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并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书中的刘备、曹操、诸葛亮等等人物,都被塑造得淋漓尽致,深入人们的内心。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这本书吧!
常常有人将《三国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混淆,那么这二者之间,又有怎么样的差异呢?
《三国志》是史书,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之手,书中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史料,文学体裁属于国别体。创作于280年-290年。《三国志》作为正史,拥有史书的严谨,在被创作时依靠的皆为作者自己多年收集到的历史资料。
《三国演义》(同《三国志通俗演义》)实则为历史小说,由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所描写的内容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故事,存在小说的虚构部分。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军事政治的描写以及人物塑造上,小说中描写得最好的便是战争片段,每次在战争的描写中都会描写到不同战术的运用,知道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是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义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