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想要写什么样的传记?
是想要写探究得失、明鉴后人的史传,还是要写单纯歌功颂德的颂赞?
史传的例子如《春秋》,颂赞的例子如《季汉辅臣赞》。
1.什么是史传?
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 。
史传就是单纯的记事。然而史传记事不是流水账,今天吃了几个馒头明天吃了几个菜,记史是有深意的:
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存亡,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
(文心雕龙·史传)
这是春秋以来的修史传统。列举主人公的得失来表明其仕途沉浮;搜集主人公成败,来劝诫后世。这正是作史读史的目的,所以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就斟酌字词方面来说,尽量寓褒贬于微言。
举例:《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2.什么是颂赞?
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
颂赞就是勾勒出主人公的特点,赞美其品德功名。它不像史传那样全面叙述,而是截取部分特征来进行勾画,给人以深刻印象。且不再寓褒贬,而是分为两种,或专于美化,不足之处尽量修饰,或专于嘲讽。
举例:《季汉辅臣赞》中对猇亭战后投降魏国的黄权的形容是: 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
对荆州突袭战时投降吴国的糜芳等人的形容是:
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自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当然,这两人的不同待遇也是由季汉政府部门来钦定的,也就是说,写赞一定要政治正确,万万不能搞个大新闻。
就字句来说,要尽量典雅:
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唯纤曲巧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
(文心雕龙·颂赞)
写颂的要点是典雅,用词应简短有力,不冗杂,像写赋那样铺陈但不显赘,像写铭那样深刻内涵但不完全是规劝之言。
二、具体写作
上面说了那么多,看上去全是条条框框,但实际上笔在你自己手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就好像修炼《葵花宝典》,自宫与否全看你自己,但是最终修炼成什么样子就全靠天意了。
我上面说的只是优秀的作品,不一定所有作品都要这么写。总的来说无非就是记事和歌颂两种,你随便怎么写,差不多就可以了。平时注意多搜集材料,进行筛选,构造,斟酌,最后成文。不一定非要一气呵成,慢慢琢磨就好。岂不闻乎哉?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前面那么多巨匠大咖都挖肠搜胆,十年磨剑,何况普通人呢?
最后奉上身经百战的刘勰前辈的一点人生经验,也是我一点微小贡献。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三准既定,次讨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精论要语,极略之体;游心窜句,极繁之体。谓繁与略,随分所好。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思赡者善敷,才覈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覈;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