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按照史书的记载,周武王率领大军讨伐商朝,在牧野之战中,商朝军队纷纷倒戈,结果周军不战而胜。纣王逃到鹿台后,引火自焚而死,至此商朝的统治宣告结束。但如果仔细阅读这段史料,就会发现问题,勇猛过人的纣王怎么连仗都没打,就一败涂地呢?
说起纣王来,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暴君,但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据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也就是说纣王不仅天资聪敏,而且力大无穷,能够徒手与猛兽搏斗,是个头脑发达、四肢也发达的人物。纣王在位有三十年的时间,期间他不断对外用兵。
商纣通过一些列的军事行动,将商朝的势力范围推进到淮河、长江流域。我们再看看商纣重用的臣子,其中包括飞廉、恶来、费中,这些人能得到商纣的重用,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同样勇敢善战,“昔殷王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有勇力之人费中、恶来、崇侯虎”,“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也就是说在商纣王身边,有一群勇猛善战的将领,还有一支常年征战的军队,怎么可能在牧野之战中,还没交战就溃败了呢?我们再看看史官是怎么记载牧野之战的,周军“胜于牧野,兵不血刃而天下归之”,也就是说武王伐纣,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取得了胜利!怎么可能呢?不仅我不信,就连古人都不信!
武王伐纣经过后世史官的美化,给周武王带上了圣人的光环,同时也掩盖了真正的历史真相,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牧野之战其实是一场血战,《武成》中甚至有“血流浮杵”的记载。但这个事情被孟子否定了,因为他相信“仁者无敌于天下”。我们通过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简书,以及相关的记载,可以大致还原牧野之战的情景。
周军、商军在牧野展开大战,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可就在这个时候,战场形势突变,勇猛善战的纣王意外被周军擒获,“禽(通假字,通擒)受(指纣王,他名受)”。接着周军将纣王斩首,然后将他的首级挂到了大白旗上。周武王亲自挥动大白旗,指挥各路诸侯军队。
各路诸侯军队望见纣王的首级后,军心振奋;而商军见主帅已死,战无斗志,四散奔逃。这时候,周军乘胜追击,一举攻破商朝都城。所以商纣王应该是在牧野之战中战死的,也正是因为他战死沙场,导致军队失去控制,一败涂地。而正史对于这段的记载漏洞百出,按照他们的说法,纣王战败后自焚而死。
然后武王进城,斩下纣王的首级,放到大白旗上。既然纣王都死在熊熊大火中,怎么可能还有留下首级,让周武王去砍呢?东汉文人王充一语道出了牧野之战的真相:“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千里。由此言之,周之取殷,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参考资料:1.《史记》;2.《论衡》;3.《殷纣王“自焚而死”考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