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高晓松针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不是过分了?

高晓松针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不是过分了?

高晓松针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不是过分了?诸葛亮出山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任命他为军师。实际上,那时军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

诸葛亮出山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任命他为军师。实际上,那时军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为刘备参谋军事而已。诸葛亮真正开始有职务,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做了荆州牧以后,才任命诸葛亮做了个“军师中郎将”。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任何职务,不可能指挥刘备的军队,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了。

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一帆风顺、捷报频传。恰恰相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诸葛亮出使东吴结盟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刘备帐下确实没什么文臣,还有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正效力于东吴。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一到东吴就遭到东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谋士刁难,但是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张昭已经是当世名士没有必要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争得面红耳赤,还有就是智激周瑜,三国演义中把周瑜描写成为一个嫉妒心强、心胸狭窄的人,这是多么不公平的,而历史上对周瑜的评价是心胸宽阔、气度不凡。还有就是当时候称: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周瑜是一个能善于助人的人!还有就是周瑜本来就是主战派更本不需要诸葛亮的刺激。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完成与东吴的结盟后就立即返回了,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滞留在东吴与周瑜共破曹操,就更加不会有“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的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孙刘联军并没有追击,当然也不会有华容道等故事了。曹操退却后周瑜攻取了荆洲的战略要地江夏、南郡、刘备则率军攻取了江陵、武陵、长沙、桂阳、零陵。曹军则继续保有襄阳,刘备夺取了五郡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管理五郡税务征收工作,此后刘备从东吴借来了南郡,以图西川。刘备夺取西川后又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负责西川的政物工作。

公元222年刘备建立蜀国封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诸葛亮还修补了与东吴的关系,而在东吴给蜀国的和书中并没有称颂后主刘禅的文字一般来说都应该有的这说明当时的蜀国诸葛亮的权利!蜀国放弃了自己国家一半的土地(荆洲)这需要承受的压力!可见诸葛亮当时在蜀国中的权利!

修补与东吴的关系后可以放心平定南方叛乱。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平叛,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率领50万大军南征是不现实的蜀国人口不过几百万不可能出动数量如此巨大的军队。再者云贵都是交通相当不便利的地区,要供应50万军队粮草简直是天方夜谈,历史上诸葛亮只率领了2万人南征。

三国演义中写到诸葛亮对蛮王孟获七擒七纵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要收服人心但这未免伤亡太大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不可能为了一个人拿2万士兵的生命做赌注,历史学界的认为是,诸葛亮大军所向披靡一路攻城掠地一路打破孟获七个城池,这对于蜀军是相对简单的蜀军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冲车投石车等,要攻破孟获的木头竹子所筑的城池是相对简单的可能其中有一两次抓到了孟获放了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孟获投降南方平定,诸葛亮没有按照演义中所说让孟获永镇南帮,而是把孟获和支持过叛乱的士绅调入成都。

在第五次北伐诸葛亮才和司马懿对阵,两军对峙一直没有交战,蜀军主动后撤以诱魏军而老道的司马懿没有追击,而是远远的尾随蜀军,这时司马懿的部将在也忍不住了,强烈要求司马懿交战司马懿才与蜀军决战,后魏军大败,而回蜀军因粮草不继而撤退,这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交手!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敢于寻找魏军主力作战,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去寻找以骑兵为主的军队作战这是不可想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阵法与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就是为了克制骑兵而研制的,就像今天的机枪扫射一样威力可想而知!魏大将张颌就是命丧于诸葛连弩之下。可惜如今已经失传了。八阵图也早已失传!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火烧博望坡:据演义说,是诸葛同志的第一战,问题是这场战斗发作在建安七年,而咱们的诸葛同志是在建安十二年才出来协助刘备的,相差了五年。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可见火烧博望坡是大耳贼刘备,而不是咱们的诸葛同志。

舌战群儒:这是咱们诸葛同志出山后干的又一件大事,出尽了风头,但是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受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可见咱们的诸葛同志仅仅会见了孙权,并压服了他,彻底没有提到舌战群儒的情节,反而却是孙权压服他的群儒。事实上,孙权早就下定决心反抗中央军的讨伐,诸葛同志的一席话不过是坚决了他的决心罢了。

诸葛同志提到的铜雀台“索二乔”的诗句,是曹植于建安十五年写的,诸葛同志在演义里引用这首诗的时候(其时是建安十三年),很惋惜,曹家二令郎还没写,可见诸葛同志会料事如神。

借东风:历史上记载“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馀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究竟是不是咱们的诸葛同志借的风?历史上没提,估量可能性极小,由于其时他底子就不在周瑜的兵营!事实上,冬至时日,长江上常常会刮东南风,算老曹倒了八辈子的霉,和咱们的诸葛同志一点联系都没有。

草船借箭:三国年代有,但不是咱们的诸葛同志干的,而是孙坚和孙权父子干的,别离发作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中,事实上,在古代,把钉在木板或者船体上的箭取下来加以利用是冷兵器年代的一个知识。至于草船能不能借箭,咱们能够想象一下古代的弩箭有多大的射穿能力就知道了,靠的近就成刺猬了,离的远箭又够不着,仍是蛮难把握的。

三气周瑜︰周瑜其时并未留意过诸葛亮,很少会面。从赤壁之战完毕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底子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周瑜死于巴丘,死因是操劳过度。周瑜是不是气量狭小?咱们查查历史书就会发现:刘备评估周瑜“器量广阔”,程普评估周瑜 “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估周瑜“性度恢郭”,这么的人说成被气死,估量是写小说的人和姓周的人家有仇,转而打击报复,侮蔑诽谤。

刘备入蜀:主要由法正和庞统辅佐刘备攫取益州。

汉中攻略:诸葛同志主要在成都担任后勤工作,没有参加。

刘备托孤:刘备临终前托孤给了孔明和李严二人,“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小说里底子就没提,李严在天有灵的话,估量要大哭一场了。

七擒孟获:历史上的确有诸葛同志南征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可见这场战役彻底一场非对称的战役,诸葛亮大兵压境,很快获得对云南土司的成功,并非由于他的军事才干出众。对于七擒孟获《三国志》上彻底没有记载,仅仅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详细进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孔明伐魏:并没有七次,而是五次,输的也很惨。比方六出祁山,历史上只要本来只要两出祁山,是诸葛亮在首次和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到了祁山。北伐中,比方《三国志》记载:“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围攻一个城市不下,没有军粮了,就灰溜溜的撤离了。还有“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也是没粮食了,撤离。有好几次北伐都是由于没有粮食了而撤离,真实看不出诸葛同志有多大的军事才干。

木牛流马:本来,木牛即是独轮车,流马即是今日很多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也没像小说里说的那么夸大,好像是古代机器人似的。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彻底虚拟。

对于曹真也并非被诸葛同志骂死,《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说“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于爽嗣。”

空城计:《资治通鉴》称“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赵)云入营,更大开门,消声匿迹。魏兵疑云有伏,引去。···(刘备)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也即是说有空营计,主角是赵云,不是咱们的诸葛同志。实际上,诸葛亮仅仅在最终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对峙于渭水。

小说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即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由于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常,司马懿仍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其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搞个空城计可不是通常的能吹啊!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事却是有的,但不是咱们诸葛同志留下的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根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身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离,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附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其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安坐著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彻底成了诸葛同志的料事如神。 说了这么多,并非说咱们的诸葛同志怎样怎样差,对于治国方面,咱们的诸葛同志仍是堪比“汉初三杰”萧何的,提到交兵,输多赢少,没啥杰出的战绩,真实谈不上啥军事家了。

蜀汉政权虽有“天府之国”的蜀中地区的富庶,有刘备的英明,有诸葛亮的智慧,有关、张、赵、马、黄等的勇武,可是,在他们身后,他们亲手所缔造的政权 还是很快灭亡了,诸葛亮终其一生所追求的“兴复汉室”的宏伟目标,只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虽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这一目标最终未能实现,其根本原因是目标 与实力不相匹配。

东汉末年,经过外戚专权、宦官乱政和黄巾起义的打击后,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事实上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虽说“春 秋无义战”,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为争城夺池,所发动的连绵不断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极其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但是,曹操经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成为当时最大 的一支军事力量,再加上此人胸怀文韬武略,智慧出众,事实上由他所领导的曹魏集团来统一天下,结束分裂局面,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诸葛亮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统一中原,兴复汉室”,选择了没落贵族刘备,并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跨有荆、益”,可是,相对于曹操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大半个中 国,刘备集团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军阀而已。二者实力相差悬殊。北有曹魏,东有孙吴,南方夷越又经常发动叛乱,蜀汉三面受敌,成了“众矢之的”。魏、蜀、吴三 国之中,蜀汉最为弱小,后又失去荆州,“遗恨失吞吴”,刘备东征大军为陆逊所破,荆襄未复而巴蜀强兵良将尽失。诸葛亮主持国政后,休兵息民不到两年,即南 渡汾水,两年后,开始北伐。

让我们用一组数字来比较一下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实力:

曹魏统辖地区有九州,包括冀、兖、青、并、徐、豫、雍、凉及司隶区,总户数约六十六万户,人口四百四十三万左右。

吴国统辖扬、荆、文三州,总户数五十二万户,人口两百三十万左右。

蜀汉只统有益州,总户数三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左右。

以每户抽一壮丁计算,蜀汉总军力不过三十八万,还要防卫东战线、京城、南中以及全国各区的安全,能动用在北伐上的军力可想而知。而魏明帝派出迎战的先发部队,就多达二十万,后备军团更高达三十余万。

益州虽为“天府之国”,但想以一州之力而“统一中原,光复汉室”,诸葛亮可真敢“知其不可而为之”啊!

蜀汉本身弱小,就应休养生息,诸葛亮却六次北伐,征讨曹魏,这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与其说是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斗不息,不如说违背民心、自不量 力。诸葛亮不衡量实力而兴师动众,去实现一个“光复汉室”目标的举动,真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败笔。真不知道素来“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中国历史,是如何将 他定位于“智圣者”之列的。嘿!历史可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丫环,可以美化,也可以丑化。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及其巨大影响,一些历史人物真实形象被文学作品颠覆了,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历史上颇能体现刘备血性及神勇的几件事移花接木给了张飞、关羽,并将刘备亲自指挥的两次全胜曹操集团的漂亮战役记在了诸葛亮名下,刘备被塑造成一个爱哭、大小事依附于人、性格仁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忠厚长者的形象。人们对刘备的真实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误会。我们透过陈寿的《三国志》来看,历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和血性并富于军事韬略的英雄人物。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虽有皇家的血脉,但却经历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的人生悲剧,儿时为生活所迫便随母“贩履织席为业”,始尝人生的艰辛。这段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砺了刘备的心志,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

刘备母亲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尽管穷,也要送刘备读书。在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公孙瓒、刘德然师从著名学者九江太守卢植,少年刘备在为人处事及社会见识方面的不同凡响,令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大为赞赏,当时刘德然的父亲每次给儿子学习费用时都要给刘备一份,俩人待遇相同,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德然之父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这位蜀汉先主在少年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便有过人之处。

卢植是一位文武双全很有学问的儒学学者,刘备投在他的门下自然长了不少见识。师从卢植读完书后,刘备有过一段失业的时光,他的家乡河北涿郡是一个四通八达、流动人口很多的地方,在这段时光里,青年刘备喜欢交游。由于刘备得到过著名学者卢植的亲传亲授,获得了不少知识包括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把握,加之他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平易近人的精神气质,使得他的人缘极佳,许多青年人常围绕在他的周围,这些青年人当中有怒诛地方恶霸而逃亡在外的关羽,有为人豪爽、以屠宰为业而颇有资财的张飞,有为人幽默滑稽、善于辩论、性格耿直的简雍……“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中山的两位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常年做贩马的营生,资财已达千金,常往来于涿郡。二人初见刘备便觉得他有些与众不同,手很长,双手下垂能过膝盖,耳朵很大,言语不多,说话时语气平缓,并不容置疑地说出自己是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再一深谈,更感觉他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二人“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由此可见,刘备的内在精神气质和人格力量让饱见世面的两位富商折服,所以毫不吝惜地给了刘备很多钱,以资助其图大事。从一些史料看,刘备就是用这两位富商的赞助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装,这支部队后来讨黄巾、南征北伐,成了刘备事业做大做强的原始力量。

人们对刘备最大的误会是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个误会也是来自《三国演义》,罗贯中向人们展现了这样的情境——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如鱼得水,只是放权给诸葛亮就行了,大小事特别是军事指挥权全由诸葛亮裁定,军事上以诸葛亮为主,刘备只是一个开明会用人且舍得放权的老大。这其实是对历史的误读。真实的情况是,就军事韬略而言,刘备的机谋权变虽不如曹操,但不至于像《三国演义》所写的那样“刘备是个逃跑将军”“临危哭泣将军”。《三国志》表明,刘备集团的军事指挥权一直是刘备负总责,诸葛亮主要负责行政后勤及外交工作,直到刘备去世后,军事上才以诸葛亮为主。那一时期的几次重要战役比如“火烧博望”“携民渡江走江陵”“汉中战役”等,刘备都是亲临前线的最高指挥者。

据考证,“火烧博望”战役发生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呢。当时刘备依附于荆州牧刘表,刘表也是有心计的人,特别是见荆襄之士多归附刘备,他心中便很不痛快,暗生防范之心,便让刘备屯兵在辖区的最北边新野县,一旦与曹操相冲突,新野处于最前沿地带。

果不出所料,建安8年,曹操扬言南征刘表,并带军驻扎在河南西平一带。刘备决定,既要出兵,又要保存实力。建安8年秋,刘备主动进兵到南阳郡的博望一带,与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相持。曹军主帅夏侯惇英勇善战,号称曹军“第一勇将”,两军相对,刘备深知夏侯惇其人虽然悍勇但为人骄横,为了保存实力,深沟高垒,不主动出击。夏侯惇见刘备胆小怯懦,骄气日盛。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一天刘备突然自烧营房跑得无影无踪,夏侯惇认为刘备是典型的落荒而逃,便率大军追穷寇。刘备率众像猎人一样静静等候猎物的到来,等到追兵进入伏击圈,突然喊杀声起,刘军从四面八方群殴曹军,夏侯惇等被打得狼狈不堪。《三国志》对博望战役作了简洁而清晰的描述,刘备“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虽然文字不多,但清晰再现了刘备成功地使用了示弱诱敌之计,大败夏侯惇、于禁于博望的情境。

“汉中战役”是蜀汉鼎盛时期的标志,刘备是这场可圈可点战役的直接指挥者。建安二十三年(218)春,刘备率军大举进攻军事重地——汉中。汉中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若汉中为曹操所据,则益州时时面临被敌偷袭的危险;若汉中为刘备所据,它可以作为益州的一道重要屏障,使其有一个缓冲地带,进则可出陇西直接威胁长安,震慑曹魏。

汉中如此重要,刘备进攻汉中的一二万军队是最精锐的主力,除关羽镇守荆州不能脱身外,刘备集团的名将都派上了,还有第一谋士法正随行,诸葛亮在成都主持行政后勤工作。而刘备的对手镇守汉中的主帅是令人生畏的曹魏大将夏侯渊,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深得曹操的器重,因功封护军将军,博昌亭侯。夏侯渊异常悍勇,擅长奔袭,经常带领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敌人的心脏,让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便命归黄泉。此外,镇守汉中的还有曹魏五子良将里面的二位——张郃、徐晃,以及曹魏名将曹洪带领曹休、曹真及曹操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驻守在汉中咽喉阳平关之西的下辩,与驻守阳平关一带的夏侯渊、张郃、徐晃相策应。

刘备兵分两路,自己亲率大军直取汉中的咽喉要地阳平关,另一路由张飞牵头,领马超、吴兰、雷铜等直插下辩,以切断夏侯渊的退路。张飞命吴兰、雷铜引军担任正面进攻,自己带军切断敌人的退路,相互策应。却不料西路军很快尝到了虎豹骑的厉害,正面进攻的军队,被曹洪、曹休、曹真带领的虎豹骑一下子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吴兰、雷铜在这次战斗中丢了性命。还没集结好军队的张飞、马超也不得不败退下来。主攻阳平关的刘备也吃尽了夏侯渊、张郃、徐晃的苦头。夏侯渊果然名不虚传,指挥若定,与刘备相持一年,没露出半点破绽。这时,曹操亲率大军正往汉中的路上兼程,刘备心急如焚,亲临最前线,不顾年近六旬,亲冒矢石率军猛攻,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刘备最后冷静下来,与法正一合计,将军队渡过汉水引上阳平关的后侧定军山,形成居高临下之势,闭关死守的夏侯渊、张郃等不得不出关安营扎寨,被动防守。刘备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连夜决定对敌发动总攻击。先用连弩、飞箭射击敌人营寨,再用火攻烧毁曹营周围的栅栏与鹿角。老将黄忠更是一马当先,直扑夏侯渊,已有些神慌意乱的夏侯渊稍不留意,被老将黄忠斩于马下。夏侯渊阵亡,张郃大惊,曹营顿时人心惶惶,张郃率军退回关内死守待援。

等曹操率大军来到汉中时,战争形势发生了逆转,刘备占据汉中显要地势,不与曹军发生正面冲突。刘备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是对的,因为曹操率军跋涉几千里而来,军需补给困难,求速战速决;而刘备相反,汉中离益州较近,且诸葛亮在成都的后勤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军需补给非常充足。这样一耗,曹操确实心中发虚了。这时刘备采纳了老将黄忠的建议,命黄忠领军偷袭曹军粮草成功,曹军人心恐慌,曹操不得不率军退出汉中。汉中战役,因刘备指挥得当,以黄忠为首的将士们顽强拼搏,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将蜀汉集团推向了事业的顶峰。

上一篇: 李世民的真实死因被揭开?死法太古怪,以至于史官无法下笔
下一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史官是如何成为统治者的工具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