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某个人的记忆,是人生的见解和智慧。
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想要读史,却最终止步于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宇。把历史写的有趣好读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真的很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让你越读越上瘾的三本历史书!
1、《长安的荔枝》马伯庸著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是关于唐朝,关于荔枝,关于杨贵妃的故事。
一口气看完这本九万多字的杰作,真是结构紧湊,情节跌宕起伏,看得是酣畅淋漓。
幽书中主人公李善德己经42岁了,在长安城供职多年,仍是一个从九品下的小官。刚靠借贷买了一处偏远的房子,家中有妻子儿女,但因“一颗荔枝”被上司哄骗成“荔枝使”,接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从五千余里外的岭南将荔枝运送回京,但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
自此小人物李善德惨遭无情地命运,被摁倒在地上,使劲地蹂躏,但他也没屈服,努力和命运抗争。
即使在官场里碰得头破血流,也终在si亡的边缘踏出一条生路。他说:“就算失败,我也要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这句话后来也变成我的座右铭。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不停感叹太佩服马伯庸了,他真的太太太会写了,仅靠文献中的一句话,就能写出如此好的故事,扣人心弦,接连反转。看着书中李善德的一路跌跌撞撞处于生 si陷阱中,再看看我们的职场生活,脑子里始终飘着“上级一张嘴,下面跑断腿”的画面,打工人的真实写照。书中最温暖的地方是李善德老婆的那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夫复何求,感动到落泪。
《长安的荔枝》 读完,已经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那句美好诗词的想象,反而更能感觉到“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荒诞,书中几句经典语录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曾国藩传》
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曾国藩从小出身平平,祖上几百年都是平头百姓,考秀才考了7次。年轻时性格还有诸多毛病,自我管理能力还很差,但当他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后,就不在乎任何外在的干扰,只注重自己的成长,30岁才开始真正阅读,最终得到很高的成就。
他曾说:"天下之至拙,可胜天下之巧! "为了自我管理,给自己立下了12条军规:
1.主敬:穿戴整齐不随便,行站坐卧有规矩
2.静坐:静坐冥想,身心放松
3.早起:天不亮就起床,绝不赖床
4.读书不二:一本书末看完绝不看下一本
5.读史:读史使人明智,也可开智慧
6.日记:每日进行复盛、记录心得感悟,引发思考。
7.谨言:时刻留心,敏于行而钠于言
8.养气:正气十足,不胆小懦弱
9.保身:时刻养生,不要过度消耗自己
10.写读书笔记:读书引发思考,随时记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1.作字:每日坚持写字,修身养性
12.夜不出门:晚上不出门,早休息。养精蓄税
这12条他真的全做到了。
如此自律的人,怎会不名垂千古?
从曾国藩的故事里也让我获得了很大的信心,也开始学习他做事专一不杂,每天写日记还有定期复盘,在业余时间里读书提高自己,减少无谓聚会,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
3、《明朝那些事儿》
董老师这样“批判”《明朝那些事儿》:“坦诚来说,它不是严肃的历史。”因为它有趣,可读性太强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刷视频打牌的功夫,变成与穿越了时空的那些陌生人进行了心灵对话,那该多酷。
《明朝那些事儿》 它不是那种正史,它不严肃,它不像一个全面的理性的板着脸的老师,它更像一个嬉皮笑脸的孩子,因为它有通俗的语言,有趣的例子。但是它可以让刚开始读书的年轻人,不用去惧怕读书,只要是能让孩子产生兴趣,长时间的专注去读书就是好的。我花100块钱给孩子买一套衣服,穿几天就扔了,我花100块钱给孩子买一套书,孩子好多年后都记得。年华会老去,家财会散尽,唯知识永存。
其中《明朝那些事儿》中这段话我很喜欢: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说真的这本书真的太顶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