王请求撤藩的上疏以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回复,部院的议覆 和康熙的上谕。但遍查这一年的《起居注》,与撤藩有关事宜却只字未

上一篇: 历史学几本适合大众的书籍推荐
下一篇: 康熙朝起居注官制度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