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张剑光:宋人笔记对唐五代社会记载的资料价值

张剑光:宋人笔记对唐五代社会记载的资料价值

张剑光:宋人笔记对唐五代社会记载的资料价值张剑光:宋人笔记对唐五代社会记载的资料价值

史料记载自行车是哪国人发明的_史料记载_朱仙镇大捷真实史料记载

这些记载了唐五代史料宋人笔记,对研究唐五代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不同时期的笔记对研究唐五代历史作用有大小,但不可否认这些笔记有着特殊的价值。举其大者,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宋人笔记记载的唐五代史料内容比较广泛。首先,宋人笔记记载了唐后期、五代政治的许多内容。举凡唐五代的宫廷制度、政治斗争、职官制度、科举制度、行政构架、政治人物的活动和政治生活,都有丰富的记载。尤其是关于十国中的南唐、前后蜀、楚等国的记载,资料较为集中,内容翔实,研究这些国家的历史,宋人笔记中的记载是特别重要的史料。而宋人对唐五代政治制度、盛衰兴废、皇帝和大臣的评价,往往使用了今天难以见到的一些史籍,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评价。

其次,宋人笔记记载了许多唐五代社会生活的内容。一些作者比较注意日常生活,记録了许多道听途说的故事,可以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这些反映人们平时生活的资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诸如衣食住行、婚姻丧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节令风俗、生活心态等,涉及唐五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者,宋人笔记记载了唐五代文学艺术的大量内容。笔记作者往往就是著名的文人,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张口就能拈来唐五代的诗词,可以大量摘引唐五代的诗词探讨诗歌形式、内容上的问题,对唐五代人的诗词作出深刻的分析。唐后期至五代,是绘画艺术变化较大的一个时期,人物画、花鸟画有着很大的突破,山水画开始出现,大量画家涌现,画法技艺推陈出新,这些都直接对宋代的书画发展産生较大的影响,而宋代的笔记作者们对这些比较敏感,作了大量的记载。再如语言、宗教、礼仪上的一些记载,都比较丰富,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总之,大量丰富的宋人笔记关于前朝历史的记载,对推进唐五代历史的研究,作用是较大的,应该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宋人笔记记载的唐五代史料,价值重大,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观察:

一是宋前期笔记记载的内容有很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很多内容是作者亲历的,或者是作者根据原始资料进行的史学创作,这些内容就十分珍贵。而宋仁宗至南宋时期的笔记,尽管较多的是二手资料,是对前人书籍的转手抄録和加工,或者引金石碑志的记载来与史料相互印证,但这些都具有比较大的价值。比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一书,所引用过的隋唐五代史书、笔记、文集,有数十种今天已不存在,有些尽管衹是很短的数句话语,但至今日,是珍贵而且难得的。

二是宋人笔记关于唐五代的记载,可以补文献之缺漏。史书文献的记载,限于资料来源,有些衹是勾勒式的描绘,有些比较粗疏,而宋人的笔记有时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得出的史实往往可以补史书记载的缺略。比如吴曾《能改斋漫録》卷一一《崔湜年不可及》,提到《新唐书·崔湜传》云:“湜执政时,年三十八。尝暮出端门,缓辔赋诗。张说见之叹曰:'文与位固可致,其年不可及也。’”吴曾引了《翰林盛事》说:“唐崔湜弱冠进士登科,不十年,掌贡举,选兵部。父楫,亦尝为礼部。至是,父子累日同省为侍郎。后登宰辅,年始三十六。崔之初执政也,方二十七,容止端雅,文辞清丽。尝出端门,下天津,马上自吟曰:'春还上林苑,花满洛阳城。’张说时为工部侍郎,望之杳然而叹曰:'此句可效,此位可得,其年不可及也。’”由于引用了今天已失传的《翰林盛事》,所以可以看到:“今湜传不载此诗,是矣。第以执政时年三十八,则失之,盖湜之赋诗时,是始为执政,年方二十七耳,故张说叹慕之。今湜传仍以其后执政时,年三十六,为说所叹慕,其失甚明。以三十六而后为执政,何足羡慕哉。”人们之所以看不懂《新唐书》记载张说话的意思,是因为它省略掉了不少内容。宋人笔记由于引用了其他书籍,就可以纠正正史的缺略,这样的材料是极为重要的。

三是宋人笔记中关于唐五代的记载,有和现存史书相互参校的功能。宫云维曾举《容斋三笔》卷二《秀才之名》为例,谈到《新唐书》有关杜正伦一门三秀才的记载都比较简单,而洪迈利用《北史》,经过资料演绎,最后搞清一门三秀才是谁,同时阐述了隋代重秀才的缘由。这样的例子可以列举很多。再如《容斋五笔》卷二《唐史省文之失》记载,为了表达杨虞卿兄弟依恃了李宗闵的势力,时人有顺口溜说:“欲入举场,先问苏、张。苏、张尚可,三杨杀我。”《新唐书》的记録中没有“先”字,而洪迈认为这个“先”字是《新唐书》省文导致的失误。有这个“先”字,可以更加清楚地表达出杨虞卿在科举考试请托中的腐败。类此例子,不再枚举。

四是宋人笔记中关于唐五代的记载,有些带有浓重的随意性,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史实在传说过程中有新内容的加入,这种传说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记忆。如王銍《默记》谈到晏元献在长安曾对其僚属说:“唐小说:唐玄宗为上皇,迁西内,李辅国令刺客夜携铁槌击其脑。玄宗卧未起,中其脑,□□皆作磬声。上皇惊谓刺者曰:'我固知命尽于汝手,然叶法善曾劝我服玉,今我脑骨皆成玉;且法善劝我服金丹,今有丹在首,固自难死。汝可破脑取丹,我乃可死矣。’刺客如其言取丹,乃死。孙光宪《续通历》云:玄宗将死,云:'上帝命我作孔升真人。’爆然有声。视之,崩矣。亦微意也。然则,此乃真玄宗之髑髅骨也。”因为肃宗杀了父亲,所以“因潜命瘗于泰陵云。肃宗之罪着矣。或云,肃宗如武乙之死,可验其非虚也”。这种戏说,虽不是历史事实,但反映出了唐后期至宋朝文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宋人笔记让我们看到了由唐入宋人们对一些历史问题看法的演变轨迹。

当然,宋代笔记中的记载有些并不是十分可信,这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的。如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浅妄书》说:“俗间所传浅妄之书,如所谓《云仙散録》《老杜事实》《开元天宝遗事》之属,皆絶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至以《老杜事实》为东坡所作者,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孔传续《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工,而悉载《云仙録》中事,自秽其书。《开天遗事》托云王仁裕所着,仁裕五代时人,虽文章乏气骨,恐不至此。”笔记有不少是好事者所作,有许多内容似是而非,南宋人就已指出了这个问题。袁文《瓮牖闲评》卷八随手枚举一例宋前期笔记所记矛盾之处,说:“宋齐丘之死,僧文莹《玉壶清话》云:'齐丘少梦乘龙上天,至垂老犹存狂望,当国家发难,尚欲因衅以窥觊,时年七十三矣。事败,囚于家,凿土坎穿窦以给食,因而缢焉。’郑工部《南唐近事》云:'齐丘登相位数岁,致仕,复以大司徒就征,保大末,坐陈觉谋叛,饿死青阳。’二书不同如此,未知孰是也。”尽管他发现了记载上的不同而提出疑问,但实际上由于笔记内容传说的成分较重,各书的记载并不能完全相符,这无疑会使笔记的价值打一些折扣。

上一篇: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先秦篇
下一篇: 《新唐书》_在线四库全书查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