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航史学文献检索及利用第一章:绪论一、文献、历史文献和史学文献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这三个概念:“文献”,这个词的涵义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的变化。在中国古籍中,“文献”二字连成一词是从《论语》开始的。《论语》有二十篇,第三篇是“八佾”。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则吾能徵之矣。”对《论语》中出现的“文献”一词,后世解释都差不多,如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云:“文,典籍也;献,贤也。”清人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对朱熹的解释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这也就是说,所谓文献应包括历史上的图书、档案和当时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及事迹等。这是中国古代对“文献”一词的解释。现代对文献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据1983年公布的《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所谓“一切载体”就不仅包括图书期刊,档案等纸质印刷品了,而且还应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资料。如缩微胶卷、录象带、录音带、计算机磁盘等。外延是相当宽的。历史文献(史部文献)是文献的一部分。是关于历史方面的文字资料、言论资料、实物资料。
我们一般把历史研究中能运用的资料称作“史料”,而史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文字史料,如二十五史、甲骨文等。2实物史料,象古迹遗址,古器物等。3口传史料,象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历史传说等。而我这里所说的“历史文献”则主要是指史料中文字史料的那一部分。这部分是历史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最后是史学文献。所谓史学文献是指包括历史材料及利用、研究历史材料而产生的历史知识的论著。也就是说史学文献不仅仅只限于历史时期的资料,还应有运用历史科学方法形成的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当代的史学研究成果。因此史学文献应包括历史材料及历史论著两大部分。这个概念既包括在“文献”概念之内,同时其外延又较“历史文献”概念的外延为大。或者说“历史文献”是包含在“史学文献”之中的。那么既然我们这门课名叫“史学文献检索”,因此其内容就包括了古今史料及论著的评价及利用,以及检索这些史料及论著的工具书及其使用方法,当然还包括一些现代化的检索途径,如网络检索。二、史学文献检索的重要性史学文献检索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历史科学的研究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也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相对后一代人来说,他们研究起点应该是前一代人已经达到的终点。
否则他就无法超越前人的成果,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如何知道前人之终点止于何处呢,最重要和最捷便的渠道就是去检索。这是相对前人而言。2、同代之人继承前人同一事业者非只一人,既如中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史者以成于上万计,而研究中国近代史者又为数众多,在研究中国近代史者中,偏重太平天国革命者也当以数百计。因此,同代人之研究也有一个互相借鉴前后承诺的问题,为了避免重复,做无谓之劳动,注意检索,了解动态也是必不可少的。3、当前,由于各门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记录研究成果的文献的数量和类型也在急剧的增加。例如: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约80万种,平均不到1分钟就一本新的书面世。期刊有10万多种。每年发表的各类论文在500~600万篇。历史学研究也是如此,如1999年的《中国历史学年鉴》所附《书目?论文索引》就达218页之多,由于太多,我没有具体计算种数和篇数,但从这218页上看,也可想象之多了,而这只是1998年一年的史学书籍和论文的索面对如此浩繁的资料,人们已不在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其多了,而称之为“资料爆炸”或“知识爆炸”或“文献的海洋”。面对这一汪洋大海,你要想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不能或者不善检索是绝然不行的。
所以文献检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们这门课就是教大家如何去检索的。当然,我还有提醒你们的是,仅仅掌握一些检索文献的方法和技巧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你的头脑中培养和树立一种检索文献的意识,那么具体到历史系的同学就应该在头脑中培养和强化史学检索意识。如何培养自己的史学检索意识呢?我感得起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对历史学科要有学习乃至研究的兴趣,否则其它就根本谈不上。此点不必在合适的时期初步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检索、搜集资料,并不断感到研究的进展,保持旺盛的兴趣。否则什么都收集,什么都不精不深,慢慢就会劳而无功,进而不果而终。要经常密切注意学术动态。平时注意积累,隔一段时间要翻看一下史学刊物,特别是动态刊物,掌握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也免于积的过多。翻检费时费力,而使兴趣下降。要养成逛书店的习惯,通过逛书店了解史学著作情况,虽不一定都卖,但翻翻看看,也有益于了解动态。特别是关于史学书目,史学索引,史学动态之书,如有财力,最好买一些,个人用起来方便。上网浏览和检索。应该说,你们在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中所学到的本专业的知识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且其中的某些知识随着更新还会失去价值。
因此大学期间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会自学,学到无师自通的本领。而检索意识及检索利用文献的能力,乃是衡量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三、我国文献检索课的缘起及现状我国的文献检索课(包括社科,科技及专科)在1984年以前开设的学校很少,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些学校。但从1983年开始,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及其各省市的分支机构已着手开展调研工作。1984月,原教育部在总结国内经验,研究国外发展趋势后,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84]教高一字004号),要求“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作为必修课,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作为选修课或先开设专题讲座,然后逐步发展、完善。”同年3月,苏州大学率先举办了全国高校首届“社科文献检索师资培训班。”当年就有近半数的高校开设了文检课,达到3351985年,新成立的国家教委也发出了《关于改造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通知,进一步要求各高校开设此课。到1986年,增至532所。我校是从1987才开设文检课,由图书馆的老师分别开设了“社科文献检索与利用”及“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作为全院公共选修课。但都是属于综合性的文检课,好处:面广,不足:不深。随着文献检索课的发展,要求开设更有针对性的专科检索课。
正是基于此,我开设了这门“史学文献检索”课,希望能给你们学习、研究历史学带来一定的帮助。第二章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所谓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寻出所需情报的一种行为、方法与程序。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获取情报,因此,有些书上也称文献检索为情报检索。那么要想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就需要有先了解文献的类型和级别。第一节文献的类型和级别我前面已经讲过,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这些载体多种多样,如甲骨、青铜器、竹简、纸、胶片、唱片、磁带。这些载体只要记录了人类的知识,不管这些知识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统统称之为文献。由此也可根据记录知识载体形式的不同把它们加以分类,现在一般分作“印刷型”、“视听型”、“缩微型”及“机读型”四类。一、印刷型,包括铅印、石印、胶印、油印等各种文献。这是一种以纸为载 体存在时间已很长(如以雕板印刷算,至今已千年有余)、且至今仍很普遍的形 式,因此又有人称其为“传统型”。在这种传统形式的文献中,又可分为“书籍”、 “期刊”、“报纸”三大类。 书籍特点是比较成熟定型、利用率最高的一种印刷型文献。它又可分为“阅 读性书籍”(包括教科书、专著、文集等)和参考性书籍(年鉴、手册、辞典、 图录等)两种。
就书籍所能提供的情报来说,阅读性书籍能提供系统、完整、连 续性的知识;而参考性书籍所提供的则是浓缩的、离散性的信息。对书籍的检索 与利用,是目前文献检索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 期刊,又称杂志,是指具有固定名称,有编号或年月标志,每期版式基本相 同的连续刊出的文献。如史学界的《历史研究》,《史学月刊》等。从内容上讲, 期刊特点是时间性很强,能及时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情况,其传播信息 的功能比书籍要迅捷。因此对期刊的检索与利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报纸是一种出版最迅速的传统型文献。由于报纸所特有时事性、普及性、大 众性及学术性(一些专业报纸时常有学术论文发表,如光明日报),再加之其特 点发行广泛、传递迅速;所以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其出版量、发行量都是其它各 类文献难以相比的。所以对报纸的检索与利用也应充分重视。 二、视听型,又称声像型,这是一种用唱片、录音带、录象带、电影胶片、 幻灯片等记录声音或图象的文献。其特点就是使人们通过闻其声、见其形而获取 知识,给人以直观感觉,因此又被称为直感资料。在科学研究、情报传递等方面 有独特的作用。 三、缩微型,也叫缩微复制品,这是对各种比原件缩小的复制品的总称。
这 类资料都是利用现代摄影技术制作而成的。其载体是感光材料,象缩微胶卷、缩 微胶片、缩微平片等。它的功能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缩小倍率将文献缩小几十倍, 几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这类文献的优点很多,如体积小,便于收藏;价格比较 便宜,便于传递;为珍贵文献提供了安全贮存的形式等。但也有缺点,就是需借 助缩微阅读器才能阅读;一般无法同时将多篇文献参照阅读等。 ,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一种新的文献类型。其载体为磁带、磁盘、光盘等。机读型文献的优点是:贮存量大,能按设计的任何系统组织输入的文献。 查找文献的速度极快,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文献类型。 我们再来讲一下文献的级别。 如果说文献的类型是按文献的载体划分的,那么文献的级别则是按文献内容 划分,一般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一级,二级,三级文 所谓一次文献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创作,撰写的文献,包括专著、译著、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等。一次文献具有创造性的特 点,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不过由于这类文献在文献整体中数量最 大,因此具有贮存分散、不够系统的缺陷。 所谓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的产物。象文献检索工具――书 目、索引、文摘等即属二次文献。
此类文献的特点是将分散的、无组织的、形式 不一的一次文献予以系统化、条目化,从而成为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书。它的重 要性在于可通过它控制、检索一次文献和指示一次文献的线索。 所谓三次文献是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选用一次文献内容而编写出的 文献,如动态综述、辞典、年鉴、手册、名录等。它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参考 性的特点。 我们确定一篇文献到底是哪级文献,主要根据文献内容,而不要根据其物质 存在形式。比如一部专著,不管它是手稿、铅印或复印的形式,它都是一次文献。 当然,将文献划分为三级,只是一种大致的区划,因为各种文献的界限有时 并不是十分严格的。像我国许多古典目录书(即书目)具有文献检索的职能,按 理应划归二次文献,但是这些书的作者不象现在的作者只管编目录而不去研究, 而他们本人往往是大藏书家和学者。他们在所写的目录书中加进了自己的研究成 果和心得,往往以提要、叙录、解题的形式出现,这些又可视之为一次文献。如 纪昀等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比如,从总体看《年鉴》属三次文献,但 各种年鉴中收入的许多专论、书评等则属一次文献,而年鉴中所列的“论文选目”、 “新书要目”则又属二次文献。
因此,在检索和利用文献时,即要以三级划分的 角度去识别各级文献,但又不可过分拘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利用好各 种文献。 从以上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检索工具是属于二次或三次文献,那么它们的 类型和职能是如何划分的呢,这是第二节的内容。 第二节 检索工具的职能及类型划分 检索工具是指用以累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工具。它是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 按照长远规划或近期需要而编制的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 检索工具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一个是存贮文献的职能,就是把有关文献的特 征记录下来,并使之成为一条条的文献线索,并加以系统地排列;另一个是检索 文献的职能,即要提供一定的检索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检索方法,随时 从中找出所需要的文献线索。乍一听,文献的检索职能好像很简单,就是“存” 与“取”,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检索而言,人们查找文献的角度各有不同,
发表评论