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精怪、鬼魅、神仙——六朝志怪小说的三大题材研究姓名:****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云20070601摘要摘要唐前小说又称古小说,它分为志人、志怪两大系统。对于志怪小说而言,六朝无疑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志怪小说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勃然而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小说艺术技法在小说创作中日臻成熟。关于六朝志怪小说的题材研究,可大抵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作为小说类型的志怪,其二是作为修辞的志怪。前者是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志怪小说题材特点,后者则是从叙事学的角度,考察诸多志怪题材如何在小说文体中孕育成熟,并推动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发展。因此,小说题材研究同时被赋予了文体与修辞的双重使命。六朝志怪小说大都由精怪、鬼魅、神仙等三个重要题材构成。精怪源于巫文化,其进入小说后,演绎出像“狐精”这样经典的故事模式;鬼魅则在魏晋与佛教地狱观念相融合,形成了诸多像泰山地府一类的宣佛故事;神仙题材更为人所熟知一些,但其中许多作品应放在广义文学的视野下去考察。上述三种题材各具特色,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独特的想象世界。关键词志怪小说六朝精怪鬼魅神仙AbstractAbstractThenovelInfrontofTangisalsocalledtheancientnovel,itdividesintotwotypes:the‘‘zhiren'’novelsand‘'ztdgual’’novels.‘‘Liuchao’’isverytimefor‘‘zhiguai’’novels,attime,alotof“zhiguai”novelsappeared,andatthistime,thenovelartismaturedquickly.Reallytherearetwowaysinancientnovel’Styperesearching:first,accordingtonoveltype,wecantakesomeworksas‘‘zhiguai’’novels;second,wecanalsotake‘‘zhigaui’’as“Rhetoric”.Formeristhinkingaboutnovel’ScharacteristicbasedonLiterarystyle;latterfromNarratingstudyandtOstudyhowmaturedsomenovel’StypesintheHistorynovel.Therefore,thenovelthemeresearchhasdualmission:‘‘Literarystyle’’and‘‘Rhetoric’’.The‘‘liuchao’’‘‘zhiguai’’novelsCanbedividedintothreetheme:‘'jingguai”,“guimei”,“shenxian”.The‘'jingguai’’themeisfromthewitchculture,afteritentersthenovel,itbecomethe‘'jingguai’’themetype;The“guimei’’themeanddemonsarefusedin“WeiJin”,itinfluencefromtheBuddhismhellideaandbecome‘‘difu'’kinds;The‘‘shenxian'’themeisknownmoreperson,butmanyworksshouldbestudiedinthegeneralizedliteraturefield.Abovethreekindofthemeshavediffidentcharacteristic,buttheyconstitutedtheChineseclassicalnoveluniqueimaginationworldtogether.Keywords“zhigaui”,novel,“liuchao”,‘'jingguai”,“guimei”,“shenxian'’河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入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作者签名:日期:塑三2年jL月—垦一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l、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2、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回年j二月卫_日绪论绪论中国小说发展之历史,大抵可分为文言、白话两大系统。所谓文言小说者,其肇兴于六朝志人、志怪,经唐宋传奇、笔记一路发展而来,直到近代白话文运动后,才随着文言文的衰落一并退出历史舞台。文言小说在中国存在时间长,宋元后的许多白话小说深受其影响,故其发展理应得到文学史的重视。然而,自古以来,由于小说文体的卑微,文言小说始终处于被正统文学所边缘化的地位。
作为文言小说源头的六朝小说,更是因为所谓“无意为小说"的帽子,仅仅当作“小说之滥觞’’被偶尔提及。六朝小说研究在中国长期得不到重视之原因,一是因为“道听途说"之所造的古小说,其地位微不足道;二是学者多没把六朝纳入中国小说史的视野中去考察,于是,目录家厌其荒诞,文学家嫌其鄙薄,这便致使许多六朝小说文本至宋散佚,其遗文仅保存在《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之中,直到上世纪初,鲁迅《古小说钩沉》才让久为人遗忘的“丛残小语”“魂归故书",学界目光开始投向这块传统文学中久未开发的处女地。六朝小说的地位问题,往往与是否将其置于小说史乃至文学史发展长河中去观照有关。有的学者偏重于用今人的小说观衡量六朝小说,认为“唐前无小说”@,进而使人感到“稗官”之笔不足道也。然而,任何一种文体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六朝小说研究除了可以从文体发生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小说之起源,还要在内容上就其若干题材进行梳理,以便为小说史的建构提供一个完整的叙述起点。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论六朝小说者,总以“志怪"、“志人”两大类型概言之。从小说类型学研究的角度看,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作品数量旗鼓相当,艺术成就平分秋色,将二者并称本无可厚非的。
然而,若从小说史的角度看,志怪小说对唐传奇,乃至后来章回小说的影响则较志人小说更深一些。众所周知,人物、情节、想象(或是虚构)是考察小说成熟的三大标准。就前两者而言,无论鬼目森然、怪诞离奇的志怪,还是玄远冷峻、高简瑰奇的志人皆各有千秋。不过,志怪小说将叙事视野拉到了“神鬼"的超现 实世界,小说的虚构因素于其中更易酝酿、发展。到了唐传奇时代,“志怪"中的神鬼 参见鲁迅《古小说钩沉序》,人民文学1998年版,第3页。 国详见石昌渝:《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换成了现实中的人,因此,文言小说“质"的突破从六朝小说便己开始。反观志人小说, 则较多地受到史传传统的束缚,小说因素首先要服务于人物的刻画和情节安排。例如, 裴启《语林》成书后“无不传写,务有一通”,可谓风靡一时,但后因其谢安一事与事 实有出入而备受时人指责,“于此《语林》遂废”。由此可见,“志人”小说在书写上 受到史家写实的约束多一些,其作为小说的虚构特质只是让史实写得更精彩、更吸引人 而已。隋唐后,志人小说或归入杂谈、随笔,或作为人物刻画的艺术手法融入小说艺术 长河。而搜奇志怪则作为中国小说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文言乃至白话两大小说系统衍 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因此,六朝志怪小说,这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等待着 学人去继续探索。 近百年来,对六朝志怪小说研究,多是从小说史的视角切入。从鲁迅《中国小说史 略》开始,不少小说史专著相继出版,这些专著从“史"学的高度对六朝时期的志怪小 说做了有益的研究,如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郭箴一《中国小说史》、吴志达《中 国文言小说史》、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稿》、程毅中《古小说简目》、李剑国《唐前志 怪小说史》、陈文新《中国笔记小说史》、朱一玄《中国小说总目提要》等等。 而关于六朝志怪小说理论方面的专著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断代史研究,这要以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为代表。 李先生的这部著作以志怪小说发展脉络为主线,按搜神志怪、博物地理、杂史杂传、释 氏辅教等若干“子题”类型建构小说史论述框架,逻辑严密、文献较为扎实。然而,要 用史家的笔法建构六朝志怪小说发展之事实,便要以文学文本研究为核心。例如,谈魏 晋志怪,自然要以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为案例,进而说明某一类小说发展 之总貌。但是,不同小说文本之比较、不同类型小说在艺术手法上的共通性、许多由于 遗文少而不能成为专题论述对象的小说作品则是传统史学叙事所难以照料到的。
其次,原型母题研究。台湾学者吴光正《中国小说的原型与母题》一书对六朝小说 中出现的若干母题进行分类,逐一阐释其在小说发展之中的流变,颇新人耳目。原型研 究是以母题为基本单位,这样就跨越了文本的框格,将六朝志怪小说连成一片。 第三,志怪小说文体研究。这以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考》、杨义《中国小说史理 论》、宁宗一《中国小说学通论》为代表。六朝志怪小说属于古小说范畴,它有一个从 史传、子书到小说的发展过程。小说理论研究与小说史研究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本应 绪论融为一体,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论及六朝志怪小说时,小说史注重作品文本的解读; 小说理论则更多地看到了目录学之小说与事实之小说的关系,以及史传文学(如:《左 传》、《史记》、《吴越春秋》)与小说之关系,唐前子书(《庄子》、《金楼子》、《抱朴子》) 中的小说因素等若干问题。 近年来,关于六朝小说的研究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也渐趋多样,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种: 1、志怪小说与六朝文化思想。道、佛二家对于六朝志怪的兴起与发展影响甚大, 许多小说作品即道教徒所作,有些作品为了自神其教而张皇鬼目,促进了小说虚构的延 2、先秦史、子作品对六朝小说的影响@。
中国小说导源于先秦,许多小说因素从史、子作品汇聚到志怪小说,此类研究多就此流变进行探索。 3、从文献的角度对六朝志怪小说作品进行考证@。六朝志怪小说大多散佚,今所见 刊行本多是后人根据前代类书辑佚而得。原本的成书年代、作者、版本流传、真伪考定 尚有大量工作可做。 4、六朝志怪小说中若干主题、母题发展脉络。主题、母题属于跨文本研究,其方 法来源于“原型批评"理论。由于六朝志怪小说与神话、仙话联系较深,所以此种方法 颇得其用。 5、六朝志怪小说的比较文学研究@。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神话和现实主义分别代表着文学表现的两极…… 而这两极之间就是传奇。”H3这里的传奇文学并非言体裁,而是指在文学中神话与小说 之间的过渡形式。对应中国小说发展史,六朝志怪小说表现超现实的存在,同时又深深 地根植于现实,因此,六朝志怪小说是神话思维的延续,它借助小说这一种文体把种种 文学要素注入到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志怪"之中,六朝志怪小说研究也适宜将神话原 回详见凤录生,《道教与志怪小说的渊源关系》,《唐都学刊》2001第2期;刘惠卿,《释氏辅教 之书——六朝志怪小说的叙事新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回详见周昌梅,《在传统与文学的边缘——对六朝小说文体考察》,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第3 期;黄志程,《神话因素在中国小说发展中的渗透》,赤峰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详见王文晖,《注校本搜神记拾遗五则》,文教资料,2000年第4期;吴新江,《古小说异苑 校理献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三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